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葱岁月---小学和中学
文章来源: 軽描淡写2017-05-10 00:55:59
前几年回上海时偶尔经过以前上过的小学,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回忆起以前的青葱岁月。虽然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校名也和原来一样,但是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啦。

我记得当年是一幢红砖墙的英国式老住宅,里面都是木结构的地板和扶梯,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改建成这样的钢筋水泥校舍的。也许现在这样更显得出学校的气派吧。





我姐姐是中福会全托制的幼儿园,每星期一早上有车来接,星期五下午有车送到家。可是轮到我该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有可能是觉得全托不太合适吧,总之我就去了在家附近的一个幼儿园。在那个幼儿园上了小班,中班,将要升大班的时候,我的幼儿园老师说,因为你的生日才过了没几天就要等到明年才能上小学太可惜了,早一年上学,大学毕业也可以早一年啦。我的天啊,老师真是为学生着想考虑周到啊。由于我姐姐也在那个小学,家里也就听从老师的意见,很自然的就进了这个小学。

有谁会想得到就差这么一年,我硬是挤进了《一片红》的行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一片红》是什么意思了,当时的《一片红》就意味着上山下乡没商量。不过《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 》,回想起来如果当年不是听老师的话进了小学,有可能连小学都没毕业就碰上文化大革命了,所以现在还是很感谢那位老师的。

当时这个小学是五年制的重点小学。由于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大班,进小学时好像连左右都分不清,可是那个时候学习也不像现在那么紧张,轻轻松松的成绩还是不错的。这个学校虽然不大,但是经常有机会去少年宫参加活动什么的,有几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都在《少年儿童剧院》进行的。我们也经常去《少年儿童剧院》看电影看话剧。那时候看完剧买个紫雪糕吃就能高兴一天了。可惜这个《少年儿童剧院》现在已经无影无踪,好像是为了建高架桥被拆了。我在这个小学的五年生活里留下了很多愉快美好的记忆,至今都感到那个时候才真叫无忧无虑的开心每一天啊。

可是小学毕业的那年暑假突然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说不用进行升学考试了,按就近入学的方式被安排到附近的《五四》中学上学。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学校是初,高中连贯的重点中学。虽说我也是从这个中学毕业的,可是在自己的记忆中,我在这个学校里没有好好的上过几节课。当时专业老师都被批倒批臭去打扫厕所什么的,取而代之是年轻的男体育老师每天拿张报纸来念念算是上课了,周围都是不熟悉的同学,还害怕自己黑五类子女的身份被发现,一下课就急着逃回家。一晃3年多了说是该毕业了都上山下乡吧。唉,被时代翻弄的我们这代人有苦难言,一言难尽啊。



当时真的很不愿意去上学,真想尽快离开那个学校。其实这个学校创建于1912年,前身是《大同中学,大同高中,大同大学》。还是个有历史的名门校呢。

由于老爸年轻时在大同大学上过1年然后转去圣约翰大学的,因此前几年还在负责邮寄大同大学校友会通讯录等事宜。后来因为高龄且腿脚不便等不能继续做下去了就让我去校友会办了移交的事。那天我是时隔NN年重返校园,真是弹指一挥间感慨万分啊。在这个学校里面的一个房间,有2位80多接近90岁的老前辈在负责校友会的事情。他们也不无惋惜的说,因为后继无人再过半年这个校友会也就结束了。老前辈吴女士(86岁)负责校友会的会计工作,她很自豪的对我说,大同大学出了26个院士了。

这个黄金周和老公2人一起休息的只有2天,外面阳光灿烂,温风和煦,呆在家里似乎有点委屈了,驾车出发。





目的地是四国的德岛《大塚国際美術館》,从大阪出发需要过两座大桥才能到德岛。其中《明石海峡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吊桥。这个美术馆是日本的一个制药集团公司纪念创立75周年而建造的。展示了以先进的陶板技术复制的和原画尺寸相同的一千多张世界名画。



大塚国際美術館》临海靠山,环境非常幽雅,从停车场到美术馆有小巴接送。入口处是很高的电动扶梯,下了电动扶梯才是美术馆的正门,在地下3层。由于是建造在山上的,总共是地下3层地上2层,好像从外面也看不到这个建筑物。





由于作品在法国巴黎就已经都看到过了,而且数量也不是很多,建筑物也不算很大。但是周围的大海,蓝天,绿树,花草,还有新鲜的空气,温暖的气候,舒适干净和安静的环境可以让全身心彻底的放松,在大自然里尽情地享受美景,享受美食。







谢谢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