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坐火车时爱吃东西?
文章来源: 不被告被你忽悠2013-12-02 16:55:01

中国人为何坐火车时爱吃东西?

丁启阵

一位来自亚美尼亚共和国的留学生,向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坐火车的时候很喜欢吃东西呢?”她有一次北京至上海乘坐普快火车的经历,十五六个小时里,看到总有乘客在吃东西。

国人乘坐火车时爱吃东西,的确是一个普遍现象。实际上,不惟乘坐火车,乘坐轮船、汽车作长途旅行,也有这种现象。

我认为,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值得好好回答。

稍加梳理,我解答如下:

首先,中国人懂得欣赏美食。历史悠久的华夏之邦,饮食文化亦源远流长。以神农氏、孔子、苏东坡等为代表的历代圣贤,遍尝百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日啖 荔支三百颗”,身体力行,为弘扬我中华美食文化,建立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提出了“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人是铁饭是钢 一顿不吃饿得慌”、“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等一系列著名口号。吃好饭,身体倍儿棒,干嘛嘛成 我国人民最懂个中道理。

其次,中国是美食之国。喜欢吃东西,当然跟东西好吃有关系。如果东西不好吃,单调乏味,或者难以下咽,人们自然也就不会吃它了。我国的情况是,各地美食,争 奇斗艳,花色繁多。坐火车旅行,随着停靠车站的变换,各地美食,次第登场;或香酥爽脆,或鲜甜顺滑,风味各异,口感不同 强大的诱惑,令人无法抗拒。比如说,乘火车自北京至上海,天津的麻花、狗不理包子、蹦豆,山东德州的扒鸡,济南的煎饼、高粱饴,安徽符离的烧鸡,都是赫赫 有名的地方吃食,不品尝一下,实在有些可惜。

再次,中国人有旷达的心胸、随遇而安的精神。在动荡摇晃、嘈杂喧嚣、臭气熏天的火车车厢里,面对着众多萍水相逢、素昧平生的旅客,手撕齿啮,大快朵颐,不是一般心胸狭窄、常怀戚戚之心者所能做得到的事情,只有随遇而安的坦荡君子可以做到。

最后,中国是一个大国。乘车船旅行,途中是否需要吃东西,取决于旅程长度。这个道理,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已经说得很明白,“适莽苍者,三餐飡反,腹犹果然;适 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我认可如下解读:去趟郊区,吃三碗饭,走个来回,肚子还是饱饱的;去趟百里之外,需要提前一晚舂粮准备(干粮); 去趟千里之外,需要提前三个月储备粮食。两三个小时以内的旅程,出发前吃饱即可,不必途中再吃东西,也吃不进去。比如国土面积不到30000平 方公里(不到北京市的四分之一)的亚美尼亚,最远的地方,坐火车大概也不会超过三个小时,好比乘公交车南北或东西穿过北京城(不堵车的情况下),是不需要 吃东西充饥的。在中国坐火车旅行,超过半天,超过十个小时的比比皆是,长的可以达到几十个小时,不吃东西,是会饿死人的。因此,我国人民早已养成了在颠簸 的车船上进食的习惯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