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华人在美国的安全问题
文章来源: 土狼2023-06-11 06:34:27

每隔一段时间,华人媒体,其中包括墙内和墙外的普通媒体和自媒体,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发生在美国,而受害者为华人或者华裔的案件。它们的勤奋大家有目共睹,貌似为了在美华人华裔的安全操碎了心。离开洛杉矶几年了,因为email还在订阅洛杉矶的一家华人媒体,所以隔三岔五地收到这家媒体的电子邮件推送,关于受害者为华人和华裔的,一般报道德标题都很惊人眼球,看上去很惊悚。为了不给这家媒体增加点击率,我不点出这家无良媒体。

一直以来,想写一篇关于“针对华人的“犯罪行为的文章。直到前几周,我在国内曾经的同窗很焦急地和我联系。原因是,他的孩子要从国内来美国读博士,航班到达德州某城市是夜里。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位父亲找到我,问我有没有认识的人在那座城市,可以接机。在语音中,同学告诉我:”夜里来美国,这太可怕了。美国到处是枪击。。。“。

我离开德州已经近20年了,在那座城市没有朋友。所以,我建议朋友,让孩子下载Uber App,那座城市从机场到大学宿舍不算远。而作为旅行达人的我,除了抱怨Uber高峰时段收费高外,安全性没有问题。我离德州实在距离太远,要是几小时车程范围内,我会自己去接机的。

感谢上帝。前天,朋友的孩子已经平安抵达美国的大学。

来美国30年了,我没有遇到对我真正有危险的场景,一次也没有。这是我的个人数据。而且,我是经常再外面旅行的,并非把自己所在家里求安全那种。甚至去过恶行犯罪率极高的巴尔的摩,芝加哥,阿伯克鸡,休斯顿,新奥尔良,底特律,奥克兰,洛杉矶的Compton,圣路易斯,孟菲斯,纽约哈勒姆,够惊悚吧?

我没有遇到真正的威胁,不代表上述这些城市安全,而是我的安全意识极强。对周边人和事都几位警觉。从FBI的凶杀统计数据,这些城市远比美国其他城市高得多。另外,在这些城市,我的预警等级也高很多,出行时间,场合,线路都会计划。同时注意,自己不成为在所在环境中最弱的那一个。让潜在的罪犯明白如果他进攻我,会付出比周边其他目标更大的代价,这样的攻略十分有效。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写过,在2021年4月,在洛杉矶的柔似蜜遇到一个人持铁棍跳到我前面挡路,而我恰好有一把开箱的工具刀片。当对方看见我这样的姿态后,就绕道了。

即使这一次,我依旧没有把这样的混混当成真正的威胁。因为我有信心在交锋中不吃亏,这样又怎么能当成是真正的威胁呢?

我的心理准备和应急预案让我平安。我的周边的朋友也开玩笑地说:“你没有事儿。别人怕被你打劫倒是可能的。“ 我从来不欺负人,但让心怀不轨的人感觉不好接近岂不是一件好事吗?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回到无良媒体喜欢的用词“针对华人“的犯罪。这样的词很晦涩,很别有用心。多数的犯罪并非是特意针对某一种族的。罪犯攻击某一个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受害者有价值,加上受害者弱小。在美国针对某一个的犯罪属于”仇恨犯罪“,这类犯罪存在,比如亚特兰大按摩院凶杀案,但这类针对某一族裔的犯罪在总犯罪离占很小一部分。在法律上要起诉罪犯实施的是”仇恨犯罪“门槛很高。

事实上,根据统计数据,非裔本族间的凶杀排在第一。难道媒体会说,非裔是专门“针对非裔”实施犯罪么?

犯罪就是犯罪,潜在的受害者一定要入乡随俗,提高对人身安全的防范意识。比如在大学校园,任何学生都可以给校警打电话,请求护送回去校园的宿舍。这些对深夜回家的女生很有效,而且完全免费。假如目的地是校外,可以和同学同行,避免单人深夜独行。这样的措施算是基本的安全常识吧。

普通美国人随身携带现金,名牌包包的比例低于华人和华裔。你这一身珠光宝气,在恶人眼中就是会行走的银行,自然会成为劫匪眼中高价值的目标。去年,洛杉矶的钻石吧一个中年女性,在银行去了几万美元的现金,就像没事儿人一样,慢慢开车回家。完全没有注意到从银行门口就跟踪的劫匪,还一路开车把劫匪带到自己家的车库。抢劫在车库里发生了。这样的案件在各位看官眼中是属于”针对华人“的吗?我不认同,劫匪就是看见了没有丝毫防备的猎物和猎物包包里的现金。仅此而已。

总有人说,“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这话对君子很有效,对罪犯毫无用处。在夜总会等风俗场所,那些女工作人员总是刻意暴露,为的就是吸引顾客,打造性感主题。为什么不让她们穿上厚厚的棉大衣呢?既然普通顾客会被暴露的服装吸引,原本心存歹意的罪犯会不被挑起来吗?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如果一个男生带着一个性感漂亮的女生。路上时不常会遇到轻佻的男人挑衅。这也是夜总会酒吧这些夜生活场所发生打架和命案的原因之一。普通美国女人着装比较随便,偏重于实用和功能。而我见过很多华人女性着装很暴露大胆,她们吸引着周围很多男人的眼光。还是那句话,多数守法公民也就眼睛吃一下冰激凌,不会做任何违法的事情。但在罪犯的眼中,这样的女性是公牛眼中的红布。假如这样的女孩被罪犯侵犯,这样的案件在各位看官眼中是属于”针对华人“的吗?我不认同,劫匪就是看见了皮肤身材过度暴露的异性。仅此而已。

从逻辑上说,受害者是华人或者说华裔,那么报道可以如是说。但不应该在没有事实和证据的前提下就自行给出定论,说他们或她们受害是因为他们是华人或华裔。这样的结论从逻辑上是误导和错误的,从效果上看是散步恐慌和别人用心的。

很多中文媒体的焦点聚光在华人和华裔身上。他们的这类报道让我感到美国人的主体是华人和华裔,好像一有犯罪就是因为受害者具有华人和华裔背景。它们无良地聚焦一个或几个数据点,而无限放大;同时对美国的总体犯罪数据一直华人华裔为受害者的案件所占的比例从来不提。

注意到一个事实,当正面的事情发生在华人和华裔身上,比如比赛得了第一,比如升学进入了常春藤学校,这些媒体和自媒体绝对不会把这些成功归功于这些人是华人和华裔。也就是在报道正面事件时,它们回归了正常逻辑,不再讲某华人获得的成功归功于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华人/华裔族裔。在报道负面事件和正面事件采用不同的策略,只有一个解释:居心叵测。

这样的别有用心在美国政客身上也有使用,同样别有用心。在某人当年精选美国总体上,为了争取非裔选票,这位总体候选人在对非裔机会讲话时说美国监狱中非裔罪犯的比例高于非裔在美国总人口的比例。 这样从逻辑上不堪一击的鬼话,还着实迷惑了一些分辨率弱的人。曾几何时,犯罪被定罪也要按种族配额?

分享一下如何不成为犯罪的牺牲品的经验。首先就是居安思危,不要认为岁月静好。世界上只有两类人,猎人和猎物。不想成为猎物,就必须要让自己足够强大,和猎人一样强大。和普通猎人不同,我们强大,为了击败试图吃掉我们的猎人。其次,就是要融入美国社会。不要格格不入,不要人在美国,总跟别人说我在上海如何如何,在新加坡如何如何的。不要无意义的出挑,不要带大量现金,高调炫富,不要过度在公众场合露太多的肉。有孩子的要培养安全意识。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其实天生就学到生存的法则,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把自己错误的安全感再加载到孩子这一代身上。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成为美国大众的一员,而非格格不入。普通的美国街坊邻居正义感爆棚,只要我们属于不是挑事的一方,周围的邻居和路人基本上至少会报警,遇到野心的甚至直接出手。

总结一下,美国的确有不少犯罪,各国各族裔都是这些犯罪的牺牲品。作为个体,要有安全意识,让自己强大。做到了这些,可以开心地生活每一天。少看不良媒体和自媒体,自己会把自己吓死的。我觉得扭曲传播那些负面新闻的人哪天会在梦里把自己给吓死了。

豹子土狼 2023-06-11 写于Virg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