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古城
文章来源: 五湖以北2017-04-12 09:29:15
这次越北云南之行的最后一站是东南古城建水之前没听说建水这个地方,安排整个行程时元阳梯田之后还有一天富裕,我们对着滇东南地图捉摸去哪里消遣这段时间。最初想去蒙自,那里是元阳所在红河自治州的首府,后来放弃了个想法,主要是不顺道,后来不知是太座还是我在网上查到元阳去昆明途中的建水也是一座古城,交通很方便,有公车和火车直达昆明,于是顺理成章的,建水就成了最后一站的落脚点
建水现在只是红河州的一个县,但古南的重镇。临安府,统率现今红河州的八个州县,只是到了清乾隆年间才降州为县改名建水,从此临安这个名字就给蒙上了厚厚的历尘埃。
建水过去不仅是区域政治镇,而且是一个文化教育中心,古城中心的孔庙始建于元代,规模在全国众多的孔庙中排行第三,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的孔庙。当初上网了解建水的相关信息时,得知地处云南边疆的建水有如此规模的一座文庙,一时难以置信。
我们在建水下住的旅店在古城内靠近西门,办完入住事宜后前台小姑娘介绍说四楼上面有一个晒台,上去可以眺望街对面的孔庙及园林。我们房间在三楼,安排妥当后便上了屋顶晒台,如前台女孩所说从晒台往北看去,层层叠叠的屋顶之后一片开阔的水面是孔庙的菏花池,再往后殿宇轩昂 ,就是建水孔庙庞大的建筑群。

 

 

不过下午出去时我们没有进孔庙,看山游水十来天后有些视觉疲劳,不想多用脑袋,只想轻轻松松地在街上闲逛,我们只在孔庙大门拍了一张菏花池前孔老先生的塑像,算是一个留念。


 

 

往东走,下一处古迹是建水的贡院,兴建于明朝,是建水历史上崇尚文化的另一个标志。明清时建水读书追求功名盛行,读书人多,考取功名的也多,最多的一次,云南全省中举的半数出自建水,号称“临半榜”。



 

 

我们逛街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买到第二天中午去昆明的火车票。建水古城的布局呈丁字形,我们旅店在古城主街临安街西头,火车票代售处在北门外的新城,我们离开临安街上的贡院大门后掉头走北正街去北门,街头入口是一座牌坊,可能是近年兴建的,做工还可以,像模像样的。后面的北正街是一条林荫大街,树冠蔽日,街两边门面仿古的店铺人气很旺,第二天我们打车去火车站途中和驾驶闲聊时,问他当地人逛老城不,他回答说老城是建水主要的购物场所,当地人也常来。
火车票出乎意料地俏,普通的坐位票卖完了,只有硬卧改成的坐票,我们没敢挑剔赶快拿到手,同时暗自庆幸自己提前来买票,不然次日走时去车站再买,等待的可能就是失望了。








 

 

车票在手,心里踏实了许多,我们回到老城继续我们的闲逛。建水还有一处看点,叫朱家花园,在一条和主街分岔名为翰林街的小街上,我们到那里时已是傍晚,小街上满是游客和当地人。我们在一家店门口坐着不少人的小店买了两碟当地有名的小吃烧豆腐,沾着調料吃,豆腐里面不进味,不知道是我们的吃法不对,还是味道仅仅如此。




 


 




 

 

晚餐去了翰林街上一家店名为香满楼的餐馆,里里外外都是中国传统装饰,份围很好。我们选的座位在二楼临街的骑楼上,可以看到下面的市景,餐馆的陈设和服务人员的穿着,依稀让人穿越回到了宋朝。点的菜两样是建水特色菜,瓦罐气锅鸡和草芽,另外一个菜是干煸鳝鱼, 三个菜无论是色香还是味,都无可挑剔,配以古香古色的环境,感觉建水远在边疆,但不输于内地。

 




 

 

晚上去了东门,也叫朝阳门,是古城三座城门中历史最悠久者,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外观与北京的天安门相似,但只有一个门洞,规格上不敢与京城的五门天安城楼争锋。

 



 

 

建水除了古迹多外,还有一多,就是水井多,古城内的古井几百年来一直用到今天。第二天一早我们去了西门外,穿过小巷就到了有名的板井,井边除了周围的居民取水外,还有人在灌瓶送到城内人家食用。井边不远就是有名的板井豆腐,就近取井水做豆腐,在《舌尖上的中國》有过介绍。豆腐店让人品尝,五元钱,可以任飲任吃店內的豆漿、豆腐花和炸腐皮,说不上特别的好吃,但胜在新鲜。


 



 


 

建水城外的名胜古迹也不少,因中午要乘车去昆明,我们不敢远走,只去了城外不远的双龙桥,桥因建在江河和塌冲河两河交汇处,故名双龙,桥有十七个桥拱,属于中国十大古石桥之一。双龙桥是一个开放公园,不收费
那天是一个很爽朗的晴天,山茶花也开了,明媚的阳光下古桥特别的上镜。游人不多,河边桥上只看见两三拨人家,忙忙碌碌奔波了十来天后,在建水我们终于可以不慌不忙地打发着时间了。

 

 



 




 

 

去昆明是一列绿皮火车,那个过去半个世纪承载着无数中国人旅游梦想的交通工具。早听说绿皮火车停开了,但在云南,绿皮火车还在运行,为了居民的往返,为了游子的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