雨晴南普陀, 厦门大学
文章来源: 五湖以北2018-12-27 13:57:30

去鼓浪屿的次日早晨又是雨,不方便远行,我们就去了旁边的南普陀山和厦门大学。

南普陀山在厦门岛南部,大小占去了全岛一小半地方,山脚和海边之间就是厦门大学。如此之地利,再加上华侨教育家陈嘉庚建校时开创的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厦门大学便有了中国最美大学的名号。我们入住的世茂大厦正对厦大正门,每到下午四点过就看见正门前排着上百米的长队,打问之下,都是外地来厦门旅游时专程来看厦大的。

山南的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末期,当时称为泗洲清代初期战乱废寺, 康熙22年靖海侯施琅捐资修复并扩建。所供奉的观音菩萨极似浙江普陀山的观音,又在普陀山以南塑像,故更名为南普陀寺。南普陀寺是厦门最大的佛教寺庙,在闽南东南亚响很大。

海山相伴而生,古寺名校相邻而建。那句常言说得好,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寺从山风获得力量,名校从海涛汲取智慧。这种自然,历史和知识共处于方寸之地,世上也不是多见的。

 

 

转过街口后一眼看到南普陀寺的山门,就觉得与众不同。中国的佛教寺庙,屋顶要么是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或者是古朴的青瓦。南普陀寺这种碧绿琉璃瓦的屋顶不常见,但很独特,和山色契合,又庄严肃穆。

山门之后的主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佛教知道得不多,自己对宗教历史和建筑更感兴趣。宗教是一种信仰,也是文化现象。宗教激发了人的才思,书写下充满哲理的文字,构建起辉煌的宗教建筑,成为这个世界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宗教造像和圣物最好不去拍照,不去打搅别人的那份崇敬,也不想用一种不费力气的举动,把别人珍贵的东西收为己有。

 

 

寺庙的侧面就是上山的石砌山路,走到半山腰时,雨开始越下越大了。我们快步小跑,最后总算看到一个茶水亭,我们赶快进去躲雨。靠山一边是卖糕点咖和茶的小卖部,其它三面是柱廊,有茶桌和坐椅。我们各来了杯咖啡算是一种消费,等待雨停的同时也顺便打望山下的风景。前面有树木遮挡,下面的寺庙看不见,但能看到远处我们住宿的世茂双塔。天空中云气飘浮不定,双塔风帆般的塔尖随之而时隐时现。

 

 

雨后来总算停了,但山路到处是水,不好行走。更主要的是,这次在国内来来往往二十天,每天步行不少,人走疲了,所以都不想往上去山顶了。我们顺原路下山,出侧门去旁边的厦门大学。

 

 

我们走北面的老校门进校,没人过问,可能是门卫看我们像学校老师,就让入内了。

据介绍,厦门大学由华侨陈嘉庚创办于1921年,校名私立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37年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更名国立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在国内大学排名第21位,在山东大学之后,东南大学之前。厦大最好的学院是经济学院,其次是新闻传播学院。

 

 

北门附近看样子是学校的老区,带拱门和柱廊的图书馆,学生宿舍,都有上世纪前几十年时兴的欧式建筑的痕迹。

时值上课时间,宿舍区没多少学生走动,很安静。另外厦大校园漂亮的名声在外,学校为了限制外来人员的数量,门卫比国内多数大学管得严。所以在下午5点以前非参观的时间段里,校园里闲杂人反而少,不像有些在城区的大学,校园里面人来人往,和街上没多大差别。

校园有很多修长高大的棕榈树,让我想起了美国一个最心仪的校园,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心愿,希望退休后能去其中之一再做一番学问,不知此愿今生能否实现。

 

 

快到造型别致的学生活动中心时天又开始下雨,我们只好又掏出雨伞。真是海边的夏天,雨消失得快,又回来得快。大雨滂沱而下,置身于温暖潮湿的空气中,依稀找回到了些年轻时的感觉。

 

 

因为雨太大,我们没有去校园更里面,后来得知里面有一个湖,湖东看厦大主楼嘉庚大楼和倒影是一个看点。可惜当时雨确实太大,没法再往里走了。

网络照片

 

 

出南门后,回到面西的正门。六月中旬正是国内的毕业季节,大门前满是身着毕业礼服的少年男女和同样激动的父母们。和父母合影,和同学留念,四年的朝夕相处后从此要各奔东西,也许今后再难见上一面。同样的场面,儿子去年毕业时也曾有过,所以能体会年轻毕业生们的激动和难舍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