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旅游演唱会】《旅行的意义》附:看世界的不同阶段与境界
文章来源: 钟旖璇2020-04-29 09:44:26

 

 

一说起旅行,想表达的东西实在太多,除了歌曲与图片,再附上一篇探讨旅行的旧文,祝各位云游快乐 加油

 

为了不妨碍大家听歌,我把相片放到了文末。

 

旅行的意义

作词、作曲、原唱:陈绮贞

你看过了许多美景 你看过了许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

你品尝了夜的巴黎 你踏过下雪的北京
你熟记书本里每一句你最爱的真理

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 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
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 说不出 离开的原因
 


你累积了许多飞行 你用心挑选纪念品
你蒐集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
 
你拥抱热情的岛屿 你埋葬记忆的土耳其
你留恋电影里美丽的不真实的场景

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 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
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分心 说不出 旅行的意义

你勉强说出你爱我的原因 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
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分心 说不出 离开的原因

勉强说出 你为我寄出的每一封信 都是你 离开的原因
你离开我 就是旅行的意义

 

书闲时间

 
 

 

人有空时去看看世界

心若闲时来读本好书

 

时常听到这样的争论,一个说难得旅行一次,要尽可能的去更多的地方,另一个说,正因为难得外出,才应该尽量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多待几天;又或者是这样,一个说跟团吧,省心,什么事都有人帮你处理,另一个说,跟团多没劲,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完全没有自己的发挥空间,什么都受制于人……

 

类似这些各说各有理的争论,我相信大家不仅听过,可能还都参与过,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曾经试图说服别人选择某种我认为好的旅行方式。

 

然而,某一天我突然茅塞顿开,发现其实这些争论并没有多少意义,也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最好的旅行方式。争论的双方无非是正处于旅行的不同阶段与境界罢了,适合的旅行方式自然不尽相同,所以根本无需去说服别人。

 

回望自己看世界和旅行的经历,不也有过不同的阶段和需求吗?每个阶段由于自己的年龄、能力、认知等原因,也只会或者只能选择适合这个阶段的方式。

 

我大概归纳了一下,欢迎大家对号入座,各种极端人群不在本篇的讨论范围:

 

第一个阶段,受限亦无限的奇妙之旅。

 

幼年时,旅行只能跟随父母,并没有多少自主选择的能力和权力。然而,对于孩童,旅行并不只意味着要走出家门去看世界。

 

下雨前趴在石头台阶上,欣赏一场浩浩荡荡的蚂蚁搬家;晴朗的午后仰望天空,捕捉鸽哨的痕迹;雪后站在房檐下,抬手小心的触摸晶莹透亮的冰柱;夏夜躺在院子里,观察繁星的明暗变化……

 

在孩子们专注的眼中,无论冬去春来,还是风雨雷电,都蕴含着世界的精彩与神奇。第一次在花盆下发现千足虫时的惊奇与喜悦感,绝不亚于历经千辛万苦在南极看到企鹅时的兴奋。

 

这个阶段,孩童虽然因为行为能力受限,无法随意外出,但他们的眼睛和心灵是纯净的,对世界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所以即使身处有限的环境中,他们依然能观察、感受到世界、大自然的美好与奇妙。

 

第二个阶段,省心但受限的跟团游。

 

说到旅行,就无法回避“旅行团”。尽管“跟团游”的诟病比比皆是,但是我们无法否认,这确实是很多人会选择的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喜欢“跟团游”的一般有这样几类人群:

 

1、不会规划行程,也不懂如何预定各种交通、住宿,甚至是门票等等,选择跟团就是为了省心;

2、语言、沟通能力有限,尤其是要去其他国家却不会说英语,或者当地通行的语言;

3、认为跟团比自己出行省钱;

4、认为跟团有伴,比自己出行安全、有趣;

5、跟团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更多的国家和参观更多的名胜古迹;

6、对旅行没什么概念,只是跟风,只为了能刷刷朋友圈,为了别人去旅行。

 ……

对于这些人群,旅行社、旅行团确实有它存在的必要性(黑心旅行社不在此篇讨论范围),只是当我们选择了省心、省钱等好处时,也就只能接受“跟团游”受限制、不自由的弊端。

 

当我们得到一些,同时必然会失去一些,其实这也符合自然界的能量守恒定律。

 

当我们对旅行的认识还处于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阶段和境界,那么选择“跟团游”还是蛮适合的。

 

第三个阶段,艰苦朴素的背包客。

 

背包客的主要特征是出行总是背着很大尺寸的包,各种日常用品齐全,有的还要背上帐篷和睡袋;交通基本是廉价航空、大巴、拼车或者搭车;住宿多选择青年旅舍、沙发客或是在营地里搭帐篷;餐饮基本都选择便宜的小吃或者自己做;景点选择多以插旗、打卡为目的,但时间相对充裕。

 

这个群体以经济能力有限,但体力好,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大学生居多。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仍然满腹疑问;他们希望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他们想出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和人群;他们期望在旅行的路上发现不同的自己。

 

第四个阶段,舒适自由行。

 

当背包客们逐渐成长,积累了丰富的旅行经验,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家庭,小孩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就会自然的过渡到这个阶段。

 

出行仍然以自己的喜好为主,但也会顾及家人的需求和感受;仍然是全程自助,但是在吃住行方面会更多的考虑到舒适,旅行花费比背包客多了,节奏比以前慢了,但体验也和以前不同了。

 

当然也有的人,由于经济条件好,语言能力也不错,刚刚开始旅游就直接选择舒适自由行。他们中的一部分,由于自身适应力强、也善于解决问题,或者也比较幸运,刚开始就能圆满的完成一次期望中的舒适自由行;但是有些人就不那么幸运了,即使花了钱,仍然没有体会到舒适,甚至还一路麻烦不断。

 

还有的人,没有时间或者能力规划行程,语言能力也一般,但是经济条件较好,就重金请私人订制,根据自己的喜好、时间安排行程,全程有司机、导游,甚至保姆、保镖陪同。但我还不是太确定,这样的旅行体验,是否真的能感受到自由?难以想象,有时想要对着美景发个呆,而周围跟着各种人,会是什么滋味?很显然,我不属于这个群体,哈哈!

 

第五个阶段,挑战自我的主题游。

 

有一些人,他们外出旅行有自己明确的主题,比如:徒步、攀岩、滑雪、马拉松、滑翔伞、跳伞、蹦极、潜水、冲浪…….他们总是带着心爱的装备,出现在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之地,开始他们酷爱的主题,游览风景名胜反而成了顺便而为之。

 

例如,钟情于徒步的,他们向往的就会是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圣克鲁兹、安娜普纳环线、勃朗峰、阿巴拉契亚山道等等;

 

而喜欢潜水的,则转战于伯利兹大蓝洞、斯米兰群岛、诗巴丹、澳大利亚大堡礁、帕劳等等。

 

他们热衷的是在不断的挑战中,体会那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高峰体验,那种极致的快感与身心的满足感只有体验过的人才懂。

 

第六个阶段,细品慢享的度假客。

 

处于这个阶段的群体,大多是收入不错且稳定的中老年人,或者是已经能自主支配时间且有一定积蓄的退休者。

 

他们大多在年轻时已经游历过各种著名景点,旅行经验丰富;

他们对旅行有了足够的认识和自己的想法;

他们已经了解自己的旅行喜好,不再盲从、跟风,不再重复乐此不疲的奔走和张望;

他们的旅行不再以打卡为目的。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选一座城市、一个岛屿、一座山或是一面湖,在那里找一个舒适的住处,每天闲游浪荡、喝茶(咖啡)、看书、晒太阳、品尝当地美食;细细的品味空气、阳光中不同的味道;与当地人聊天、参加当地人的活动、深入的了解、体会当地人的风土人情……

 

有些人甚至连续几年在相同或者不同的季节重复去同一个地方。

 

他们是为了自己在旅行,他们的每一次旅行都只为了享受美好的时光。

 

这种在一个地方住一两周,以享受、品味为主,不以景点插旗为目的的旅行方式通常被称为度假。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些年轻的或是还没有“玩够”的人,找了处于这种阶段的伴侣,他们就经常会因为“去哪里旅行?”产生很大的分歧。因为一边想去各种著名的城市和景点,而这些地方他们的另一半已经不感兴趣了,所以当这些人跟着他们的伴侣去,甚至重复的去那些小众的,没太多游客的地方时,他们会感觉特别无聊,完全找不到旅行的感觉。

 

所以,在此也提醒大家,在找旅伴或是生活伴侣时,了解一下对方正处于旅行的哪个阶段还是很有必要的,以免日后发生分歧,吵到不可开交。

 

第七个阶段,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

 

有一群人,他们读书、阅人、行路、历经世事无常,终于顿悟。

 

他们明白了人生的短暂局限与世界的浩翰无垠,即使你每天不停的走,也不可能用这一生踏遍地球的每一寸。正如吴伯凡老师所说,不管你走多远,活多久,都会遭遇地平线和太平间的冷冷拦截。

 

于是他们安下心来,不再只是一味的探索外在世界,而是更注重向内求索;曾经以为要看尽世界,阅尽众生才能参透世界与生命的意义,而如今才懂原来所有的答案都藏在自己的心中。

 

他们开始像孩子一样凝视这个深不可测的世界,即使足不出户,他们也能凭借自己丰富的内心沉淀和想象力在这世界的平淡、细微之中不断的发现精彩与绚烂。

 

滴水藏海、一花一世界,他们找到了远行的另一种方式,与万物互动而游于无穷

 

用吴伯凡老师的话说,“最后能够达到的境界便是:我终于在一片落叶前流连忘返。”

 

于是周而复始,一切回到最初。

书闲时间

- Voyages -

 

 

 
 

图片区:

独自旅行这事要从20年前说起:)

先去吃饭了,一会再来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