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舟子《批评中医》之批评(九)续13
文章来源: 佳苑2014-03-03 16:40:07

  7、药物是否有效需要做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安慰剂对照研究”的提出,是上个世纪的第55年才有的事,而西药的历史是早于“安慰剂对照研究”的历史的,所以,“药物是否有效需要做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是1955年以后才出现的对新药的要求。作者用这种1955以后才出现的对新药的要求来要求已经使用了上千年的中药,显然,如果他是在执行政府规定,他就弄错了对象,如果他是在提学术要求,他就说话的语气和口吻不对。显然上述两者都不是,作者在这里没有能力说这种话,因为他不是政府药品管理机构,也没有权威说这种话,因为他不是药理学权威专家,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方派经常使用的一种伎俩是他们在传播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的认可的知识,不知作者在这里传播的这种关于要对所有的中药的药效施行经过安慰剂对照研究后决定认可与否的知识是出自于哪个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的认可?在我看来,在学术上提议对部分中药的药效进行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未尝不可,但关于中药有效无效的结论应当在研究之后再下,而不是在未作具体研究之先,就一般地否定了中药的有效性。如果在研究之先就有这种观点,叫做先入为主,如果还要传播这种观点,就叫做造谣生非。);
 
  即我们常说的心理作用,安慰剂效应在很多疾病中非常明显,经常起到
作用(这种情况,对中西药都合适,而且做没做安慰剂对照研究,并不影响实际治疗过程中药物会对患者产生心理安慰作用。把不是只有中药才会产生的心理安慰作用专门针对中药说事,其恶意显然,善意无有,不公正啊。)。
  8、中药的副作用并不比西药小(说药物的副作用的大或小,是一种口语化的东西,因为它只强调了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或妨碍程度,却没有提及副作用的性质,比如,链霉素可导致而耳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初期甚至都可能感觉不到这种副作用,你说是大还是小?中药的副作用的性质与西药的副作用的性质确实不同,中药可简单的分为两大部分,植物药和矿物药,矿物药的副作用的性质与西药相同,在中药记载中,大部分的矿物药都是有毒或剧毒的,一般人们说中药副作用小,不是针对矿物药而说的,主要是针对植物药而言的,常用植物药除少数有剧毒外,大部分都只有寒凉温热的偏颇,因而没有记载为毒性,因为这大部分的因为寒凉温热的偏颇而致的副作用基本上都是可逆的,治疗结束后,一停药,一般很快就会恢复原状。从这个意义上说药副作用小,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错误。),只不过中药根本没有做毒理研究(这是瞎话,你可以说中医药没有毒理实验研究,但你不可以说中医药没有毒理研究,如果中医药没有毒理研究,那么多的有毒中药中医怎么可能把它们标示出来?研究的方式不同而已。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例,现代药理毒理学在其所研究的范围内证明,其中所载关于中药的正常医用用量与致毒用量的记载,大部分都是很准确的,没有毒理研究,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1]),中药不告知病人副作用(中药一般不具有西药严格意义上的副作用,只具有中医的辨证不准确或用药不妥而导致一些一过性的可逆的不适,所以一般中药方剂没有像西药说明书那样的副作用告知书,如果所使用的中药具有西药严格意义上的副作用的话,中药是一样要告知病人副作用的,而且在药政管理上比西药还要严格。),不像正规药品副作用无比详细(这是由西药的副作用的性质本身决定了的,不能把这种要求强加的没有这种性质的副作用身上。)。
 
  这是中成药欺骗老百姓的另外一个卑鄙伎俩,大家看看人和西药的说明书,
副作用吓死人,但是中药却从来不写,这是因为很多根本就没有进行副作用研究,
或者故意不告知。让普通人以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实际上如上所说,副作用往往
比单体正规药物大得多。(我想中成药并没有要欺骗老百姓,中成药的说明书,本身是写给中医师的,一般老百姓,未必能看懂其真实的含义,它的适应症,它的使用注意事项,都写得很明确,但这种专业用语往往被当做了日常语言来理解,从而导致了一些不好的现象的发生,但这不是中医药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和药政管理的问题。至于作者说中药根本就没有进行副作用研究,和中药副作用比单体正规药物大得多,纯属无稽之谈,我在上文已经指出,现代中药药理毒理研究证明,中药的饮片存在形式比中药单体的存在形式要优越。


[1] 由于手头资料有限,不能精准的告诉读者出自何处,但有兴趣这,可有参看沈丕安先生所著的《中药药理与临床》中的相关章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月北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