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布袋的夏天
文章来源: 如斯2023-07-29 07:28:13

前些天,菲儿天地来我的博客聊天,聊到莎士比亚书店。

我道:哈哈,我们都跑去了。我还在店里买了帆布袋,明信片,和一本书--为了盖个章。媚俗的一塌糊涂。前些天看到城头新闻讲上海排队购买LV帆布书袋,我就想到我干的事。不过,小同大异呵 ;-)

菲儿: 哈哈哈,我也看见了上海排队购买LV帆布书袋的新闻,差一点想写:)

炎热的阳光像是带了雾气,远处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

也是前些天,看到过《国家地理杂志》将停止发行纸本杂志的新闻。这一下子想起来我还有一只它家的帆布书袋呢。

前些年我订了两份地理杂志,一份孝敬公公大人,一份赠送中学同学上初中的女儿。长期的订阅使我在某一年圣诞前夕收到杂志社的礼物,两份,都是环保购物袋。

一只帆布袋,合适装书,机绣了杂志的特征;另一只是用聚乙烯苫布做的杂物袋,tote bag,适合买菜。杂物袋子上印满杂志的不同封面,色彩斑斓如同一只非洲豹。在超市打工的年青学生收银员们几乎人见人赞,轻呼它,酷--!我都是应声微笑笑,私下觉得它花里胡哨。

帆布袋我上街用过几次。忠诚的订户,收到袋子才知道自己被入了会。它显得主人有着好品味,有小知识分子的格调。这个“好”字是宾大教授Paul Fussell加的,而非我抬升。教授怀着善意的恶毒把地理杂志归为中产阶级中层的读物。猪那厮要求我别用,他说像进山烧香的。进山烧香的媛可以让人看到时尚,一个进山烧香的乡下老太婆,样子就不大好看了。

这便是照片里帆布袋有折痕的缘故。我摆了一本杂志特刊作为陪衬,是超市买菜时买的。订阅《国家地理》一向由我开支票,杂志社直接邮去大陆。我自己想读需要另外花银子买。现在都已成为宫女说玄宗了,从前超市有零卖,一本5块钱,通常陈列在收银柜台旁边,耐心等待排队付账的顾客上钩。发专题特刊有些像邮局发行邮票小型张,这一本要$14.99。特刊比普通刊本尺寸略大一点点,并不比普通的厚,我是为学习《圣经》付学费,花钱买一个切入点。

同学渐失联系,杂志停止纸本,世间事,昨日之日不可留。倘若有一天文学城关上了城门,也是世间事。博文和评论都会像大太阳底下的水汽,蒸发的无影无踪。大家也就散了。如今闹成这样,或许我该想一想散的那一天。自己留给别人的,是什么样的记忆。自己留给自己的,又是什么样的记忆。这后一点更要紧。

记忆。在盛夏的阳光底下,把它放进帆布袋,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