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快乐的孩子
文章来源: soundofsilence2015-03-13 10:35:59
有一些东西,我们总是假设我们会有的,而且永远不会失去的,尽管我们从不这么说。比如健康,比如能力,比如生命。所以在面对短期的压力的时候,几乎都会选择牺牲健康的捷径:少睡觉,吃东西糊弄。。。而在选择成就和生命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成就,因为,很简单,生命是不会丢的嘛。真的吗?这是我见到最普遍的言行不一的选择。

常有名校学生自杀的消息,于是不管真的原因是什么,大家的猜测都是学业压力。这让我很奇怪,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一个孩子为得C, 甚至 F 就选择连命也不要了?这个如此的不值不是太明显的么?

想起一个笑话,是讲人的价值的。人的价值到底能不能衡量,用什么衡量呢?这个也许是很多人认同的。某人在美多年,因职业关系阅人无数,于是某日这么断言:你告诉我你的年龄和学历,我就知道你大概值多少钱。他解释,这是指别人的收入和财产。他大概真的可以知道人家挣多少钱,但是,人的价值是在这儿吗?如果因为什么原因,人不能挣钱了,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为了表明居家妈妈的价值,有人这么算:厨师薪水若干,保姆薪水若干,清洁工薪水若干,护士薪水若干。。。。所有加起来,妈妈值多少钱。幽默一下也罢了,妈妈真的不过是保姆厨师清洁工吗?

但这样的观念却潜移默化到我们和孩子们的心理。孩子聪明伶俐,上GT 还跳级,妈妈出门都会高两公分,孩子成绩平平,妈妈要么到处寻经问道,要么尽量不提孩子。孩子的价值就是他们的分数,他们的奖杯数。如果这些没有了,他们的价值也没有了。

想起小时候见到的一幕。孩子跑太快,摔了一跤,妈妈立刻冲过去扶起孩子,拍拍膝盖上的土,说,还好,裤子没有摔破。我那时侯应该大概在小学,是个物质很贫乏的时代,但,我至今仍然不能理解,裤子怎么可能比孩子重要?

当我们千万次地问孩子:你怎么还不写作业,你怎么又得不了A,你怎么不象别人家的孩子,能得什么奖的时候,我们就是在不停地告诉孩子,我更关心的是这些,不是你。难怪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负面新闻看多了,当妈的有点心虚了,不敢给孩子加压了,于是很多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这总行了吧?如果孩子是城堡中的王子公主,我会大力支持这种做法。但一般孩子都不是。所以,我想,可能也不行。我们可以把家里变成城堡,孩子变成公主王子,可他们总是要出去的,现实不会把他们当公主王子对待,那么,他们怎么快乐呢?

我想孩子当王子公主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5 岁,不过,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大童话世界,至少保证孩子可以当到小学毕业。在小学毕业典礼上,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领个什么奖,所有的孩子都是特别的,好的,理所当然的。每个孩子都感觉很好。但也不过到此为止了。以后,孩子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个骗局,原来没有人告诉他他不够好,不能得到什么特殊的东西。长青藤说:be yourself. 结果他们不喜欢你这样的self, 不要你。家长也在价值的压力下,努力要把你变成别人家的孩子,孩子的快乐就在不知不觉中逃得再也找不到了。这个落差,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挺过去的。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吗?当然是。但特别就意味着不是一个模式的,不是都可以得 A 的,不是都数学出类拔萃的,不是都爱钢琴的,不是都迷芭蕾的。我们一面说孩子特别,一面要让他们不特别,孩子怎么理解我们的迷茫呢?

孩子的价值是与他们俱来的,不在乎他们的IQ, EQ, 身高,美丑。他们是他们,这就是足够的理由了。他们的价值不在他们拥有什么,即使他们失去世界,他们仍然是神所爱的孩子,他们在这个世界,仍然有他们存在的理由,有他们生命的使命,是不能轻看的。如果他们这样看自己为宝贵,而不是用外界的物质来判断自己的价值,那么他们的价值永远不会消失,剩下的,就只有怎么做成自己该做的,让自己的生命不浪费在过两年自己会不记得或可以一笑了之的忧伤上。

当孩子没有信仰的时候,其实他们的信仰常常是在家庭。当家庭给他们力量的时候,他们可以忍受很多的痛苦。但如果他们感觉家庭不在自己一边的时候,希望就彻底没有了。最近看一些文革旧事,有的人可以忍受肉体的折磨,精神的侮辱,最后自杀的原因,是家庭的背叛。现在的父母固然不会去揭发告密孩子,但当孩子需要的是安慰的时候,他是不是得到了指责?当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是不是得到了冷漠?没有父母会选择故意这么做,但在忙碌的生活中,在我们定睛在竞争的需要,别人给设定的标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很容易忽略孩子真正的需要?

孩子小时候,都是多么容易快乐啊。妈妈抱着亲一口,就可以得到一个大大的微笑,妈妈痒一下,就可以笑个不停。什么时候,这些快乐的宝宝变成一个漠然的孩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