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非裔美国人离开美国?
文章来源: 土狼2023-10-23 05:05:55

昨天周日,从教会回家后感到有些困意,加上户外起了风,让我有了一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冲动。于是乎,就临时来了一个和周公之约。畅快午休后,刷刷手机,看看在着纷乱的世界有没有什么八卦花边新闻。说实话,不想太多想沉重的事情,比如战争,犯罪。

也许是我平时在美国看到相关负面的新闻报道看多了,我几分逃避般的渴望那些八卦新闻,开心的,幽默的。宁可世界上充满生活八卦,这样人们也没有精力去战争杀戮了。

求什么来什么。一则八卦跳入我的眼球。是《文学城》转载《纽约时间》再转载《洛杉矶时报》的新闻。下面看看这则新闻的截图。

根据这个线索,我查找《洛杉矶时报》,发现这篇文章是10月10日的,也不算即时新闻了。链接在此:https://www.latimes.com/world-nation/story/2023-10-10/blaxit-why-so-many-black-americans-are-moving-abroad

但我没有订阅《洛杉矶时报》,所以无法拜读全文。没有订阅《LA Times》主要是因为该报刊主旋律和本豹的三观差别很大。我也没有高尚到要花钱去找不自在的地步。

但《纽约时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报纸,我不知道啊。是否是《纽约时报》的误译呢,不得而知。就不再深究啦。

关于这条新闻,我只能把他归类于八卦类的花边新闻。不仅仅是我一直不觉得《LA Times》文章有多少营养,而是这篇文章吸足了眼球,而却可能是个案上准确,总体上谬误。

每年都看到这类的报道,说美国人开始越来越多的放弃国籍移民海外了。今天这篇文章也是这个路子。看问题要抓住大方向,看总的趋势,不应该揪住极个别的案件。举例采样的样本选择极为重要,需要有普遍的代表性。否则,假如在吸毒人群里采访,很可能得出受访者99%都用毒品,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这样的耸人听闻的结论。

就算《LA Times》报导采访都是真实的。这只是一小股逆袭的清流,而不是大的潮流。相比起每天成千上万的偷渡者,走线者,合法排队的移民者,这极小部分弃藉者在统计意义上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这样,本豹还是恭喜那些勇敢做出生活选择的,在这个案例中离开美国的非裔人群。自由迁徙,本来是人类的基本人权,值得被保护和推崇。入了美国籍,有一天不喜欢到了一个地步,决定换一片天地,重新开始生活,这岂不是一件好事情吗?

按照流行的说法,现代人类都是发源于非洲。假如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也正因为远古人类勇于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才有了现代人类遍布地球这样的事实。

文章中提到的几个目的地,包括葡萄牙,加纳,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别说,还是各个大陆很均分的。包括欧洲,非洲,北美和南美。这背后的原因估计各不相同,包括经济移民,结婚移民,退休移民等等。这些都是在正常不过的理由。在许多职位允许远程工作的今天,其中一些人也有可能想成为数码游民呢。希望每个人都求仁德仁,在新的家园开开心心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够有条件合法移民的,基本上都不是混得太差的人群。至少这些人能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不成为移民目的地国家的负担。否则,上述国家也不会接纳的。相近的例子就是,在公司开始裁员的时候,有能力另攀高枝的员工多数不会等到被裁,而且先一步飞了找下家了。留下来被裁员的往往是没有能力走一走动一动的。

假如这些弃藉的非裔移民在正常的因素之外,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那就等有理由去寻找理想中的乐园。

我曾经的一个同事,生于美国的土耳其裔美国人,在45岁通过自己父母的血缘,申请了土耳其护照。 几年后,有对澳大利亚情有独钟,费了很大力气拿到了澳大利亚绿卡。前不久联络,他有搬回美国了。这个案例中,作为旁人的我无法知道他为何折腾一圈而回到美国。顺便说一句,他做的是加法,多得了一本土耳其护照和一张美国绿卡,却从来不曾放弃美国护照。这位朋友也说,他不会想失去美国的社保。

同样,我不了解《洛杉矶时报》这篇文章中的几位移民,究竟有没有真的弃藉而去。假如依旧保留着美国国籍,那证明他们依旧保留着和美国的纽带,分分钟可以返回美国。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这篇文章归结为八卦文,也不算冤枉它。

豹子土狼 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