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点滴 (七)天价建窑盌“油滴天目“背后的故事
文章来源: yinny自拍2016-09-21 21:54:10

九月初,虽已入秋,但夏日的炎热似乎仍然恋恋不舍,徘徊在美东。我有幸抽空去纽约看秋拍预展,本以为要带夹克皮靴,却不想纽约有达34度高温。一落地,一股湿闷的热浪就把我卷了进去。尽管如此,排得满满的行程里,欢快的事此起彼伏,整个人一直处在极其兴奋之中,好爽!

 

几天里,最亮点是佳士得临宇山人高古瓷的预展会。展会的房间不是很大,落地式的展台柜零星地设置在展会里,像是很随意,但又很有秩序地陈列着,使人的眼光不由自主地随着展品一个个地挪动。大致一扫,我就被放在一进门最中间位置的建窑“油滴天目”茶盌给吸引住了。这是一件只有12厘米出头直径的小盌,手感滑润,微微地有些压手。盌口包银,从上到下像瀑布般流淌下来的油滴,使我感到震撼,我不禁“啊”了一声,把同桌的正在看钧窑鼓钉洗的鲍先生给惊动了。他抬起头,微笑地说:“没见过这么美的盌吧?”的确,它的线条太美了。我不禁问:“古代工匠做这盌的时候,难道真的是在想美人吗?”“做成这只盌,就真的像是谈完一场恋爱?”“它真的是很美的!”随着声音我们转身一瞧,原来是一位个子小小的但显精干的女人笑盈盈地与我们搭讪。鲍先生立刻站起身来与她打招呼,然后向我介绍,这就是拥有这场专拍的主人,千秋女士。鲍先生是位中国资深收藏家,与她相识已十多年了。

 

千秋女士热情洋溢地向我介绍,她说这只盌是很早以前就传进日本了,在几代家族人手中流转,不像那件白定刻莲纹盘是拍来的。那个盘子,是被仇炎之先生珍藏过的,我的爷爷看不清盘子上刻的花纹,我就把花纹画出来,爷爷看后就把它买下来了。而这只油滴天目盌是黑田家传下来的,这里有原配的包装布包,一个为冬天,一个为夏天。后来配了托,又给盌和托各做了木匣,清代的时候又做了一只漆盒,在漆盒外面又弄了一个大木箱,就这样一层层地包装,保护这只盌。千秋女士用日语,英文和中文与我们交流,谈话中充满了对中国瓷器的热爱。今天佳士得的拍卖会上,这只盌终于由一位华人用11,701,000美元创纪录的高价买回,也算是对前人爱护此盌的报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