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中国人的地方,我哪都不去!- 记香港明星石慧的一件往事
文章来源: Fly2sky2014-10-07 17:48:19


香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海外华人一度曾称其为海外华人的首都。在极左幽灵笼罩着大陆,造成中华文化荒漠的时候,香港的确是海外华人精神和情感的依托。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和民国政府退居台湾,香港社会也随着两岸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分裂。韩战开始后由于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围堵,香港开始慢慢紧缩人员的往来,那时香港的民生也很艰苦与大陆并无太大差别。


从那时起,香港就有左派右派的区分。从左派学校毕业的学生,右派机构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同样的,左派机构也绝不会接受右派学校毕业的学生。连居住的地方都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般的泾渭分明。那时的左右之分,并不一定是思想和主义的分别,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就是左派,认同中华民国的就是右派。由于国民党在大陆的腐败,专横和无能,一般而言,左派人士较为正直和有民族气节。右派人士则比较自由主义和倾向台湾。在那时左派是进步的标志,左派人士大多都中规中矩,恪守比较正统的清规戒律。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左派才变得荒诞不已和走火入魔,这和大陆的文革极左影响是息息相关的。


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民生颇为艰难,港英殖民政府也很腐败和低能。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加,劳资纠纷愈加频繁,那时低层的劳工阶层几乎没有任何的保障和福利。1966年4月由於天星小轮的船票加价,引发九龙出现加价骚乱,港英政府管理下的香港社會中弥漫着不稳的情绪,港人对港英政府的不满日益加深。代表贫穷劳苦阶层的左派势力很得劳工阶层的拥护和支持,而且维持着精神和文化上祖国和香港大众的联系。那时的香港演艺界就更是黑白分明,左派的电影不能到台湾上映,右派的电影则不能在左派的电影院上映。香港的报纸也是如此,同一件事件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南辕北撤。


1967年的香港社会动乱事件,左派称之为“反英抗暴”, 右派称之为“左派暴动”。事件中,港府出动军队开枪镇压,造成五十一名工友和十几名警员死亡。并由此发生的北京声援香港同胞的火烧英国代办处的国际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参与抗议和声讨的香港著名左派明星石慧和傅奇夫妻更是被港英政府逮捕关押在摩星岭监狱,而后更押送至深圳罗湖桥遣送回大陆。


之前港英政府多次遣送左派人士回大陆。可这次不同,石慧其时不仅在香港家喻户晓,在全华人界更是声名远播,而且高傲倔强。石慧是五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著名的香港明星,是当年长城影业最著名的当家花旦和三公主之一,人称大公主夏梦,二公主石慧。石慧演唱具佳,扮相宜古宜今,秀外慧中。石慧还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她从小喜欢音乐,5岁时拜著名声乐家叶冷竹琴女士学唱歌,后又拜英籍专家夏士柯博士学钢琴。1957年,她曾在新加坡最大的音乐厅——维多利亚堂,表演过钢琴独奏,弹奏了肖邦的《幻想曲》。浑身文艺气息的石慧,还是第一位在香港大会堂开独唱会的女高音,时为1964年。石慧虽贵为演艺明星,但颇有民族情怀和传统文化的修养,对底层的民众悲天闵人,行事泼辣而固执。


在罗湖桥上,石慧和傅奇夫妇孤傲地站着抗议港英政府的行径,坚持“香港是中国人的地方, 我们哪都不去”和港英当局僵持33个小时,其间对面的大陆方面搬来了凳子让他们休息,声援他们的行动。迫于舆论压力和社会影响,港英当局不得不让石慧和傅奇夫妇回到香港!


历史有时很无情,在大时代的潮流下,个人总是那么渺小和无助!以当时石慧的名气和地位,她完全可以明哲保身,置身于外, 但基于自己的民族感情和对当时劳工阶层苦难的同情,眼见港英警察对劳工的暴行,不顾名利,勇敢地站出来,在今天看来,仍是值得尊敬和称道的!


在罗湖桥上孤傲站立着的石慧和傅奇夫妻。






傅奇和石慧


石慧和孩提时代的黎小田





60年代新加坡登台时摄,左起平凡,石慧,夏梦,李嫱,陈思思和傅奇




被港英警察打得头破血流的民众


荷枪实弹的港英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