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抗病毒不可盲目夸张
文章来源: nile2014-01-22 08:06:04
要杀死病毒很容易。把怀疑有任何病毒污染的任何物品泡进bleach,你再不放心可以用1比1的浓硫酸加硝酸再倒进点高锰酸钾。但是抗病毒药就没有这么简单,要杀死感染机体的病毒同时不能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有人要用小型紫外线灯照射咽部杀病毒。病毒可能是杀了,咽部上皮也都完了。更要命的是,基底细胞还有被紫外线诱发癌变的危险。

我们为什么能搞出抗菌素。要么利用细菌有与人体完全不同的结构。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素抑制细菌胞壁合成,对人体副作用很小甚至没有;要么利用细菌与人体很不相同的蛋白合成机构,氨基糖甙类阻断细菌蛋白合成,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在一定的剂量下可以接受。但是病毒没给人这样的机会。

病毒由蛋白和核酸组成,借助宿主细胞的生物机制复制。所以杀死病毒无异于将宿主与病毒玉石俱焚。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大多是在病毒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靶点上作文章,例如阻断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与细胞结合。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针对HIV的治疗,在靶点选择上有更多的花样。

不只是病毒,癌细胞与机体细胞也共用相同的生物机制,也不会有专杀癌细胞不伤害正常细胞的药物。从病毒的生物特性,要搞出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难度不下于抗癌。

但是人们还是在孜孜不倦试图寻找抗病毒药。板蓝根提取物就是一种新型尝试。
钟南山及其团队发表的关于板蓝根提取液抗病毒的论文《In vitro inhibition of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by a crude extract from Isatis indigotica root result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viral attachment》。
http://www.spandidos-publications.com/mmr/5/3/793

板蓝根粗提取液对人或禽类的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的不同亚型有抑制作用,包括H1N1, H2N2, H6N2, H7N3,H9N2。但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腺病毒(adenovirus 3), 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3),和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71) 无效。 同抗病毒西药 amantadine 和 ribavirin 相比,对于各种流感病毒的IC50 需要很高的粗提液浓度,板蓝根粗提液IC50 的浓度范围从 0.39 – 4.3 mg/mL, 而 amantadine 是 0.015 – 0.050 mg/mL, ribavirin 是 0.0068 – 0.0370 mg/mL。板蓝根粗提液降低了病毒滴度并且干扰病毒血凝素作用。

这样的结果看起来很乐观,但是不论从实验还是临床,它与所谓的抗病毒药还有很大不同。首先病毒滴度的下降是通过何种机制还有待澄清。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有效的药物浓度是在人身上无法达到的。0.39 – 4.3 mg/mL,一个60kg体重的人要在细胞外液中达到这样的浓度就要用 5-50克。这还没有考虑动态的情况。

药物的副作用是一种物质能否成为药物的关键,5-50克的板蓝根粗提取液进入人体有什么副作用,尽管还没有得到实验证明也是可以想象的,把5到50克NaCl输入机体后果也很严重。如果这些物质在原料中有10%(这已经是非常丰富了)相当于使用50到500克板蓝根。这样的剂量在任何一个中药处方中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单味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有过成功的例子,如青黛治疗疟疾,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三氧化二砷治疗M3型粒细胞性白血病。但是,任何有希望的结果都必然建立在科学可行性基础上。中药治疗病毒感染,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反应速度和抑制机体对病毒的过度炎症反应这两个方向上。而且应该坚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的原则。不要对板蓝根抗病毒抱有过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