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之“道”---优劣共消长
文章来源: 南国铁树2012-08-19 16:16:39

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黄河流域一带孕育出中华人的祖先,炎黄部族。从此而起,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自称炎黄儿女。他们不息地耕耘,勤奋聪颖,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屡经磨难,虽然数次濒临亡族的逆境,但终极转危为安,衰而复振;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能量和智慧,抒写出一卷绵延起伏,一脉相承,不离不弃的五千年华夏文明史。

世界历史浩瀚悠悠,文明星河耿耿璀璨。

古希腊(公元前800——146年为罗马征服),上图为帕特农神庙,古希腊文明最优雅的杰作。(维基)

古罗马(公元前900——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上图是古罗马斗兽场,当时文明——荣耀,勇猛的象征。(维基)

 

“在最古老的文明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两河文明,以及古美洲玛雅文化等先后夭折了;曾辉煌一时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也经历了中断发展,长期湮没的厄运”(搜搜百科)。 沧海桑田,几多移?浩浩历史,几多变? 唯华夏人所承载的中华文明,越沧海桑田,跨星斗时空,以变应变,随机应变,万变不离其 “”,依然佼佼。

阴阳的概念:

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百度)

阴阳认识:宇宙万物,相反相成,两两对应、对立统一。《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是万物生灵中最灵者,是它们的总代表。随世界万物在阴阳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种群和数量的平衡。

阴阳法则:互为转换,互为消长,阳极生阴,阴极转阳。

 

中国人的“劣性”:

以历史的长河,来看对中国人的批评,岁月的宝镜,鉴得其反:

中国人喜攀比,好张扬:在历史的长河里,是刺激竞争,励志图强,奋发向上的动力;

中国人好窝里斗,内斗:在历史的长河里,是求得相对的,暂时的公平的方式;

中国人吵吵嚷嚷:在历史的长河里,是自信,中气十足的表现;

中国人奸诈:在历史的长河里,兵不厌诈,也卧薪尝胆,是保全自己的谋略;

中国人吝啬小气:在历史的长河里,是勤勤俭俭,点点滴滴,积而无忧的经验;

中国人不讲卫生:在历史的长河里,遇险情,遇灾难,遇疾病蔓延,中国人可能活得长一点;

。。。。。。

 

开辟鸿蒙,天地有道,文明有道,阴阳互为,优劣共消长。

(蟠龙长城)

 

(图片来自网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