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二组 BWV1067
文章来源: Rainier2019-05-26 22:20:20

巴赫管弦乐组曲BWV1066~1069


J. S. 巴赫为乐队所作的4首管弦乐组曲,BWV1066-1069,写于1717年至1723年巴赫在科滕时期。这种乐曲以歌剧序曲的范例写成,这类歌剧序曲原为路易十四的宫廷制定步态而作,后来成为流行的一种独立乐队作品。是古典交响乐的前身。因为它与凡尔赛宫有关,人们把这种序曲看成“太阳神”的权力及华贵的象征,它代表着王室的尊严与权力。巴赫的这一套组曲表达的是至高无上的神的尊严。

巴赫生前其实一定不止只创作了这4首管弦乐组曲,但因巴赫生前不被重视,所以作品散失极多,目前留下的只有这4首。 其中第二组的谐谑曲十分的脍炙人口,第三组的慢板更被改编成G弦上的咏叹调,成为人们心中的巴赫代表作。

巴赫 管弦乐组曲 第二组 BWV1067

演奏:The Amsterdam Baroque Orchestra
指挥兼古钢琴演奏:Ton Koopman
00:25 Overture
07:00 Rondo
08:55 Sarabande
11:44 Bourree I&II
13:28 Polonaise
16:42 Menuet
17:58 Badinerie

BWV1067,B小调,这是一首独奏长笛与乐队曲,近似长笛协奏曲,这一首大约作于1721年左右,由1首序曲与6首舞曲形成:
1.法国式序曲,还是慢、快、慢的形式。
2.回旋曲,这一乐章的吸引力在它的娱乐性迭句,回旋曲以它开始,一共重返4次,一次比一次动听。
3.萨拉班德舞曲,萨拉班德法文为Sarabande,17世纪在欧洲传播后,由原来的迅疾粗犷演变为缓慢庄严,是流行的舞曲节奏中最庄严的一种。
4.布列舞曲,这个乐章中应用了古老的三部曲,中间部有一段形成对比的布列舞曲,随后是开始部分的再现。
5.波罗乃兹舞曲。
6.小步舞曲,这个乐章是根据波罗乃兹舞曲中独奏长笛部分而成的变奏曲。
7.谐谑曲,以独奏长笛的欢笑声来结束全曲,欢快活泼,长笛很轻快的在弦乐器的拨奏上面飞来跑去,这是让长笛演奏者发挥其技巧的乐章,是十分杰出的终曲,常常被拿来当返场曲单独演奏,也由此产生出各种乐器的改编版。

(根据网络资料编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