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些稀奇古怪的姓氏
文章来源: momo_sharon2021-04-20 20:11:51

张王李赵遍地刘,是说中国人中这些姓氏人口较多。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同名同姓之人。比如我的名字,就很常见,我至少知道几位名人与我同名同姓。台湾一位殿堂级节目主持人就和我一样,以致于我在国内工作时接触过的台湾人,都叫我“xx姐”,虽然他们的年龄都大了我起码一倍。

中国有14亿人口,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这还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满族人译改的汉字姓。边疆少数名族译成汉字的姓也没有计算在内。宋代《百家姓》收入628个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个姓氏。

但是常用姓氏只有505个,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常用姓氏这么少,使得同名同姓者众概率极高。比如李王张三个大姓,总人口加起来就近三亿!其中叫做张伟、李伟等的,估计都要以百万计。

铺垫了这么长,回到主题上来,说说日本人的姓氏。

日本人口1亿两千万,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是日本姓氏又有多少呢?

说出来中国人可能要惊得掉眼珠了:足有14万之多!

我的乖乖,难怪我自从学习日语、接触日本人甚至来到日本之后,还没遇见同名同姓之人。

因为姓氏众多,按人口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即使这样,我也没有遇过同名同姓者,不知今后会不会遇到。

日本人的姓氏一般由一至三个汉字所组成(类似于泉、佐藤、宇佐美等),少数也有四至五个汉字的(如长宗我部、勘解由小路等)。1870年,为了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颁布了《平民苗字容许令》,容许包括以前不准拥有姓氏的平民在内的所有日本人拥有姓氏。但已习惯有名无姓的日本平民对此并不热心,故创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缓慢。因此,于1875年明治天皇又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

※ 有关日本姓氏的起源等太复杂,今天就不叙述了。※

有日本天皇的规定,时间又紧迫,很多人干脆就地取材,以地名为姓。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田边”。日本人的姓有许多是以“村”字结尾的,如:西村、冈村、森村、木村等。

此外,还有许多姓是表示大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百相、思想意识的。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宗教信仰,几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为岛屿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宫殿前的广场,白鸟、小熊是动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桥、鸟居表示建筑物;小野寺、西园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则是古时从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到日本定居的归化人(即移民)的姓。

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我孙子”、“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全来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我孙子作为姓氏可没有侮辱人的意思,据说这个姓氏是印度一支在外来人聚居区里被当地土语叫做”Abikuku" , 为了怀念他们在后代中演变成了“我孙子”)

90年代,当时国内最有名的外资企业佳能珠海工厂(是中国第一家由外资自己购地、设计并请国外建筑公司施工建立的标准化厂房)的总经理就叫”御手洗",中文意思是“洗手间”。所以佳能公司的厕所非常漂亮、干净,跟日本一样,估计与总经理的姓氏有关。

我有客户姓“我妻”的,有个师姐归化后随夫姓“上妻”。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布是不一样的,有的有明显的地域风格,这和其民族构成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冲绳“与那国”比较多,这是因为古时那里是琉球国的缘故。而北海道地方“金田一”并不少见,这是因为那里是阿伊努族聚居的地方。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数量多,在其读音,汉字的写法上也相当的复杂,读音相同的姓氏,汉字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所以,第一次见到的姓,日本人都不敢贸然称呼。读错姓氏是非常失礼的事,事先要向本人确认怎么读。在填写各种表格、办理各种手续时,都要求同时填写片假名,也就是读法。而公司职员的名片上反面也会标明罗马字。

日本人还习惯称姓不称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会有好几个“佐藤”一起答应,这在中国似乎也一样。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

※ 顺便说说日本疫苗接种情况。下图是前天的NHK新闻,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日本也已经开始了接种。第一波是医疗人员,预计下个月开始安排高龄者,要轮到我估计还要等待漫长的时间。病例依然高居不下,但愿疫苗能有效阻止疫情传播 ※



贴一首好听的中日双语歌曲《又见炊烟》。日本原曲歌名《里の秋》(故乡之秋),最早是1941年(昭和16年)由斎藤信夫作词、海沼実作曲的《星月夜》,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改写成《里の秋》,描写的是母子在家祈求战后南方的父亲平安归来的场景。后由台湾音乐人庄奴填词为《又见炊烟》,邓丽君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