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本四册《基督山恩仇记》
文章来源: 南国铁树2016-01-09 09:00:25

从小就很喜欢书。

这个习惯是母亲努力想培养的。因为她是女师毕业,又曾经是实验小学的优秀教师。据说,襁褓中,就给在枕边放满了姐姐的读物,诸如《小朋友》,《金斧头》,还有妈妈精心制作的各种图案识字卡片,等等。

也常常听到我姐姐讲,她的童年时期,读了好多的书。那时,在成都西城区少年宫,有个图书馆。妈妈那时已经在教育局工作,分管“小教”。带着姐姐,每周都去那里借连环图,可以背一大包回家。

只是我的童年没那么走运。《小朋友》,《儿童时代》,都是襁褓中的神话。

一大堆书籍的记忆,是:妈妈在柴灶边烧火,红红的火焰中,页页翻滚,呜呼而去:姐姐和妈妈的学生在旁边帮忙。大家都很神伤。

还留下几本,其中一本叫《火种》。翻来覆去的翻,后来就开始读,柳金松,殷玉花,早早,瞎了眼的小广东。。。。。。

不期望,妈妈为孩提留存的一颗书“种”,在一片“荒芜”中,慢慢启蒙发芽了。

尔后艰难的岁月中,妈妈的几个学生也长大了。他们经常来看我们两姊妹,每次也送来几本小人书,小说,填补我们那份胆怯,寂寞,和逐渐生成的憧憬。

大概是我妈妈从五七干校回家的那年。彼时,已将《红楼梦》读过一遍了。有一天,宜春哥哥带来本既破烂又黄皱皱的书,他说好看得很,叫《基督山恩仇记》。妈妈也证实,她知道这本书,的确是好看。宜春说,是借别人的,俏得很,一周后就要来取。

只阅读了第一章之后,就感受到无比的吸引力。然后告诉家人,我想把书抄下来。妈妈和姐姐自然都是爱书人。三个人,立即动手。抢时间,分工合作,几乎就是没有空隙。用的是“红梅”笔记本。又跟宜春打商量,加了几天时间,抄完了第一册。

初中生的姐姐,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还是绘画高手。她按照妹妹的想象,用钢笔,几下就在内页勾画出一幅,从“基度山”驶出的帆船,茫茫大海去复仇,让人佩服至极。

image

那次,只看了第一集。多么精彩的故事,就中断了。猜测了很多结局,不得而知,也慢慢放下了。少年事,命运事,有多少无奈,化作心中默默的期待。

大概又过了几年,我们院子里分来了一批转业兵。他们中的一个,将一套全新的《基度山恩仇记》借给了我。那一版,据说当时整个四川只有两套。一套在省图书馆,另一套在成都军区。

把书拿回家里,爱书的一家人,简直是欣喜若狂。根本顾不上看,就继续我们以前没有完成的工作。用了一个月时间,抄完了另外三册。而我的那个大朋友,这中间从来没来催促过。后来想起来,那么大的人情,却连杯茶水都没请人喝。

八十年代初期,我妈妈终于买回来了一套新崭崭的《基度山伯爵》。书的世界,生活的天地,也由此步步开阔,精彩绝伦。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从图中,又看到了《基度山伯爵》结尾这句话,每每到此都要落泪:

凡嫩婷答道,“我的朋友,伯爵刚才不是告诉我们了吗?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回望从无知矇昧走来,从当时烧书,抄书,到现在不出家门,就可以坐拥百城,卧观网海。生活的路程,无不涵盖在“等待和希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