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西北面食
文章来源: 牛城地主2015-01-14 15:57:13
小时候养成的中国胃永远也改不了!

从童年到少年那近十年的光阴在青海长大,八十年代前基本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奋斗,能填进肚子的东西都是美食,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每年放假回家时,才慢慢地接触到一些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西北缺水无米,因此人们把吃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小麦上,也就是白面。要说最让我念念难忘的应该是穰(rang二声)皮儿。那是把精面粉在水里细揉后使面筋洗出(叫洗面),再将面水沉淀蒸成薄饼状的一种做法。配上各种调料,主要以油泼辣子为主。

每次回家时,下火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来碗穰皮儿解解馋。




穰皮儿

九十年代后基本没回过青海,于是就永久地和它无缘了,后来在北京吃过一次,不太正宗。

西北的拉面是非常有名的,名气最大的应该属兰州拉面,后来发展到全国各地都有拉面馆。它的制作主要包括和面和拉上,可惜俺不会。




拉面


拉呀拉

面有宽有细,宽的粗如手指,细的细如发丝,全凭口味。在郑州上高中时,偶尔在晚上跟同学出去吃一碗拉面,那真真是极奢侈的。

面就是个载体,里面的味道就根据地区,各个的口味而定,但西北的那种清真的牛羊肉味是独有的。

面不仅有汤面,也可以拿来炒。现在似乎炒面很正常,但几十年前那工艺却是很启发人的,后来我试过用煮熟的面条炒,效果不理想,估计是面的问题。

花馒头是用西北特有的花粉等配上白白的馒头,有花卷状,有饼状。


花馒头

锅盔也是一绝,那厚厚的硬壳嚼起来后味无穷。


锅盔

还有一种是在朋友家中吃过的面片,当地人也叫面,是饭后的一道。制做时长达几米的条状面挂在身上,主妇们的快手将它们飞快地揪成小片进入锅中,煞是好看,后来在饭馆里吃过,味道差远了。

几十年前的青海当地人不会包饺子,过年有老乡来家里拜年串门时,请他们吃一盘饺子,那是极受欢迎的。现在都地球村了,应该也学会了,实在不行,饭店里也应该有。

记忆中的美食是永恒的美味,现在即使再吃到它们,那被乱七八糟东西污染了的迟钝的味蕾也一定感觉不到那记忆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