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珍馐道道忆(1)--牛肉饼
文章来源: chunfengfeng2013-07-25 16:16:13

当年风风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由于职业原因,曾经常去河北出差,路过大厂的时候,在一家牛肉饼店, 和朋友进去吃过一次牛肉大饼。

在大厂有一家中德合资的肉牛屠宰厂。其实大部分是“退役”的黄牛,也有一些“年老”的奶牛。当时在北京还没有专门的肉牛生产基地,譬如西门塔尔牛的养殖基地很少。西门塔尔牛因为肉奶两用,国内引进了不少。那些很高级的宾馆,一些专门用来做牛排的牛肉,好像是进口的。其实在北美的肉牛非常难吃,一点牛肉味都没有。有一次风风到洛杉矶出差,在一家餐馆点了“大葱炒牛肉”,吃了半天,那一丁点的牛肉味道,多么容易忽略不计啊!无论怎么做,都很难吃出当年风风在国内吃牛肉的回忆滋味。

风风小时候在江南生活,过得主要是米饭、蔬菜和鱼肉等饮食之道,很少吃饺子、烙饼、馅饼等北方面食。后来在北方时间待久了,也能够吃些面食。那次在大厂吃的牛肉饼,给风风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

当时已经是初秋时节,中午时分。忘了店名,店前有一副对联还依稀记得:贵宾满意缘开道,牛肉喷香饼作伐。横幅:诚迎天下客。看着这对仗工整,溢满谦德的开店宗旨,风风立马和朋友在不大的店面,找到一处坐下,各人点了一斤牛肉饼,一碗汤,几个小菜和一些啤酒。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等着牛肉大饼上桌。

估计这家店主有亲戚或好友在屠宰场工作,可以比较便宜地买到一些边边角角的牛肉,所谓下脚料。这些原材料都很新鲜,只是来源不同部位,大小不一,价钱较低。所以肉饼的价格也比较公道,当时风风也觉得顾客不少,正是中午时分,生意最好。

听上饼的服务员说,这是现烤的牛肉大饼,当天搅的馅。饼被切成几大瓣,放在一个大的白瓷盘,袅袅地冒着热气,一股含有牛肉、大葱、调料和精心烧烤的清香,一下子就让涎水决堤而出。当时在外跑了半天的我们,饥肠辘辘;又被小店的古色古香的对联将魂儿勾了。那个服务员,小巧玲珑,说的不是北京口音,只是小小的贝齿,咬着嫩滑的话语,浅着甜甜的笑靥,把我们的目光捏着,在店里漫游。说话的时候,秀色可餐;见那小蛮腰一闪出了视线,风风才觉得分外地饿了。

肉馅里有很适当的牛油,经过明火的烘烤,淤积的那股鲜那口香,久久地腻在唇齿,不愿滑入食道,走向深渊。无奈肠胃的干瘪和求索,还是无法逃避二师弟尝人参果的吃相,风卷残云了瓣瓣盘中餐。

事后,风风一直对这家牛肉大饼念念不忘。每每在别的地方吃着相同的牛肉饼,都会有鲁迅在【社戏】里描绘的“吃蚕豆”的心理,而将这次在大厂吃的牛肉饼,归为牛肉饼类食物的头甲头名之位。

任何事物的美好,都离不开“色、香、味”。一个可怜爱的服务员、两行古香的对联、一口新鲜味美润滑无骨的肉饼,这样的吃饼经历,怎么不会终生难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