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岭的秘密
文章来源: 花似鹿葱2023-01-05 05:44:28

美国和加拿大的城镇街道很多喜欢以橡树岭(Oak Ridge)命名,我家邻近的一条小街就叫Oak Ridge road

虽然都是Oak Ridge,但Oak Ridge是跟Oak Ridge差别很大。这个Oak Ridge成为我的话题是因为近期一个很博眼球的新闻:美国科学家宣布核聚变(核融合)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了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即从聚变实验中产生的能量多于引发反应的能量。

说到“核能”,我是个盲,彻头彻尾的盲。所以只能照抄一段——

聚变反应的净能量增益与核电站目前采用的核裂变技术相反。在核裂变中,重原子分裂成较轻的原子,该过程会产生大量有辐射的废料。相比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不仅更高,而且只会产生少量的放射性废料,还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不会导致气候变化。因此它有望成为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的潜在来源

这么深奥的理论,我也只配抄个结论不容置喙不配评论。但是“核聚变”“核裂变”这样的字眼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驾车走美国时,曾经去过美国田纳西州的橡树岭Oak Ridge

那个橡树岭Oak Ridge)是个小镇,没有秀丽的山川风光,没有悠久的史料掌故,是它却曾经是一个极其保密的地方,拥有一个神秘的实验室: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这是1942年美国启动的核武器制造计划“曼哈顿计划”实施的主要地点。美国投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

为了实施这一绝密的核武器制造计划,美国在橡树岭全力实施移民、搬迁、建设和科研工作,仅用了约一年半时间,这一荒谷便聚居了7.5万人,成为田纳西州第五大城市。这简直是“中国速度”啊!

根据曼哈顿计划,美国在橡树岭建有三座核设施:代号为“Y—12”的设施主要用于分离铀235;代号为“K—25”的设施则通过超大规模设备以更为经济的方法分离铀235;代号为“X—10”的设施为石墨原子反应堆。在很长时间内,这里的工作人员与外界完全隔离,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不知道他们所从事工作的最终目的。

小小橡树岭大大的保密。二战结束后,原子弹研发中心保留下来了,美国继续在这里研究核设施及各种武器,对外也有了一个正式的大名:橡树岭。

1998年我们是奔着已经公开的“美国原子能博物馆”去的。

翻出二十几年前的记忆,必须考日记,结果发现,我在199811---1999年的日记居然缺失,这一本是丢在哪里了,一头雾水。无奈,只好找出老照片代替了。

这么一个有名的去处,我们抵达时,居然没有一个游客!一路上沿途也是荒草萋萋没有人烟,只记得有些红砖的建筑,似乎像厂房,路边有个锈迹斑斑的路标,写着“water factory”,先生猜测说,这应该是当年生产重水的地方。

号称博物馆的建筑,其实相当简陋,走进去一个大厅,空荡荡的,迎面的整面墙壁上,是当年参与“曼哈顿计划”科学家们的大头照,爱因斯塔的大脑袋在最前面,占据了最大的空间。

博物馆里主要是照片,历史照片,还有历史文件报纸等等的影印件。

   

有点意思的是走廊两侧二战时期的宣传画,夸张得很。

        

博物馆外另有一个木制的小亭子,里面有一口大钟,居然是日本赠送的,名曰“和平钟”。大钟是当年炮弹铸成的吗?忘了。也没有日记当拐杖,全不记得了。

        

虽然成了地图上的8万人口小镇,对外来人员仍是禁区。橡树岭的科研人员和他们的家属也不能接触外面的世界。但是小镇内生命在继续,生儿育女无可阻挡。时间的流逝,小镇上有了很多孩子,但是这些孩子也不能走出橡树岭。他们的世界就是橡树岭。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张橡树岭儿童的小学毕业照片被曝光,露脸的孩子都只被标出名字,没有姓氏,以防止外人从姓名中判断出都有哪些科学家在这里工作。

有名无姓的神秘孩子们开始引起舆论的注意进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核能发展就可以把这些小孩子变相地软禁吗?

有的人说核能研究是国家的机密,为了国家的发展而牺牲极小一部分人的利益是值得的,国家的安全第一;

有人说国家应该保障每一个人的利益,今天可以牺牲极小一部分人,那么明天就可以牺牲更多人,更何况是这些孩子们,被永远圈禁太残忍!

争论从20世纪80年代持续到21世纪初,照片上的孩子已经成了困守小镇的中年人。

终于在2012年年初的时候,橡树岭小镇在美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及一些关注橡树岭人士的争取下对外开放了,

可照片上的孩子,他们的豆蔻年华他们的流金岁月都被埋葬在永远走不出去的橡树岭了!

1998年,我们访问那里时,对这些孩子的故事一无所知。现在回想,那矗立在空旷原野的博物馆一定建在小镇之外吧?

不知今日如何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