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的遗憾
文章来源: Alabama2016-08-30 06:36:13

我的岳父岳母都在部队医院工作,岳父早早仙逝, 岳母单独过了30年。

我太太, “梅”, 在她父亲过世后,对她妈特别的关心,亲近。 尤其在我们出国之后, 每月给她妈妈写一封长信, 不管她有多忙。 那时还没有手机, 长途电话也比现在贵得多。她妈妈在接到女儿信件后也总有回信, 岳母的文笔挺好, 字也写得秀丽。她的来信, “梅”总要翻来覆去的读好几遍, 把信中的一些内容欣喜地告诉我。 比如:有老朋友来看她妈妈;今年春节部队送来了好多慰问品;今年的月季花开得特别火红;妈妈试做了京都肉, 很成功, 把烹调的方法都给寄来了,等等, 等等。 她还把妈妈的每封信件都珍藏着,有时还特意翻出来再读一遍。

就这样一来二往, 母女之间的感情越见情深。 她常常对我讲, 以前年轻, 不知道如何照顾父母, 到懂得应该关心父母时, 已经太迟了。 现在只有一个妈了, 我得好好关心她。

以后,电话费用比较便宜了, 她们之间的交流也就不再写信了,通过电话交流。 我们在美国几年工作下来, 经济上也有所改善, 她就急着回去看妈。 每次回国, 从来不去其他地方, 唯一要紧的事就是在家陪妈。 陪妈聊天,烧她拿手的菜给妈尝,帮她妈妈洗床单,剪脚指甲, 洗脚,清除鸡眼, 后来她妈妈年龄越来越大,“梅”回去后就常常帮她妈妈洗澡。我感到闷在家里难受,邀她出去转转, 她都不太乐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要渐渐老化,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她妈妈也不如以往那样清健,在电话交流中反应迟钝。 她时时担心妈妈的健康, 从这以后她每个2-3天, 进而每天打电话给妈, 从食欲,睡眠,情绪,走路,排泄等方面都要问到。 在交流的同时, 细心观察妈妈的反应,体会她的健康是否有问题。 有一天, “梅”紧张的对我说:“妈健康有问题!” 我问他:“你如何知道?”她说:“妈妈和我讲话,有气无力, 声音极低。 她说最近食欲不振, 吃不下饭。”

第二天, 直接打电话给她妹妹, 要她妹妹立即送她妈到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血色素极低, 低于5g/dL(女性正常值11-15g/dL), 需要住院输血。 最后的诊断是老年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每隔1-2周就得输一次血。

“梅”当机立断请假一月回国探望妈妈。 在这段日子里, 她天天早上赶到医院,探望妈妈。 下午去菜场买菜, 做好她妈妈喜欢吃的菜, 第二天一早带去给妈妈吃。 其实, 那时妈妈已经没有什么食欲, 吃不进东西。 她就想方设法买些零嘴小吃给她妈开胃。

有一天, 她走过Starbucks咖啡店, 买了一杯咖啡, 带给她妈妈品尝。 嘿! 妈妈说:“好吃!”由于咖啡店不在去医院的道上, 要拐个弯, 她就没有天天带咖啡给她妈。 时间充裕, 她就绕道去买杯咖啡带上。

假期满后, “梅”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 回到美国,还是天天和妈妈通话。 一个月后, 她妈妈驾鹤归西, 享年90岁。 悲痛之余, 她对我说:“我应该每天买一杯咖啡给妈妈,可我没有做到, 想来十分遗憾!。。。。。。”这样的抱怨,自责常常显露出来。

“梅”和她妈妈之间母女情感交流, 看来十分平常,没有裂人心肺,催人泪下, 就像电影小说中把情节推向高潮的那种情感碰撞,许多家庭同样有孝顺的儿女, 并不稀奇。其实,就在这极其平淡的生活对话中,在一个无声无息的眼神里,却闪烁着真情光辉!

现在,“梅”患上了脑退化症, 她住进了护理院(Assisted Living) 已有两年时间.  由于护理院不在同一城市, 开车单程需要20多分钟, 我每周探望她两次。她平时也喜欢喝咖啡, 还喜欢吃奶油蛋糕。 每次去探望她时, 总带上一块奶油蛋糕, 一杯Cappuccino咖啡,在这两年间从未间断。 我看到她品尝咖啡时的笑容, 我心里感到欣慰,踏实, 我再也不会为忘记带上一杯咖啡而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