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美贸易战的危害被夸大了
文章来源: 布周山2018-07-27 06:26:22

川普总统喜欢一鸣惊人,最近几天又传出消息,美国和欧盟达成协议要搞“零关税贸易”,前不久同日本也搞了类似的协议。有消息还说,美国同加拿大墨西哥也要在近期搞“零关税协议”。于是有人说“全世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了”一起对付中国,中国危险了,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种观点有部分道理,但是似乎把贸易战的危险说过头了。中美贸易战的危害往往被夸大,有时甚至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中国是大国,小国由于人口和土地资源等等限制,很难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国要生存,必须依靠进出口贸易。比如以色列,虽然科技发达但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贸易战可能是致命的。但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就不同了,中国国土面积同整个欧洲差不多,人口十四亿,这样就有可能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当然任何一个完整工业体系不会从天而降,比如印度这样的大国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比较幸运,在毛时代搞过一段计划经济,虽然旧计划经济有很多问题,但那时提倡“独立自主、统筹兼顾”,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中国已经有了配套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基本产业,如食品加工、服装、家用电器、汽车、水泥,钢铁等等,并不完全依赖外国的技术和产品,贸易战对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影响不大。如果说有影响,至少也不是致命的。

中美贸易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川普总统要考虑中期选举,中国高调宣传“中国制造2025”给西方国家带来恐惧等等。但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因,是中国“内需不足”。中国这些年引进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九亿农民中的三亿进城打工,三亿农民工加上两亿城市工人,在资本的驱动下被企业家们捆在了生产线上。这五亿“低端人口”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苦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污染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坏境,消耗了本应留给子孙后代的资源,生产出天文数字的商品,可是这些商品谁来买谁来消费?五亿工人不行,六亿留在农村的农民更穷也不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这十多亿“低端人口”没钱消费,中国只好通过出口转嫁巨大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才是贸易战最根本的原因。

面对西方工业国可能联手同中国打贸易战的局面,中国对外贸易量可能大幅度减少。应对这个不利的国际局面,中国要设法“釜底抽薪”,解决“内需不足”这个主要问题才行。也就是说,将天文数字的出口商品通过“扩大内需”消化,才是可行的方案。要“釜底抽薪”,中国就应该加强政府干预,从供给侧和分配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大力削减外贸型企业的过剩产能,对“出口退税”制度进行改革,鼓励企业减少对出口的依赖,鼓励企业生产“内需”产品。对那些主要生产出口商品的外资企业,如富士康等等,应逐步减少优惠待遇,减少国内产能;另一方面是要设法提高十几亿“低端人口”的收入。比方说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比方说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门槛,等等。有人担心,对那些依赖出口的中资企业,如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更加困难。那些外资企业也可能会外逃。实际上这种看法比较片面。对中资来讲,如果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工人工资再低,企业也无法生存。对外资来讲,外逃也不一定是坏事。外资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是造成中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的来说,只有提高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才能逐步调整中国近四十年形成的巨大畸形的产业结构,把一部分依赖出口生存的产业逐步转变为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这样既可以解决外贸出口产业的生存问题,还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对稳定国内经济、政治局面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