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遇刺就是因为“仇美”吗?
文章来源: 阿留2024-06-11 12:12:15

俺们小时候写作文,老师经常说要“小中见大”,即挖掘事情之后的背景和启示。这个对不对呢?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说,对,文章要小中见大才能引起读者共鸣,或者吸引眼球点击率。但是从实事评论的角度说,未必对。尚未掌握所有事实就长篇大论,更可能是偏颇的想象。

比如最近四位美国外教遇刺,就有不少分析文章,小中见大联系上了仇美的社会背景。外教遇刺是事实,社会上有仇美情绪也是事实,但问题是,有证据表明两者之间真的有联系吗?我看怕是未必。

报复社会的极端事件,肯定有一定发生的机率。但你要说凶手动机就是仇美,首先他怎么知道当时当地会有美国人出现?其次一般中国人怎么可能辨别出美国人英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

更合理的解释,这跟08奥运期间报复社会一死二伤的鼓楼袭击事件一样 (其中美国男排教练的岳父不幸去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4%BA%AC%E9%BC%93%E6%A5%BC%E8%A2%AD%E5%87%BB%E6%A1%88  ,都是典型的报复社会。嫌疑人预谋公共场合行凶,碰巧看到了外国人,于是临时起念把事情闹得大一点。这并不是预先策划好的,专门针对外国人或者美国人的凶杀案。如果这几位外教当时没有路过,那么被害者也很有可能就是同胞--事实上根据报道,他也确实刺伤了一位上前阻止的国内游客

我们就事论事,基于事实判断,无需过度解读。刻意小中见大,挖掘思想根源,有时是一个臆想出来的怀习惯呢——当然,也可能是吸引眼球和点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