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在宾大的成绩如何?
文章来源: 雅美之途2024-05-23 06:29:40


视频里清华建筑教授分享的林徽因在宾大的成绩单,传递给我们不少信息。清华教授实在是令人遗憾,他还是个院士,却在吹林徽因的时候不打草稿。

首先,这个成绩单是Fine Arts的,也就是美术系。林徽因不是建筑系的,在当时的宾大艺术学院里面可能分美术、表演艺术,舞台设计或建筑等各个专业,现在有些则在宾大的设计学院里面。

解释历史文件,我们是外行。下面的说法仅是供讨论的一家之言,可能出错。

在一个学年里,林徽因在历史、数学和语言三门课出现I, 即Incomplete。也就是说,她有好几门功课修下来为不能完成的成绩,需要重修或补考,不然会影响她的毕业。

林徽因也有可能将以前的学分转入宾大,那么她这些I是否与转入的学分有关呢?似乎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她得I的这三门课的不同时期也有D和Credit的成绩。

关于D或G,我们可以给出供讨论的解释。G可能是“Good”,在英语的语境中Good is so so,至少现在是。

至于D在上世纪20年代是什么, ChatGPT也不知道。如果是现在宾大的ABC grade, 只有60多分,比较难堪,虽然当时的D与现在的inflamed grade很不同。

既然清华教授说她成绩好,那么我们就相信是Distinguished或者Distinction。从新闻照片看,她是美术专业的荣誉毕业生,但是那不是正式文件。

现在根据宾大的“档案显示,72个本科建筑学位课程学分,林徽因完成了61个”。也就是说,林徽因在没有完成规定的15%学分,以及仅在一个学期或学年里就有三门基础科是I的情况下,宾大就自降标准以政治正确的方式授予了林微因建筑学士学位。

朋友前不久紧急电话我,称他朋友的孩子因为在华大中途转专业,不小心修本专业的课时不够,学生自己不懂也不问。华大强迫学生再读一年,今年不能按时毕业,父母将会再花8万美元的费用。

根据《宾大设计连线》发表的黄振翔文章,林徽因应该在宾大的美术等相关课程学得优良,但是她的学霸人设似乎不能成立。我想看她的语言、历史和数学是否真有遭糕的I即Incomplete, 黄振翔专门不透露这些已知的信息。

我们也可以从他提供的其他材料看出,因为里面有林徽因在康乃尔夏校的学分,应该说很不如意,代数只得C, 还有其他两项是80分和60分。她的代数C和宾大数学I是对应的,初步断定她是抽象与数理逻辑吃力,但是形象与文学欣赏强的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她在实践性建筑领域不杰出的原因。

从这些材料我们还可以看出,只有男生才能修的建筑专业必修的九门课,林徽因都不能修。它们都是土木工程相关的课程,以林徽因之数理基础,她修时肯定会相当吃力。根本不是中英文媒体说的只缺1-2两门。他们太腐败了,我从一开始就怀疑,现在真相大白了。

初步觉得林徽因修的美术专业的与建筑重复的课比较多,但是她沒有达标double majors。宾大现在腐败到给她双学士学位的程度,这是华裔公关之荒唐,也是宾大这学校的失职,当年她也进修过的耶鲁肯定不会这么失策。

林徽因的整个申请宾大的过程也被黄振翔文章披露,一句话十分腐败,走后门是公开了。他们动用了美国的很强大的人脉要求宾大录取她,别人回复宾大建筑系不招女生,她的父亲林长民还直接找到了当时的中国驻美国公使馆的公使,要求他向宾大说情。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曾经担任徐世昌总统的顾问和中国的全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长,她是妥妥的官二代,她的宾大学费的部分也来自准公公梁启超。

林徽因是个会经营的人,我现在似乎理解了一些,为什么谢冰心会写隐射性文章。现代免疫学已经侵入到神经科学,林徽因周旋在三个男人之间,身心疲惫,焦虑与抑郁的心情破坏了她的免疫系统,导致肺结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容易入侵,所以在50出头就病故了。

原来梁思成让美国不轰炸京都是个hoax, 为中国人吹牛的产物。美国当时的战争部长Henry Stimson建议美国密苏里出生的总统杜鲁门避开轰炸京都,因为自己担任菲利宾总督时去过京都数次,被那里的文化所吸引。

美国在1945年8月6日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第二颗投在长崎的原子弹是三天后的8月9日。

京都一直是轰炸的首选,但是相当于国访部长的Henry Stimson在7月24日说服杜鲁门总统使用长崎代替了京都。Stimson在6月份就将京都从名单中移除,但是美国军方不同意,直到7月Stimson才成功说服总统。

这些事实都是有文字记录支持的,可以看BBC报道的Stimson的文字记录:“After holding a discussion with the President, Mr Stimson wrote in his diary on 24 July 1945, external that "he was particularly emphatic in agreeing with my suggestion that if elimination was not done, the bitterness which would be caused by such a wanton act might make it impossible during the long post-war period to reconcile the Japanese to us in that area rather than to the Russians"”

(ChatGPT翻译:“在与总统举行讨论后,斯蒂姆森先生于1945年7月24日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外界“他特别强调同意我的建议,即如果不进行(京都)移除,这种肆意行为可能会引起的愤怒会在漫长的战后时期内使日本人无法与我们在该地区和解,而不是与俄罗斯人。””)

杜鲁门嘴上硬,宣称日本如果不投降,美国会持续丢原子弹,但是美国当时只有两颗。

这也澄清了长期被认为不轰炸京都是美国历史学者Langdon Warner的功劳的误传,东京还有Warner的纪念碑。

总之,避免轰炸京都无论是美国学界还是美国行政执行部门的功劳,这决定都与梁思成无关。以清华为首的中国媒体制造了这个谎言,我们不排除是梁思成自己吹的牛。

我们去神户开会时去过京都,时间太短,没有细参观,对古都与现代火车站的强烈对比印象深刻。

可以预告一下我可能写的美国传奇建筑师Louis Kahn,他是上世纪与贝聿铭齐名的建筑师大家,没有贝聿铭那么多产。他在UPenn学建筑,很可能是梁思成的同学,但是梁思成赶别人是差得太远。Kahn是苦出身,因为小时候被煤烧过,脸上有块疤。他是东欧犹太人,到美国改名,Kahn也当过耶鲁, MIT和宾大的建筑教授。Yale Art Gallery 是他的成名作,还有Salk研究所和孟加拉议会。

他从印度飞回美国时,死在纽约Penn Station的男厕所,存尸三天找不到主,原因是他将护照上的地址抹去了。1974年的护照上有地址,现在可能没有。他不希望自己的地址曝光,因为他在美国有三个家,都有孩子。他的私生子曾经拍过一部名为“My Architect”的纪录片。

我沒有细读过林徽因的文章,但是同济美国讲座教授朋友说:“看过林微因文章,一般,并不是超级才女”;另一位业余诗人和哈佛老爸:“她嫁给了梁家的声望和名气,也受益终生。 她在建筑领域蹭的是梁的智慧和光环,在文学上蹭的是徐的才华名气。 她的《人间四月天》不咋地,与再别康桥不在一个层次”。

清华心胸狭窄的校友居然说我靠批评该校出名,我批评或感兴趣的东西多着呢, 清华人太把自己的母校当回事了。Louis Kahn就是一例,我也要靠UPenn出名了。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事情可以看出,清华的吹牛能力早已经是世界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