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重回我的出生地---回国见闻之七
文章来源: ali882016-05-14 11:35:48

这次回乡探亲,我和我妹决定包辆车,去我们在农场连队我们的出生地看看。同行的还有我的父母和小姨、小姨夫。他们都是60年代来兵团的老职工,已经在此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这里早已成为他们真正的家园。

我从出生直到18岁,一直在这个农场,是天天看着南边的皑皑雪山长大的。那时没有电,没有污染,夜晚一轮明月,挂在夜空,非常美。没有月亮的时候,满天星河,看得一清二楚。18岁上大学后就基本没有再见到这美景了。

我上次回去是18岁时考上大学以后,回连队与过去同学、老师、长辈告别。这次再回,相隔整整三十年了!坐在车上,一路西行,已经发现很多很大变化,到了连队更发现变化翻天覆地,给人以沧海桑田之感。我和我妹妹出生所在的房子,还有原来熟悉的小学、连部、礼堂、道路都已经难觅踪影。我们只能大概确定我们出生的那排房子的地方。连队的中心,一口似乎永远不会停歇的自流水井,已经干涸,不再有清亮甘甜的井水涌出。原来一百多户职工只剩下大约十户。

令人惊奇的是,我们居然遇到三十年前的熟人了!他还是我的小学同学。他的脸上他父亲的样子非常明显,我30年前上大学前来这里告别,曾经遇到过他的父亲。他父亲还嘱咐与祝福过我,他父亲的话语仿佛言犹在耳,他父亲形象在我脑海里清晰如昨,但老人早已经驾鹤西去。

我的这位小学同学那时候成绩还是不错的,曾经与我同一年参加高考,但没有考取,由此两人开始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他然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而我先去上海上学,又去北京工作,再后来出国来加拿大。两人的生活轨迹,仿佛一个是点,一个是大大的圆。谈起过去往事与同学,不胜唏嘘感慨。

我出生的地方还有迹可循,而小姨、姨夫过去的连队已经完全消失了。他们小孩的出生地,要么在现在的奶牛养殖场后面,要么在那望不到边的棉花田中间,已经很难确定。

连队周边的变化也很大,最突出的是,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被有效利用起来,种上了棉花和小麦等农作物。我上文也提起过,我小时候,连队周边有大片白花花的盐碱地,有些地方寸草不生。现在,这样的景观已经不复存在,昔日的盐碱滩已经变成了良田。而根治盐碱的秘密武器早已经被找到,那就是滴灌技术。

这里降雨稀少,农作物全靠灌溉。我小时候灌溉方式很粗放,就是大水漫灌,这不但严重浪费水资源,而且这正是造成农田盐碱化的罪魁祸首。大水漫灌后,多余的水渗透到地下,由于这里日照充足,蒸发很快,地表变干之后,地下水再反向向上渗透,会把地下的盐碱带上来,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土地盐碱化。

而滴灌是用塑料管把水引到农作物比如棉花的根部,一滴滴地渗透灌溉,这样用水异常节省而且精确。由于用水少,水是往地下方向渗透,会把地表的盐碱带回地下,时间长了,盐碱滩就变成了良田。这就是根治盐碱的秘密武器!

过去的排碱渠都被填平变成了良田,几乎所有的农田都使用了滴灌技术,就是过去不适于耕种的地方也变成了农田。比如我们连队西边的那条大沟,我父母曾经在那里挖过红柳和梭梭,我记事起就是满目荒芜,中间有一条四五米宽的小河,除了芦苇,没有生长过别的东西。这次回去,已经完全变样。起伏没有以前那样大了,整个变成了使用滴灌技术的农田。还有南部靠近山脚的土地,过去因为没法引水灌溉,全部是荒滩,现在人们打出深井并且采用滴灌技术灌溉,把荒滩变成了良田。

总之,这里所有的土地都被利用起来,过去丑陋的盐碱滩和荒地变成了美丽的良田,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再加上施肥、收割等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不知道是过去的多少倍。

我们在这一天的最后,重点参观了团部所在的小镇。过去团部只有一幢二层楼,那是市中心的百货商店。现在有大片新建的漂亮的居民楼和办公、商业楼。市区街道宽阔整洁,绿树成荫,与过去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换了人间。街道上有很多散步乘凉的退休职工,我爸妈和小姨他们走了一小段,就遇见了过去认识的几个熟人,聊了好半天。我小姨对生活在这里的朋友都心生羡慕之情,说如果不是因为儿子在大城市因而需要住得离他们近一些,她更愿意住在这个小镇上。

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小镇的我过去就读的中学。校园绿树满园,道路宽阔,整洁幽静,非常漂亮。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各一座三层教学大楼,此外还有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等大楼,学习教学条件跟我们那时候比,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跟校长聊起来,现在的教师都需要本科学历,甚至还有研究生。在我看来,学校条件,并不比我儿子在加拿大这里的中学差多少。说起来,校长正巧是我高中和大学的同学的哥哥,我对他说,我退休了就来他 们这里教书,我是研究生毕业,过去曾在北京的大学执教五年,想来教中学还是胜任得起。我在这里读中学时,整个一生都基本生活在方圆10公里之内,老想知道山那边是什么,一有机会,就想跑得越远越好。但漂泊数十载,阅尽人世间的浮华,又生出倦鸟归林之感,故乡的乡音、饭馆里的菜香,都令人思念。

祝愿我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图片:

1. 三十多年前我爸盖的房子和种下的白杨树。我家在我上初二的时候搬到这里。现在依然有人住。

2. 采用滴灌技术的棉花田。再过两个月这里将是绿株满地。这在过去是寸草不生的白花花的盐碱滩。图中黑色塑料管就是滴灌用的,白色的是塑料薄膜,用于控制杂草。

3. 连队西边的大沟,已经变为农田。我妈怀我的时候曾经语我爸在此挖梭梭和红柳。

4. 我的小镇之步行街。过去这里是一个泥泞的菜市场

5. 小镇街道

6. 新盖居民楼。六十多平米的房子,价格大约为十三四万人民币,大多数职工负担得起。

7 新旧居住对比。前面破烂的土房子是过去职工住的房子。

8. 我过去就读的中学。

9. 中学操场,标准大小,全部塑胶跑道,很棒!祝福家乡后辈学子。

10 中学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