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二岁(3):采药
文章来源: 华山972013-08-16 09:56:07



当我报考大学时,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医学专业,更不要说是中医。不过,我倒是很早就接触了中药。如果说中医中药改变了我的人生,也不为过。

退学以后,我很快忘了学校,觉得种地很适合我,也更有意义。跟城里不一样,乡下的学校,至少我们那个学校,每年有三个假期,麦假,秋假和年假。其中麦假和秋假相隔不远,因为秋季作物收获季节比较短。


人生有很多偶然,这也就是命运。

当时有困难的学生,也非只有我一个。那年,冬小麦欠收,即使很多老师本身也有困难。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那里有的是山,村里人也经常去山上拉煤,砍柴。不过,那要成年人才行。学校老师商量后,提出组织学生上山采药,以解决学生和老师的困难。

那年秋天,我原来上学的那个班,换了老师,新的老师是我家远房亲戚新招的女婿。说起这个老师,他的故事也颇有那个年代特有的色彩。他是一家大户人家的养子,也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哪里。记得有一次批判会上,他痛苦流涕,跟自己的养父母划清了界限,被安排作了小学教师。他本人聪明好学,非常有才气(如果说我小学后来还学了点有用的,多是拜他所赐),是一位热情负责的好老师。因为是亲戚,他来到我家,劝我回去采药,读书。




也许是那种深山老林的神秘打动了我,也许冥冥之中有我不知道的神灵照看,我回到了学校。

没有进过山的人,是无法体会山的神秘和魅力。山峰连着山峰,一眼望不到尽头,高低不同的野草,灌木,和森林构成天然屏障,也提供了丰富资源,成了独特的天然乐园。

进山,不是漫无目的的乱走,要先辩路。野山没有路,但是暴雨以后的山洪会在山脚会合,顺流而下,时间成了,冲刷出一条干河床。沿着这条干河床,就能找到进山和出山的路。走山路和马路不一样,抬脚要高,落脚要稳,因为山路不平,布满了乱石。同时,合适的鞋很重要。现在好的旅游鞋不知道行不行,但是以前的那种解放胶底鞋肯定不行,鞋底太薄,咯脚,也很容易被刺穿。那时,我们穿得是那种千层底布鞋,鞋底用多层旧棉布衣服,用棉线一针一针纳出。这就是复合装甲的原理。


每天早晨六点集合,到晚上八点以前出山。夜晚的深山不属于人类,那些你白天看不见的狼群和各种野兽,是黑暗的主人。


进山采药,当然要带干粮,水,背兜和挖药的短锄。其它都好说,最要紧的是如何补充水,因为爬山水消耗很快。经常走某条山路的,都知道附近那里可以找到水。所谓的水源,不过是低洼天然积水,浑浊,人畜混用。不过,那时好像没有人喝了肚子痛。记得有一次,为了寻找水源,我们发现了一座古庙。古庙的青石台阶长满了青苔,墙壁已经残缺不堪,但是依然留有不知那个年代的题词和诗。不知道他们是避世的高人还是云游的墨客。最为奇特的,青石台阶下有一汪清水,面积不大。水从石缝慢慢渗出,看起来平静,无丝毫涟漪,可是一直保持着那点青绿色。

采药,不是撞运气。如果你看见一座山头就爬,漫山遍野转,可能采不到药就把自己累死了。采药,要会看山势,每座山头看起来一样,但是实际上它们的坡度不一样,日照不一样,植被也不一样。每一种药材都有独特的选择,只有在适合生长的地方才有。一般来说,没有光照的一面肯定不行,日光直射太强的也不好。没有树木和灌木丛的遮掩,药材植物不能生长,但是树木太密也不行。我们采集最多的是苍术,柴胡,和山牡丹几种。我们曾经想人工种植某些中药,在学校后面的空地种植了大量树木。可惜的是,树木后来成了林,中药都没有活下来。





你可以想象,采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辛苦。不过,我很喜欢,我喜欢那种挑战,也喜欢那种收获的喜悦。我一直保持着学校采药的个人和小组记录,单苍术一项,最高记录是一天二十三斤。不要说采药,就是背着这么重爬上爬下,再背回学校,我现在肯定先趴下了。

后来,我们班进山以后,由我带队,没有老师随同。我们遇过险,迷过路,不过最后都走了出来。靠着采药卖钱,我们解决了老师的生活困难,解决了学生课本文具,后来购买了很多乐器,成立了乐队,甚至购买了一台那个年代罕有的十四寸黑白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