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既: 成功的职业
文章来源: 2006-05-17 06:32:23

最近闲,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书籍和文章,有一些是关于职业(或者事业)的选择和成功,读来很有启发。

人说成功的职业(a successful career)定义其实非常简单,不是挣钱多少,出名多少,做的事情大小。而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像一位网友说过的,“穷尽自己的热爱”,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是成功。

从生理角度上讲,人的大脑里有数以亿计的神经细胞,细胞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选择性的由神经键(类似于神经细胞凸起)相互连接。这种看似RANDOM的连接通道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与生俱来的思维的PATTERN,或者说是天赋。简单地说,如果某一类的思维活动恰好利用了这些顺畅的通道,就会相对轻松,反之则相对困难。

这样看来,神经细胞之间的CONNECTION即使不是生来就有,也是在婴幼儿时期就DEFINE好了,后天很难改变。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乃至从小到大对各种活动的不断尝试,就在于发现自己的天分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发所具有的潜藏的能力。当然天分和兴趣经常是捆绑在一起,如果发现自己做一件事情能够恒久不累,达到的效果又经常叫人惊叹“how did he/she do that”,八成天分和兴趣都在起作用。

对天分,一个经常认识的误区就是,混淆了天分(TALENT)和技艺(SKILLS)的概念。很多人通过一定的训练都可以在某一方面有着很好的近乎完美的表现,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天分如此。原因就是仅仅掌握技艺的人,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不能够维持恒久的动力和不断进步的表现,这样的“成功”很难持久,或者前提环境稍微变换,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

几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区别天分和技艺。

第一个把GRE单词编成红宝书,形成了各种联想和“歪招”记忆单词方法的,有天分。第一个总结出GRE逻辑题套路的人,天分。

上了GRE班,按红宝书也能把GRE单词背得溜溜的,技艺。

第一个听见粤语“早上好”,能说出把嘴巴一撮一撇就能准确发音的人,天分。(呵呵呵)

知道把嘴巴一撮一撇,从而准确发出“走神”俩字儿的,技艺。

后天的习得,能够改善技艺,让天分有所依托,但是后天的习得,很难改变与生俱来的才能,正因如此,所谓“因材施教”才有重要的意义。不能改变的天赋就好像灵感,无法通过学习来找到固定的套数,它像一个出厂就已经烧好的电路板,某局部之内两点之间电阻的高低是固定的,如果想从总体上获得电阻小容量大的通路,需要进行不断尝试和研究,来寻找相对较佳的路径。

意识到天分的重要和宝贵,于我是一个飞跃。因为从小到大的所受的教育,好像都离不开“一刀切”和“追逐热门”的风气。中学不用说,偏科对总分总是影响深远的,老师经常强调的,也是所谓“查漏补缺”,事实上,所谓的“补短”只是一种“DAMAGE CONTROL”,而通向“SUCCESS”的,正是自己的优点,优势,是真正的擅长。

当然我说得比较绝对,中学课程的本身,大概通通可以通过SKILLS的不断提高,就足以应付,但是应付课程和均衡发展不应该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因为SKILLS在一定阶段的“无所不能”可能恰恰掩盖了个体生来的差异和长处,这才是真正值得悲哀的。

想来很滑稽,当初的高考,我填的五六七八个志愿中,几乎个个都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是当年热门专业排名的翻版(:DDD ),现在的我,才明白这真是个误区,以为少年的我,还未“定型”,通过学习和培养,学什么专业都不太紧要,只要跟着求职的指挥棒。

包括后来到美国,职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是承载了JOB MARKET的压力,而很少去想什么什么“以人为本”这种不切实际的命题。那时候听见吆喝最多的,好像就是“你看人家某某,原来学历史,哲学。。。等等七七八八专业的人都转了专业,你又如何不能?!

”一句“别人怎样,你如何不能也弃暗投明”的STATEMENT就足以将你噎个半死,不能这么就归入“放着康庄大道不走,偏守着独木桥认死理”的呆子一族呀。这种提法,我是直到现在,才看出漏洞,看出一个最最简单的道理,道路和“成功”之所以不能“重复”正是来源于个体的差异。

值得欣喜的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所谓“擅长”,是由天赋(TALENT),知识(KNOWLEDGE),和技艺(SKILLS)三个方面组成。所以即使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与正在从事的职业并不很MATCH,未必就需要把过去通通推倒重来,因为这些年来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艺可能已经变成了一笔可观的,可以利用的财富,或许能够在探索自己天性的过程中,对从事的职业进行FINE TUNE一下。

因为天赋这个东西,比较抽象,很大程度上与个性,喜好,和思维规律(思维定式)息息相关。它并不是与职业一一对应的,甚至连一个对应的归类都没有固定的说法。这说明,很大程度上,发现自己,发挥天分可以在很多层面上进行,在现有工作的种种TASK当中找到自己感兴趣和能够相对轻松做好的那些TASKS,是第一个层次。

观察TEAM里的人,虽然都从事着一个职业,但也形形色色,各有所长。比如我们那个终日喜欢缩在角落里的ARCHITECT,完全就是个追逐技术的人,不喜说话,最好最优美的语言都写在CODE里和DESIGN DOCUMENT里了,堪称漂亮干净,细节完善的典范。他的谈话风格,是在你问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推测出其后你可能企图要干的事情,“用最简洁的语言,直指问题关键”。

而另一个TEAM LEAD写CODE还凑合,当然比前面一位差不少,但是喜欢与人打交道,是个GREAT NEGOTIATOR,只要是他知道的CONCEPT,能用很具体形象,很简单易懂的生活语言表述出来,听话的对象可以完全不是技术人员。所以他当之无愧成了TEAM和UPPER MANAGEMENT,CUSTOMER SERVICE,BUSINESS ANALYSIS几个方面之间的桥梁。

我觉得他们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人都在工作中发挥出了特长,从而都PURSUE了一份成功的职业。

寻找自己的爱好和天分,或者能将它充分利用的职业,有时候是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是LIFETIME PROJECT。不过既然上帝把我们生成现有的样子,而利用我们长处来工作就成为最自然,最轻松,最POWERFUL的事情,还是很值得一试的。听说,齐白石先生从二十七岁才开始学画,走上最适合自己职业的“道路”,终成画家,看来TALENT的发现,无论早晚,都是能量惊人的。

正巧,最近看到一篇统计数据,说职场中让员工留在现有职位的最有力因素,依次是,工作本身,工资,BENEFIT,公司的文化和TEAM ATMOSPHERE。我觉得很有趣,似乎暗合了近来刚刚吸收的理论。看来能让人一早有动力从被窝里爬出去,而不骂骂咧咧的最重要因素,还是工作本身带给人的快乐感。其它的,甚至跳槽,也都只能是前者相当的时候一种人往高处走的倾向而已。

我甚至忽然觉得成功的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简直和婚姻差不多,最终能长久吸引彼此,获得快乐的已经不是金钱,年龄,外表这些外在的东西,而只能是人本身,性格本身,生活的态度方式这些最最核心的本性。

成功的职业和婚姻,能够EASILY,HAPPILY,REPEATEDLY保持AMAZINGLY WONDERFUL PERFORMANCE,恐怕都顺应了一个叫“天分”和本性的东西,就是你的长处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APPRECIATION,而短处那些需要DAMAGE CONTROL的东西被忽略,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IGNORANCE。

当然,说到婚姻,就跑题加进雷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