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里外看:华人效忠谁?
文章来源: 陈明观点2014-02-22 10:12:33
华人,即英语所谓的ethnic Chinese,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的概念,足以让人知难而退。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英文版的维基百科至今没有建立一个“ethnic Chinese”词条。

非常有趣的是,通常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大大不如英文版维基百科的中文版维基百科有一个非常好的“华人”词条。

显然,至少是从全世界眼下规模最大、最可靠的维基百科来看,华人毕竟是华人,华人对华人问题的关心程度和投入程度比非华人强得多。中文版(华文版?)维基百科“华人”词条的绪论部分之细致细腻,就充分显示了这种关心和投入:

“华人(英语:ethnic Chinese),是华夏族及其后裔汉族、中华民族的简称,与德裔、 英裔、法裔、爱尔兰裔、意大利裔、挪威裔、俄罗斯裔、日裔、菲律宾裔、韩裔、非裔、拉丁裔、夏威夷太平洋岛国裔类似,也是一种基于历史、文化、血缘的泛民族概念。 唐朝汉人常以唐人自称,故海外华人聚居地也因而称为‘唐人街’。

“汉化程度相对较浅的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等,可能不被称为华人。一些民族虽 属于中国官方所定的56个民族的成员,但这些民族本身有以自身民族为主体的民 族国家,如蒙古族(蒙古国)、朝鲜族(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族(哈萨克)、京族(越南)、俄罗斯族(俄罗斯联邦)等,一般也不被视 为华人。”

*今日美国之华人*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最大的华人群体是中国大陆的华人。中国大陆的华人又称“中国人”。

但是,在当今世界,移民海外的中国人现在越来越多地自称或被称作“华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华侨”。(由于一种现在还不完全清楚的原因,“华侨”的说法从上个世纪大约八十年代逐渐淡出中国大陆人所使用的现代汉语。)

同“国人”以及“国粹”、“国语”等词语一样,“华人”这个词从它在中国大陆在问世的第一天起就是不可阻挡的国际化、全球化进程的产物和反映。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华人劳工到西方国家做苦力,到今天大批有钱和不那么有钱的中国人出于各种原因向外移民,华人概念的国际化、全球化一直进行中。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也在明显变化。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的题目:如今的海外华人究竟效忠谁?

这个题目细谈起来有很多有趣的方面。例如,其中的“谁”可以指人,也可以指国家,也可以指理念。每一个方面都是非常好的学术研究题目。

本文不是学术论文,对这些有趣的问题只能挑选一二进行简略的讨论。具体地说就是,本文要讨论的是今日美国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更具体地说则是,本文要讨论的是由北美最大的华人网络社区“文学城”的一个帖子的跟贴所反映出的今日美国华人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

*华人国家认同*

迄今为止的学术研究和口传历史显示,至少是在开始时,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到美国来做苦力的华工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中国,他们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无论如何都要落叶归根。

这种强烈的国家/家国认同感在一些老年的华人当中依然很明显。来自中国大陆的著名异议作家、记者刘宾雁生前被中国大陆共产党当局拒斥于国门之外16年,在身患绝症之后请求返回中国。刘宾雁甚至为此保证在返回中国之后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

尽管如此,刘宾雁依然被中共当局拒绝,至死没有能返回他朝思暮想、魂梦牵绕的中国大陆。刘宾雁去世之后,他的亲友辗转把他的骨灰带回北京安葬。

人们可以从刘宾雁的故事当中得到很多教训。但历史和社会学学者明显看到的则是老一辈华人刘宾雁这种强烈的国家/家国/祖国认同感。而这种强烈的认同感对许多年轻的华人显然是陌生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

从第一代华工,到刘宾雁,到今天在美国的年轻华人,人们似乎可以看到一种明显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演变。总起来说,一百多年来,来自中国大陆的美国华人对“中国人”和“中国”的认同越来越疏远,同时越来越认同“美国人”和“美国”。

毫无疑问,这种国家/祖国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变化,跟中国大陆的政治变化相关。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华人不是那么关心政治,因为那时的中国大陆政府即清政府不像当今中国共产党政府那样政治挂帅,将政治强加于人民。虽然辛亥革命是政治革命,但其口号则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最首要的诉求是民族解放。

自1949年以来,中共政权的政治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深入或笼罩一个在美国行将就木的老人的病床。末日屈指可数的老人刘宾雁恳求甚至哀求中共当局准许他返回中国、死在中国。当局对这样的请求坚决拒绝,并不是因为刘宾雁返回中国会对中共政权造成什么威胁,而纯粹是因为政治原因。

假如说在美国的第一代华人对中国是大致完全的认同,那么,到了刘宾雁一代,华人对中国的认同就呈现出截然的分裂,即对中国作为祖国/故土的认同,对中共所垄断的中国政治的不认同。到了今天,新一代的华人显然正在跨越这种分裂,走向全面认同“美国人”和“美国”。

*《环球时报》与白痴*

这无疑是华人文化当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跟中国大陆的政治状况直接相关。

2月21日,《文学城》网站首页展示了一篇颇为引人注目的新闻类文章题目:

“美国国会华人是不少 但很少为中国说话 尤其军事”

互联网搜索显示,这篇文章最初出自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其原先的标题是:

“美媒:美国会很少为中国说话 军事尤其不客气”

《环球时报》在中国是一份非常特殊的报纸,有许多特色。其中一个最显眼的特色就是逻辑和文字混乱得惊人,但又自信满满,因而特别富有娱乐价值。

以上的新闻标题就充分显示出《环球时报》这种超娱乐特色。这种逻辑混乱、文字表达混乱得惊人但又自信满满的超娱乐特色只要来一个最简单的翻译就可以一清二楚。

比如,我们可以试写一个新闻标题:

“中国媒体:中国人大很少为美国说话,军事尤其不客气”

这样的新闻标题足以让任何一个有文化且精神正常的人笑翻,因为这样的标题显示出其写手不是高级黑,就是对政治和国际政治惊人的无知。

不幸的是,《环球时报》的报道标题和内容常常就是这样的白痴。这是它在中国的卖点。对这种现象,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者有一种解释,这就是专制独裁导致弱智。

但问题还可以反过来说,这就是,幸运的是,当今中国有《环球时报》这样的极富娱乐价值的官方报纸。

*身份认同与政治*

且不说《环球时报》所摘译的美国媒体是否准确,且不说它的报道立场和新闻写作乱得多么惊人,多么可笑,它的报道标题经过无名氏的改写发表在《文学城》并得到首页推荐,无疑触动了许多在美华人的心弦和神经,激起他们的强烈反响。

这些反响和反映显示,至少是选择在这个问题上发言的《文学城》在美华人网友大都全面认同“美国人”和“美国”,而这种对美国的全面认同跟当今中国大陆的政治和政治制度直接相关:

X723:在美國國會的华裔首先是美國人,是為美國效劳服務。有什麼理由為中國說話?中國古人早就講過“两軍相争,各為其主”。間题是那些以中國人自居的五毛們,一面想方設法移民偷渡非法居留不回中國,一面又處處以中國人自居。張口閉口罵人家漢奸,自己又為當局拼命舔菊貼金。這種人也算人?

Jaspath:没搞错吧,以为有华裔血源在政界就应该是五毛啊?
(注:五毛,指在中国国内或国外拿中共政权的秘密津贴为中共说话的人。)

老左:看看过去n 多年,我国政府是怎样对待海外华人的,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枫叶飘飘的季节:先问问为什么要支持共贪党?
(注:共贪党,显然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讽刺性称呼,指中共政权贪污腐败泛滥成灾。)

洛城一郎:中国政府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入流,每天使馆外交官及其大批宣传机构是否了解住在国家状况,国会两院的工作是否到家,不能总想叫别人替自己说话,要想自己是否被别人正确了解和接受,把中国正面宣传个美国老百姓各界,而不是像咱们新来的红卫兵大使憋足劲和人家吵架,指导美国人工作,好好检讨自己,知道什么是外交。

“洛城一郎”所说的“咱们新来的红卫兵大使”显然是指现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崔天凯2月20日在美国发表公开讲话,“抨击美方高官用胁迫性语言指责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行为”。

崔天凯的讲话让许多美国人感到不中听,同时也让“洛城一郎”这样的显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在美华人感到不中听,感到中国有一个这样不善于外交却善于“斗争”的水平业余的大使实在是丢人现眼,不但给中国大陆丢脸,而且也给中国大陆来的华人丢脸。

顺便说一句,“红卫兵大使”的这个贬称最先是属于中国前驻美大使、后来官至中国外交部长的李肇星。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总而言之,上述这些留言显示,当今中国大陆的政治也明显延伸到美国大陆,延伸的结果对希望获得在美华人支持的中共政权明显不利。

多年来,中共政权总是喜欢对内对外打民族主义的牌,喜欢对海外华人进行“血浓于水”之类的诉诸民族情感的宣传。

但在《文学城》留言的这些在美华人显示,中共政权的贪污腐败和无能导致中共以族裔认同为旗号或感召的宣传失灵,导致在美华人越来越多地认同“美国”和“美国人”而不是“中国”和“中国人”。

在中国大陆,有越来越多的公众和网民认为中国是一个被中共劫持的国家。《文学城》的留言显示,这种思想观念显然也传到了美国,或在美国已经根深蒂固。这种政治认识或国家认识使在美华人的国家认同问题更显突出:

zhoudd:凭什么要为中国说话?为中国的利益说话?真的不明白那些所谓以民族大业为己任的人,为什么来美国,还对美国说这些风凉话?奉劝这些带有奴才基因的人,还是回到你们乡下吧。。。老老实实修理地球去吧!

(注:“修理地球”是中国大陆大约四十年前流行的一个调侃说法,意思是“务农”;在1949年中共掌权之后的中国大陆,直到今天农民一直是中国“新社会”的最下等阶级。)

Tanlang666:什么傻逼逻辑,美国是全世界来的人的国家。华人是美国公民,当然要为美国说话。为中国说什么话。

都是实话:为中国说话不就是为独裁说话吗?这点职业道德还是要有的。

周8皮: ...弱智都知道,人家美国人,代表美国的利益,为美国说话那是天经地义的。所谓桀犬吠尧,桀犬吠尧也。所以豫让、聂政之辈得扬名史书,而张松之属为人所不齿。最后,“祖国”这两字从共惨国际战士嘴里蹦出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注:共惨国际,显然是指二十世纪上半叶“共产国际”组织;中共当时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机构,因此现在被许多中国公众指责为“勾结外国敌对势力推翻中国合法政府”的祖宗。)

狸猫:中国是反华国家,宁愿拜马恩列斯为伟大领袖和导师,也不愿拜孔孟程朱;还特地发明了跟人类价值观完全对立的中国价值观。为中国说话,岂不跟所有爱国的中国人一样,成了出卖灵魂泯灭良知数典忘祖?

(注:“狸猫”显然不但是认为当今中国是被中共劫持的国家,而且认为“爱国”也已经是被中共劫持的一个概念,应当抛弃。)

中国古人对暴政/恶政有一个很形象的描述-—-“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显然,当今中共政权就是这样的一个政权,导致众多中国大陆的华人设法要逃离自己的国家,导致众多无法逃离的中国人对中共政权离心离德。

*华人入乡随俗*

全世界民主国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族裔立国,有的以理念立国。典型的以族裔立国的民主国家是以色列。典型的以理念立国的民主国家是美国。

美国的立国理念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公民的效忠宣誓(The Pledge of Allegiance)当中:

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我宣誓效忠美国国旗,效忠国旗所代表的共和国,效忠上帝之下不可分割、全民共享自由和正义的国家。

华人历来有“入乡随俗”的传统。从《文学城》的留言来看,在美国的绝大多数华人依然信奉这种华人传统。他们人在美国,或入籍成为美国人,便效忠于美国,至少是忠于美国的立国理念。

不错,加入美国籍的在美华人虽然自认为是美国人,但他们并没有数典忘祖,没有忘记自己的族裔。

然而,即使是他们如今要在美国为自己的族裔争利益,他们也是从美国人的角度、从美国赖以立国的民主、自由、正义等理念角度来为自己的族裔争利益:

大奶辣妈:作为美国社会的一员,不要总是想自己是华裔,就要有照顾,要处处张口闭口就说我是美国人,种族歧视不是少数族裔去解决的,是要全体美国人去解决的,我们是美国人,我们自己不歧视华裔,我们也不允许别人歧视华裔。

土拨鼠拨土:不为中国说话可以,但不为华裔说话就不应该了。加州这次的学校歧视问题,这些华裔议员不为华裔说话还投票支持真是太恶心了。建议加州可以入籍的华人赶紧入,然后用你们的选票将这些垃圾选下去。

“土拨鼠拨土”在这里所说的加州学校歧视问题是指加州政界有人提出限制华裔在州立大学的学生比例,以便让加州公立大学学生构成更恰当地反映加州族裔的构成。这显然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冲突问题---平等是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按照这一价值观,公立学校应当一视同仁地根据学习成绩录取学生。

但平等还有一个政治面,这就是加州的公立大学是全体加州纳税人资助的大学,理应让全体纳税人平等地得到好处,而不是仅仅让某一个族裔获得比其他族裔多得多的好处,否则,其他族裔就不会愿意继续资助公立大学。这显然是一个两难的难题,有待于加州选民通过民主的方式作出决断。

*为中共说话者稀*

许多观察家认为,中共近年来除了在中国国内力图引导和控制互联网言论之外,也明显力图影响对国外的中文互联网舆论。

这些观察家得出上述看法的理由是,中共雇用来控制互联网舆论的网络特工多达二百万人,很难想象中共不会分派出其中一部分人用于国外中文互联网的“舆论阵地争夺战”。

观察家们为此提出的证据是,在可以留言的海外中文媒体网站,每当出现什么令中共显然感到敏感甚至难堪的报道或评论,便会有为中共辩护的跟贴蜂拥而至,而这种反复出现的现象是随机出现的可能性极低。

在读者大部分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的《文学城》网站,人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现象。

但有趣的是,就“美国国会华人是不少 但很少为中国说话 尤其军事”一文引起的在美华人忠诚归属的问题,占压多数的跟贴表现出在美华人忠于美国,忠于美国的政治制度,批判中共和中共统治下的中国。

为中共和“中国”说话的跟贴极少,以至于下面这样的跟贴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

马甲飘飘:国会的这几个华裔的家庭背景和新一代移民不一样,而且长期受西方洗脑已失去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等大陆新移民的子女进入美国政界,目前这种孙子议员的局面就会改观。

人们不清楚这种跟中共及其意识形态高度认同、对美国的价值观高度敌视的跟贴,到底是真实反映了中共的观点,还是一种高级黑。

同理,人们也不清楚《环球时报》到底是真实反映了中共的观点,还是一种高级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