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漫长的季节》,想写点什么
文章来源: fengxiang2023-06-11 09:57:21

             记得80年代,读过蒋子龙的大作《燕赵悲歌》。现在搜索这部小说,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燕赵悲歌》是一篇改革小说,与蒋子龙其他改革小说不同的是,描写的对象从城市转到了农村,从工业转到了农业。《燕赵悲歌》正l面地反映了奔腾磅礴势不可挡的改革潮流,反映了在改革时代中国农村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农民空前富裕的社会现实,揭示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消费市场的最大潜力在农村而不在城市这一生活规律,反映了改革的必然。”

          改着改着, 到了90年代末, 成千上万的人下岗了。我在东北有亲戚,听到了好多关于下岗工人的事情。 有好多是夫妻双双下岗。 男的去农村收鸡然后在城市卖。而女的真的就有象《漫长的季节》里桦钢过磅员李巧云 那样走进了夜总会。记得当时社会就流传着一个段子:“下岗女工莫流泪,昂首走进夜总会。有吃有喝有陪睡。谁说妇女没地位,那是万恶的旧社会”。 这些人真的是太难了。 后来市政府不得不出台一项政策,必须保证一家有一个人在岗。

     在这些下岗工人中, 有好些人是20几岁时被下乡,4,5十岁时被下岗。 半生就这样被时代玩弄着,抽打着。 而他们的艰辛后来却被类似于 “人们向熟悉的工厂,惯性的生活甚至确定的人生挥手告别”这样的官方语言轻描淡写了。

       我问过国内一位生活还算不错的同学关于国企改革的事情 。 他说:“朱镕基是对的。但也确实苦了一些人。 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我们的五星红旗不都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吗”?  Interesting!

       前几年看《大江大河》, 在东海化工厂改革中脱颖而出的宋运辉在剧尾慷慨陈词:“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我愿意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穷山距海,不可阻挡。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漫长的季节》的结尾,桦钢厂火车司机王响走到一片玉米地, 看见年轻的自己开着火车驶过,喊了句” 往前走, 别回头“  。  每个时代有迎赶时代的强者,也有大浪淘沙被时代甩在后面的“弱者”。 喜欢《漫长的季节》这部剧,让人知道那个时代有宋运辉们,也有千千万万下了岗的王响们。

        喜欢这部剧所有演员的表演, 尤其喜欢邢三,王阳和妈妈,聋哑弟弟,黄丽茹的表演。当然还有马队。 那段拉丁舞帅极了。 扮演马队的陈明昊往往被说成是章子怡的同学。其实他的表演水平不比章子怡差,只是运气不如章子怡好罢了。

   也喜欢导演的一些导演手法。  当沈墨杀了港商,殷红, 响起了欢快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当王响告诉年轻的自己“ 往前走,别回头”,  却传来了姜育恒的《再回首》。

        而当年刘欢的那首温暖鼓励下岗工人的“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的《从头再来》却没出现。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