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F大调小提琴《春天奏鸣曲》 - by 肖萧
文章来源: Rainier2014-01-16 20:37:17

贝多芬的F大调小提琴《春天奏鸣曲》




贝多芬(1770-1827),是举世闻名的乐圣,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德国作曲家,是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两种音乐流派的巨匠,其作品牢牢扎根于古典传统,具有音乐逻辑感、结构均衡感和以动机为基础材料构筑起宏大音乐的气概。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传统,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源头。。他的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贝多芬毕生竭力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这首F大调第五钢琴与小提琴所作的奏鸣曲《春天》亦表达了贝多芬深挚的渴望和想往。

贝多芬的第5 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24号),通常也被称作《春天奏鸣曲》(the Spring Sonata),出版于1801年。一般认为是由于此曲第一乐章所荡漾的青春气息,被人们恰当地称为《春天奏鸣曲》。






贝多芬追求自由,因为他感到不自由,不平则鸣。因而他那些大型乐队作品往往有凌厉勇进之气。如果去掉了外在的压力,贝多芬作品的面貌会如何?这部《春天奏鸣曲》(the Spring Sonata)就是贝多芬的灵感在无拘无束状态下所能创造出的一个奇迹。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在钢琴分解和弦衬托下,小提琴直接切入主部主题,优美流畅至极,宛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肺。这青春朝气旋律正是贝多芬这段时期生活写照,充满阳光、愉悦。副部主题,小提琴在钢琴铿锵有力音型伴奏下,激昂高歌,洋溢着贝多芬式的豪气,与主部主题形成强烈对比。

第二乐章, 是慢板乐章慢板乐章是一首非常动人的浪漫曲,仅有的一个主题先由钢琴弹奏而出,接着小提琴反复出现纾缓而又悠扬的牧歌式曲调,寄予对大自然深深热爱。小提琴与钢琴一唱一和的对答似一对恋人倾诉衷情。乐曲转入降G大调更增添一层亲切和温暖,思想感情进一步升华。

第三乐章, 为谐谑曲, 短小精悍,它是仅有一分多种的明快的诙谐曲,跳跃的顿音,活泼生动,带着天真稚气。结构方整,每句以8小节为基本长度。

第四乐章, 是充满乐观情绪的回旋曲。连绵不断的主题穿插二个副主题(插部),勾勒出一幅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灿烂画面。





来自肖萧的问候
(Jan 17,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