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回国记:(三)扎哈的银河、大伯的蜗居、和碗里的青春
文章来源: 夕阳影里一归舟2017-07-29 09:02:53

—— 3 ——

扎哈、大伯、和碗里的青春

 

评过硅谷的苹果公司楼“宇宙飞船”,子乔一定对建筑也有兴趣。今天我的重头戏就是它。

吃完豆粥和小菜包,背上摄影器材,去银河SOHO。原以为建在空旷的开发区,到了一看,周围楼宇挤挤挨挨,扎哈的庞然大物,就显得有些矮胖。这位伊拉克裔的英国建筑师,获得过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2015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学金奖的女性。她早期的作品,并不庞大,而且直线也不少。从2006年开始,她在世界建筑界出头了,尺寸和名声同增,曲线设计开始主打。涉及领域从楼宇到桥梁到火车站到广场以致内装饰、家具、珠宝等等,霸气之极。看看她手指上的那枚鸽子蛋,就知道她的凌空飞扬。消灭90度直角、不对称设计、流线转接等现代手法,被她发挥到极致,影响了世界建筑界。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十来年的中国大建筑,多少都有点这个味道?

Zaha的作品,需要仰着头,看它以天空做底的弧线。她喜欢建筑群,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是不规则的曲线。在银河SOHO,尤其如此。四个芥末墩一样的建筑,不同层的连接走廊,仿佛要一起旋转起来。层层叠叠的长线条,包括地面花纹,如若星云,让我有腾云驾雾之感。走到内庭,仰望玻璃天顶,纯白世界里,窥见一方蓝天,银河便在心里升起。望京还有一座她设计的建筑,上海也有。其实最漂亮的是她在中国的第一馆 -- 广州歌剧院,以后有机会去看看。才发现,扎哈在密西根也有一个作品,2015年夏天我去过,那时不知道谁是设计师,只觉得很新鲜。她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盛名,是在她生命嘎然而止的2016年。

我上蹿下跳,拍到脖子酸。北京少有的大晴天,让这个银河星群晶莹透剔。拍的一个多小时里,周围一直有几人不停打扫卫生。底下三层是商家,其余13层是办公区。今天周二,居然没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里面的商家也很冷清。

收工,和先生去了赛特购物中心,当年和燕莎齐名的高档商场。买了30支海参,拎了去看他的大伯和大妈。小保姆亮着嗓子开了防盗铁门,两位老人,住在局促的公寓里。门窗都关着,因为杂物堆到了门口。实木家具已经脱漆,抽屉也不能关严实。摊到床头的书报里,我看到手机和iPad。大伯坐在轮椅里,支离地说起当年北京医院的往事,以及共过事的吴旭君和她先生。内科的大伯曾经给周恩来看过病,60年代的北京医院,是中央领导的专属医院,大妈也在那里当护士长。文革中他们被下放甘肃的靖远煤矿,那里很苦。70年代终于调回北京,在煤炭部总医院工作到退休。大伯是主任医师,现在的三居室就是当年煤炭部分的房。40多年了,还是老地方。

以前听先生说他父辈的故事,听了很多遍,一边听一边掉花瓣,始终不得全影像。这次见到了故事里的人,故事变成了现实,神秘发酵成了心酸。在这样闷热的小屋子里,掉的不再是花瓣。

大妈一直笑眯眯地,给耳背的老伴当传声筒。小保姆端来一盘西瓜,先生象征性地吃了一片,我吃了两片。不是饿了,也不是渴了, 我多吃一片,好像能补偿生活对他们的亏欠。大伯兴奋地看看我看看先生,然后问老伴:“你们在说什么?” 他95岁了,口音和过世的公公一模一样。 

中午去吃新东安地下层的大食代。我绕了两圈,最后坐下,发现盘子里是武汉菜和北京菜——豆皮,炸酱面,外加乌梅汁。 子乔别笑我,肚子里的食物,其实是心里的怀念。这两个我曾经求学的地方,已经烙得很深。

晚上跑到朝阳区土城,约在小肠陈见了老公的发小们。又是海吃,还有海侃。“这位是当年跟我们讲资本论的,这位是北师大毕业的心理学专家,这位是我们还不知道网络为何物的时候北京广播电台拉网络专线到他家的,这位是北大中文系才子,当年是我们孩子头,带我们去使馆区看外国文化宣传栏讨论国际大事。。。”永安里社科院的老干部老研究员后代,十年内乱的懵懂,后来的下海上岸,再后来的家国变迁。他们的故事当另成一书,作者该是他们自己。我这个陪坐的,只是来见证岁月的胶合。无论家国如何变迁,十几年的大院生活,让散开的回来,聚在一起,仿佛青春又回头。

不行,明儿我也要去找我的同学!

知道子乔也才从北京回来,我还是忍不住要馋馋你,那些平常又地道的北京菜: 

  • 焦圈 
  • 芥末墩 
  • 豆汁 
  • 卤煮小肠火锅
  • 软炸虾 
  • 炸灌肠 
  • 爆肚
  • 麻酱凉白菜 
  • 蹄筋海参 
  • 穿心莲 
  • 土豆丝 
  • 北京烤鸭

美食片就不上了,任你可劲地想像,哈哈。

 

后记:小肠陈,拷来一个电影《猴三》(The Monkey Kid),发行于美国旧金山。编剧、导演就是在先生他们大院一起长大的王小燕。电影采的全是实景,讲的是70年代初的故事,拍摄于80年代,发行于90年代。笔录这篇日记的时候,我看了这电影。先生家的门楼、他父亲的自行车、院子里的杨树、工人楼、护城河后面的铁路。。。故事已经写出,故事还需要继续。每个人的回忆,都有自己的版本。

 

------2017.6.14. 北京王府井,修改于2017.7月初美国

 

**感谢阅读**

除非特意说明,本公众号文章和图片皆为原创,版权所有。欢迎全文转发,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绝摘抄节选,禁止未经授权转载。

 

 

欢迎扫描关注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