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阅兵有感
文章来源: huijinzhiling2015-09-03 17:14:42

此文始于93大阅兵前夕,忙于生活琐事许久,然时逢此等盛世,又有友人邀文,本着无论如何也得掺和一脚的决心提起笔来~~即便抛开武器装备方面的进步不 提,仅从其它几个方面来看,此次阅兵也注定将创造新的历史。这将是新中国首次在国庆节以外的日子举行阅兵,是首次有外军方队参加的阅兵。而考虑到未来 2019年的国庆70周年阅兵,习大大也注定将成为毛时代后第一位先后主持两次阅兵的国家领导人。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漫长的抗战过程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我以前写了一半的抗战系列,有空时会续写完成。随着各方代表于1945年9月2日在密苏 里号上签下名字,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画上了句号,而9月3日 “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身份后来也陆续为海峡两岸官方所认定。尽管如此,我相信直到此次阅兵浮出水面以前,很多国人其实都对这个日子毫无概念。多年来,大陆 官方连正式公开地谈论这一日子都十分罕见,更不用说大张旗鼓地纪念了,而谈到反日、抗日,我们听到得更多的几个日子往往是9.18、7.7和天皇宣布投降 的8.15“终战纪念日”。理由倒也不难理解,毕竟今日中国大陆的合法政府与70年前代表中国签字接受日本投降的昔日政府间有着那样一段延续了将近一个世 纪的恩怨情仇。回顾我们从小学习的历史课本,大陆对于那场战争中的国民政府的描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慢慢演变为 “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实行放手发动群众的全面抗战”,再到今日的“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 作战”,尽管仍不免受政治局限性的束缚,但俨然也是在日渐走向客观。此次破天荒将阅兵选在9月3日这天,不仅出于对日外交的考虑,更是从两岸统战工作的需 要出发,在向海峡对岸释放善意的同时,随着大陆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两岸实力的日益悬殊,也表现出了空前的自信和要主导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相较之下,台湾方 面则显得很小家子气。通常在两方交往的过程中,往日吃亏的一方总是显得更加难以释怀,而今时弱小的一方又不得不对潜在的和平演变充满警惕。在两岸互动中同 时兼具这两种身份的台湾会有今日种种敏感的反应,便也不足为奇了。连战的访华,不妨更多地看做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是出于在他担任国民党主席的那些“最困难 的日子”里,大陆给予连宋和国民党的支持所表示出的一种回报与感激。

说实话,光是阅兵这个事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值得着笔之处,尤其本人历来不是什么唯武器论者,诸如某个型号的新飞机新坦克又提高了某项技术指标之类话 题,不过是业余军迷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更何况和6年前的阅兵相比,此次并没有什么真正划时代意义的新装备登场。现代战争,决定胜负的既不是谁的飞机飞 得更高更快,也不是谁的坦克愈发皮糙肉厚,而是包括情报、指挥、投送、后勤等综合实力在内的较量。具体到战场上,比的既是谁能先发现对手、瞄准对手、攻击 对手的同时防止对方发现自己,也是考验哪方能够凭借数据链有效指挥每一个作战单位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干扰敌方的指挥,而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阅兵式能够体现 出来的。因此,写到这里时,本来是要转而开始吐槽的,但上午看过阅兵式后,仍不能免俗地心潮澎湃了一把,便也决定多写几句。

99年大阅兵时,本人有幸在现场感受热烈气氛的同时印象最深的便是坦克方队伴随着大地的颤抖迎面而来时那种慑人的巨大压迫感。那一刻,想起半个多世纪前的 战火中,那些面对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和铺天盖地的枪林弹雨屹立在残破战壕中的猛士们,除“英雄”二字外,无以描述。虽然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主旋律”之 嫌,但确是那一刻的真实所感。

回到今年的93大阅兵,我想,这个世界上,能把一个方阵中行进的几百号人练得像一个人P出来的特效一样整齐的,恐怕除中国之外,再无可能。其实相比于那些 算不上最最先进的钢铁怪兽,更打动我的是那一名名参阅军人展示出来的精神、一名名现场观众表现出来的兴奋和打开网页一名名同胞网友文字间所跃动的激情。要 我说,这些才是这次盛事真正的积极意义所在。“劳民伤财”的背后,是以习大大为代表的这一代领导核心,借此次“人造”盛事,实现了一次对民心的凝聚,也对 动荡中的军心实现了一次重要的凝聚。

说完这些,大好的日子我也还是要借机说点不那么“顺耳”的话了,不爱听的可以就此略过。时世不易,阅兵盛事宛如给整个社会打下的一针兴奋剂,短时间内无疑 可以起到鼓舞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但再热闹的全民狂欢过后,人们也还是要很快回到朝九晚五中来,如果日常生活中面对的种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甚至愈演 愈烈,随着时间的流逝,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最后留给人们回忆的,恐怕只会是一场劳民伤财的视觉盛宴。

纵观当代领导层,高举中国梦大旗,外交上强势出击,内政领域大举整肃吏治,各项改革此起彼伏,一时间个人威望几至顶峰。今日之中国,乱象与危机并存,机遇 与挑战同在,确实需要强势人物重整河山。然而另一方面,似乎新中国的领导层在经历了相对务实的第二三四代核心之后,又在某种程度上重回了充满浪漫理想主义 色彩的道路。各种高大上的盛典与工程此起彼伏的同时,一方面对内运动式反腐+暴力救市,另一方面对外强势四面出击,高调宣示中国价值观与目标。国家战略往 往由时势的发展所左右,没有解放初30年奠定的各项基础,就没有后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土壤。同样,没有改革开放30年韬光养晦的物质积累,也不会有今日 大国崛起的壮志豪情。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大国政治应该更多讲求务实的策略,少一些激情与理想。昔日秦惠文王时秦朝国力蒸蒸日上,一度成为众矢之的,与 今日中国之国际境况何其相似,最终秦国靠连横游走于列国之间,终成一统霸业。今日中国,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戾气横行、群体非理性亢奋的状态之中,公众舆论彷 佛一名拿着散弹枪的3岁儿童,一有风吹草动便举枪乱射。这种情况下,掌舵人稍有不慎,便会将国家引向歧途。以反腐为例,一场暴风骤雨式的反腐固然十分必 要,但运动式反腐的长期化注定会因大批政治投机者的加入而变味,最终走上50年前那场运动的老路。而历史早已证明,在那条路上,无论官民,最终都不会成为 赢家。在现实生活中,“体制内”几个字背后所代表的其实是几亿鲜活的高中低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和他们的亲人朋友,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式削减支出必然带 来各地、各单位效忠式的攀比跟风,在新时代再造“亩产万斤”的笑话。已经有多个部门的朋友聊起,由于对差旅等开销施加的硬性时间和费用规定,很多正常公务 已经无法开展,甚至闹出了公务会议进行到一半因为期限届满不得不飞回国内重新办理二次出差手续的奇闻。时至今日,这场对社会供应链“断头式”的整肃运动已 经毫不意外地几乎横扫了全中国的服务业,公费支出削减的同时,带来的是成百上千万服务业底层劳动者的失业,加上全球性经济萎靡给出口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冲 击,配合上国内中小企业极端恶劣的政策生存环境,如果不是O2O, B2C为代表的互联网这股东风拉动的强大内需和全球经济一个比一个烂的外部大环境做背书,中国经济早已不知恶化到何种程度。在金融领域,太子党们多年来的 为所欲为其实早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政府高层却迟迟不想或是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约束,直到这一轮股灾爆发,生死存亡之际,才匆忙祭出暴力救市的大 棒,拿出一副解放初期横扫上海金融市场的架势誓要与一切做空势力拼个你死我活。说得难听点就是一点筹划都没有,完全头痛医头、水来土掩的做法。时代发展到 了今天,堂堂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金融管理还停留在如此水平,而且事实上不光是金融,而是各行各业的行政机关普遍如此,只知“管”而不识何为“理”,前一年 还在为刺激经济而大张旗鼓地卖车、建厂,后一年就因为堵车和污染而限号、关厂;一届领导一个想法,今天盖房,明天拆楼;国企改革拆了又合,合了又拆,这些 都令人唏嘘不已。有鉴于近日一切敢于看空的“敌对势力”都被请去喝茶了,这里就不多聊股市起落了,但以如此管理水平,要想给股票证券市场带来持久稳定的繁 荣,何其困难?

记得几次和海外朋友聊起是否回国的话题时,我都会说:“身为一名华人,白种人对你歧视和偏见是骨子里的,无论你在欧洲、澳洲还是美洲,那里都注定是别人的 国家,再加上相对固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你在那里要获得巨大成功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他们社会的整体富裕程度和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你在多数情 况下可以以一名屁民的身份衣食无忧地度过余生。而如果选择国内,你将面对更多人生成功的机会,但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困难与挑战。选择这条路,你必须勇 于不断踩着他人的肩膀迈向人生高峰,有进无退。因为如果只做一名吃饱混天黑的平庸之辈,你将不得不体会一条处处碰壁的人生之路。”这话是真是假,各位不妨 自己用人生体会。

关于阅兵,想必大部分人近几天对于各种高大上的评论都快耳闻目睹得审美疲劳了,所以在这里冒天下之大不韪顺便说了些不吐不快的想法,骨子里还是希望政府能 够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带领14亿人民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祖国日益富强,而未来要面对的挑战,将远比组织这样一场完美而印象深刻的阅兵仪式要 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