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战争谈音乐——米亚斯科夫斯基/哈恰图良/赫连尼科夫/卡巴列夫斯基
文章来源: 2023-01-19 19:56:01

米亚斯科夫斯基

米亚科夫斯基出生在波兰华沙附近的诺沃吉奥尔吉夫斯,当年那里是俄罗斯帝国的军事要塞新乔治耶夫斯克。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事工程师,后来米亚科夫斯基也进入了一所军事院校。如果不出意外,他便要子承父业,也成为一名军事工程师了,可最终米亚斯科夫斯基却继承了俄罗斯军队伟大的音乐传统,成为苏联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今天,人们对于米亚斯科夫斯基可能相当陌生,但在1935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听众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关于当代作曲家谁将在100年后仍然保持伟大这一问题,被听众选出的前十位音乐家里就有米亚斯科夫斯基。其他的九人分别是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理查德·斯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西贝柳斯,拉威尔,德·法雅和弗里茨·克莱斯勒。克莱斯勒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作为作曲家他的小提琴小曲仍然被广泛演奏,在这十人中几乎完全被遗忘的就只有米亚斯科夫斯基了。米亚斯科夫斯基的音乐启蒙来自他的姨妈,他的父亲的姐姐叶利科尼达·康斯坦丁诺夫娜·米亚斯科夫斯基。叶利科尼达曾是圣彼得堡歌剧院的一名女歌手,米亚斯科夫斯基母亲去世后,她成为了米亚斯科夫斯基的监护人。和俄罗斯、苏联的那些音乐天才不同,米亚斯科夫斯基早年并没有显示出太耀眼的音乐天赋,所以后来他上了军校。但在军事院校中,米亚斯科夫斯基继续学习音乐,最终在军校实习结束后,还是考入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成为了利亚科夫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学生。

在俄罗斯、苏联的伟大音乐家中,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他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他的音乐不太涉及苏联的政治历史,他也不关注俄罗斯的命运主题。在这一点上,米亚斯科夫斯基与斯特拉文斯基有些类似。不过,斯特拉文斯基在苏维埃革命后就离开了苏联,而米亚斯科夫斯基一直留在苏联。斯特拉文斯基是现代音乐先驱,一生风格变化。而米亚斯科夫斯基是当时很少数的坚持传统的音乐创作的音乐家,他不追求现代音乐的外在,但他是苏联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的最坚定的支持者。那时的音乐家都在写着现代的音乐,米亚斯科夫斯基仍然默默的写着一些貌似过时的东西。

米亚斯科夫斯基的性格内向,敏感,甚至害羞。他终身未婚。他的音乐在今天听起来显得有些闷。有的评论家称他的音乐为“棱镜”,只是他的内心情感和隐秘的折射。“残酷的青年时代,在军校和战争中服役,使他成为一个脆弱,神秘,内向的人,内心隐藏着一些神秘,他的众多交响乐似乎提供了一个方便,但不是必要的避难所,他可以隐藏并将他的灵魂转化为声音。”当年许多苏联音乐家都写过歌颂斯大林的颂歌,普罗科菲耶夫写的最成功,肖斯塔科维奇效果平平,而这位终身未婚敏感害羞的老处男写的最糟糕。在他的歌曲中他竟然想象出一个俄罗斯老奶奶深夜走进了警卫林立的克林姆林宫,经过长长楼道里一个个房门,然后走进斯大林的房间,对斯大林说:起来,离开您的桌子,您需要休息。结果,颂歌斯大林枪毙了。

1906年,米亚斯科夫斯基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时,25岁,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当时留着大胡子,为人稳重谦和。普罗科菲耶夫是他的同班同学,当时才15岁,是全班年龄最小的学生,还没有长出胡子,个性张扬,富于攻击性。没想到两人日后却成为一生中的至交知己。仅普罗科菲耶夫就给米亚斯科夫斯基写过342封信,前后时间跨越43年。而米亚斯科夫斯基一生推崇支持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后来,米亚斯科夫斯基一生都留着大胡子,是俄国风格的大胡子,斯大林的胡子是格鲁吉亚式的,而米亚斯科夫斯基的胡子,则是真正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胡子,他曾被称为莫斯科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胡子在密度和分布上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大胡子类似,但是,马克思的胡子是德国式的,狂野而且奔放,马克思的胡子和勃拉姆斯的胡子是一样的,尽管勃拉姆斯的性格和音乐都非常的闷,但既压抑又狂躁,不是单纯的闷,是闷骚,闷而狂野。他的大胡子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勃拉姆斯的某种真实。马克思的胡子不压抑,恩格斯的胡子也不压抑,但恩格斯的胡子更有礼貌,是教养的,虽然浓密,但内敛整齐,他的胡子可以是米亚斯科夫斯基的胡子的知己。普罗科菲耶夫一生都没有留过胡子。如果他留胡子,我感觉应该是列宁那样的小山羊胡子。而且,列宁严重谢顶,普罗科菲耶夫也严重谢顶。

米亚斯科夫斯基一生创作了27部交响。他可以被称为苏联的海顿了,有时会同时写两三部交响乐。13首弦乐四重奏,4首钢琴奏鸣曲。他的D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 6,被著名的钢琴大师那个怪才古尔德称为“也许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他的弦乐四重奏相当精彩,尤其是最后一首第13首弦乐四重奏,这是他去世前一年完成的。在去世前,他还完成了最后一部交响乐。

1. String Quartet No. 4 in F minor

2. Sviatoslav Richter - Piano Sonata No. 3 in C minor, Op.19


3. Symphony No. 25 in D flat major, Op. 69 _ II _ Moderato

4. String Quartet No. 13 In A Minor, Op. 86- I -Moderato

5. String Quartet No. 13 In A Minor, Op. 86- II- Presto Fantastico

6. String Quartet No. 13 In A Minor, Op. 86- III- Andante Con Moto E Molto Cantabile

7. String Quartet No. 13 In A Minor, Op. 86- IV- Molto Vivo Energico

 

 

哈恰图良

哈恰图良是苏联时代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如果说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是苏联音乐的双子星,那么加上哈恰图良后就变成了三驾马车。也就是说,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是神仙下凡变成骏马,而哈恰图良就是一匹骏马。不过,那也是一匹世间罕有的千里马啊。哈恰图良在亚美尼亚享有极高声誉,被当成国宝。他创作了亚美尼亚的第一部芭蕾舞剧,第一部交响乐,第一部协奏曲和第一部电影配乐,还创作了社会主义亚美尼亚的国歌。

然而,哈恰图良出生地是格鲁吉亚的梯弗里斯。梯弗里斯是格鲁吉亚首都,1936年后便更名为第比利斯。哈恰图良是亚美尼亚人,他的父母都是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位于土耳其与格鲁吉亚之间。当年,梯弗里斯是高加索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和行政中心,历史上一直是多元文化的汇聚地,城里有大量的亚美尼亚人。在苏联时期,这里也是亚美尼亚的文化中心。哈恰图良从小就是听着亚美尼亚的民间音乐长大。日后他的音乐创作在古典西欧音乐的基础上,广泛使用了亚美尼亚的民间音乐,形成浓郁的异国风情和东方色彩的特点。哈恰图良也可以视为鲍罗丁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传统的延续。不过,哈恰图良的音乐起步很晚。他19岁才进入格涅辛音乐学院,开始正式的音乐学习。最初学的是大提琴,后来转为作曲专业,师从米亚斯科夫斯基。从1930年代末开始哈恰图良在苏联作曲家联盟中担任过多种高级职务,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1936年至1949年的十年间,之后就很少再作曲了。哈恰图良曾两度获得过斯大林奖,其中一次是1942年,那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时候,他完成了芭蕾舞剧《加雅涅》,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当时列宁格勒正被围困,每天炮火连天,哈恰图良因为这部作品获得了斯大林一等奖,他把奖金全部捐献给国家,条件是用来制造苏联红军的坦克。哈恰图良的芭蕾舞音乐非常成功,除了《加雅涅》,最有名的还有《假面舞会》和《斯巴达克斯》,他还为著名的电影《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配乐,这次配乐也使他获得了斯大林奖。当然,他的《马刀舞曲》一度风行中国,不过今天已经很少能听到了。

哈恰图良的评论也存在很大争议。有些评论家认为他和肖斯塔科维、普罗科菲耶夫根本不同,是苏联体制的产物。《纽约时报》的著名音乐评论家哈罗德·勋伯格认为,哈恰图良只是在“坦率的写流行音乐”,他的音乐创作是”公式写作“,“他的创作制作精良。丰富多彩,但没有特别的个性,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能够震撼人心的”,对此他曾解释:“即使在他最好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小人物,如今他的音乐没什么可提供的。不是因为它是传统的,而是因为它的材料和想法是二流的。”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哈恰图良是伟大的音乐家。当年在50年代末,哈恰图良在南美巡演时,他的一位热情的崇拜者在家中为他举行庆祝招待会。聚会中间,主人展示出特地买来的一架钢琴,只是想让哈恰图良触摸一下,而哈恰图良在钢琴上慷慨的弹奏了他的一首作品之后,他的崇拜者又拿出一根钉子,请哈恰图良用这根钉子在崭新的大三角钢琴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在主人的热情劝说,哈恰图良终于签下了自己一生中最奇特的签名。后来,亚美尼亚建立哈恰图良纪念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资料不断被收集,这部钢琴最终也被运到那里,保存在纪念馆里了。

关于哈恰图良还有过几部纪录片,最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市面上可以得到的2003年美国拍摄长达83分钟的《哈恰图良》。该片获得了2003年好莱坞最佳纪录片奖。该片值得一看的一个重要原是它的制作有著名的伏尔科夫参与。伏尔科夫因为以欺骗的手法编撰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口述《见证》,而在西方暴得大名。这部虚构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混入西方构建的苏联正史,即便人们知道它是伏尔科夫的虚构。今天的苏联是时代的新神化的范例。所以,这部《哈恰图良》也就像《见证》是以肖斯塔科维奇的口述那样,哈恰图良一直在自己讲述着。哈恰图良讲述的声音非常富有吸引力,但你要注意哈恰图良是苏联音乐家亚美尼亚人,他可能根本不会讲英语,至少讲英语时会带着浓重的俄罗斯口音,而你听到的是埃里克·伯格西安的配音,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实际上在伯格西安声音的后面,真正的讲述是伏尔科夫的声音。而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1. Saber Dance - Harry Horlick and his Orchestra

2. Cello Sonata - Movement 2

3. Khachaturian_ Masquerade - 1. W 1

4. Khachaturian_ Masquerade - 2. N 1

5. Khachaturian_ Masquerade - 3. M 1

6. Khachaturian_ Masquerade - 4. R 1

7. Khachaturian_ Masquerade - 5. Gal

 

赫连尼科夫

赫连尼科夫今天在西方完全是负面的,人们几乎不会把他当做音乐家来讨论,谈到赫连尼科夫时,总是在谈他作为长期统治苏联音乐界的最高官员,对于苏联的音乐和音乐家的迫害。1948年,他被斯大林任命为苏联作曲家联盟总书记,把持苏联音乐界的所有重要事务40余年,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而更让西方不爽的是,在普京时代,他又被普京授予了国家勋章。显然在俄罗斯对于他的评价和西方并不完全相同。他活的时间很长,所以有机会为自己做辩护,接受国内和西方媒体的采访,他还写过两部自传在美国出版。这些未必能改变西方对于他的评价,但无疑会增加他的复杂性。赫连尼科夫的形象很大程度是由伏尔科夫制造的肖斯塔科维奇的那部口述自传构造的。而他的自传也是在努力与这个伏尔科夫抗争。赫连尼科夫活过了漫长的岁月,他出生于1913年,2007年才去世,享年94岁。在他出生一年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之后,沙皇俄罗斯帝国覆灭,1918年,他五岁时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布尔什维克枪杀,然后是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掌权,然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入侵苏联,战后的冷战时代,1952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然后赫鲁晓夫又下台,戈尔巴乔夫的时代,1991年,苏联解体,叶利钦革命,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执政,社会主义的苏联变成了资本主义的俄罗斯,经历了美国的休克疗法,来回折腾几近崩溃的俄罗斯又开始了普京的时代。他经历过太多的事情,但仍然没有看到今天的俄乌战争。

赫连尼科夫最常被人们谈论的是在日丹诺夫反形式主义运动中,他在音乐系统内对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和哈恰图良展开的抨击,最终三人的作品被禁。不过,当年的日丹诺夫在音乐界的反形式主义运动被西方描述为残酷的迫害,今天看来到底是当时的音乐理念的争论还是迫害很难说。尽管苏联的确是党指导艺术创作。这些音乐家随后很快都被解禁。近年有俄罗斯学者研究认为,1949年斯大林曾主动给肖斯塔科维奇打电话,对党的官员的做法表示惊讶和愤怒,之后禁令解除。肖斯塔科维奇作为苏联重要作曲家文化和科学家代表团被派往美国参加国际会议。当年,肖斯塔科维奇对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的真实态度,今天仍然是一个谜。今天的反抗斯大林的肖斯塔科维奇的形象很大程度是由伏尔科夫创造出来的。对于伏尔科夫,赫连尼科夫称,“是一个离开我们国家的叛徒,编造卑鄙的谎言。”

不过,赫连尼科夫与肖斯塔科维奇的美学理念是非常不同的。赫连尼科夫在当年的苏联也是最好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乐观,有着戏剧性和不加掩饰的抒情,是社会主义的乐观主义音乐的代表。这可能也是斯大林会喜欢他的原因。而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是悲剧性,嘲讽,沉重,狂躁,他反对流行的美。所以,他的音乐不容易被一般听众接受,有时听来会觉得怪异,混乱。赫连尼科夫和肖斯塔克维奇都是共产党员。赫连尼科夫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他的采访和回忆录中,他曾多次表示对斯大林的景仰。他将斯大林描述为天才,能够很好的理解音乐,并且能够容忍批评。而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则斥之为”这是我们领导的背叛“。1991年,当整个国家解体,国家的预算、各个部门都陷入瘫痪时,76岁的老人也终于要离开他的办公室了,”就这样吧,现在我在这里无事可做“。苏联作家联盟已经不再存在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苏联时代的音乐家很多人包括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米亚斯科斯基、哈恰图良都写过歌颂斯大林和社会主义的赞歌,但赫连尼科夫却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作品。从这一点来说,赫连尼科夫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在斯大林倒台后,很多人都把自己描述成当年反对斯大林,而赫连尼科夫在斯大林活着的时候没有写过赞美斯大林的颂歌,在他死后也没有改变自己对他的敬仰。

 

1.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In C Major Op.23 - 1. Allegro con fuoco

2.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In C Major Op.23 - 2. Moderato

3.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2 In C Major Op.23 - 3. Allegro

 

卡巴列夫斯基

卡巴列夫斯基今天以儿童音乐教育闻名,不过对于他的音乐教育和他的音乐都存在非议。

卡巴列夫斯基出生于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和经济家,从小父亲对他进行数学教育,但卡巴列夫斯基却迷恋音乐、绘画和诗歌。14岁时,他曾就读斯克里亚宾音乐学院,在那里他还学习绘画。四年后,他的父亲却让他参加了恩格斯社会经济研究所的入学考试,可是,卡巴列夫斯基最终还是转入了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这或许会让他的父亲感到失望,但由此可见他受到的教育是非常全面的。

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作品被认为平淡无奇,但非常流行,可能是因为它的旋律优美甜蜜。他是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坚定拥护者,在担任苏联作家联盟秘书长时,他批准了禁止当时有争议的肖斯塔科维奇著名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这成为后人对他诟病的一个原因。卡巴列夫斯基非常重视苏联儿童的音乐教育,他亲手为学校编写教材,并且在苏联推广8年音乐普及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古典音乐听众,还开办特殊的音乐学校以培养优秀的音乐教师和世界级的音乐家。然而,这也是他受到诟病的一个原因。因为有些人认为他的音乐教育是为苏联专制政治服务,是对儿童的暴力。

 

01. Benno Moiseiwitsch - Piano Sonata No. 3 in F major, Op. 46- 1. Allegro con moto

02. Benno Moiseiwitsch - Piano Sonata No. 3 in F major, Op. 46- 2. Andante cantabile

03. Benno Moiseiwitsch - Piano Sonata No. 3 in F major, Op. 46- 3. Alegro giocoso

04. Violin Concerto in C Op.48 - II. Andantino cantabile

05. Cello Concerto No. 2 in A minor Op. 14 - 2. Adagio

 

不谈战争谈音乐——俄罗斯的音乐家随笔
不谈战争谈音乐——《基辅大门》
不谈战争谈音乐——前苏联的大美女
不谈战争谈音乐——鲍罗丁
不谈战争谈音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收音机和小提琴
不谈战争谈音乐——巴拉基列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鲁宾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2)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3)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4)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5)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6)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7)
不谈战争谈音乐——阿连斯基/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利亚多夫,梅特纳
不谈战争谈音乐 ——博特凯维奇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1)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2)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3)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4)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1)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2)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3)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4)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5)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1)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2)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3)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4)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5)


肖斯塔科维奇的优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贝多芬的男情人们-Op.109(2)
静夜钢琴声
那些让人生显得太短的声音
从贝多芬的“晚期风格”到崔健上“中国好声音”
Vocalise:练声曲
阿根廷探戈: 那几乎就是爱情了
岁末漫谈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