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和东线战鼓擂
文章来源: spot3212022-11-06 20:15:07

17岁的保罗·博伊墨尔一毕业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了军。他们之所以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1917年德、法之战的战场,全都是因为受了老师在课堂上慷慨陈词,带有极大蛊惑性的说教。老师用英雄气概、神圣职责和祖国父亲等极具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色彩的热血演讲,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们灌输战争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后面出现的那场刚走出教室的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军,发誓要为国家利益而战的激动画面。

然而,真正的战争,比坐在课堂里口若悬河般的空洞的夸夸其谈要真实的多,残酷得多。上了战场的保罗和他的同伴们,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在泥泞中冲锋与反冲锋的残酷较量;在经历了毒气弹的无情萧杀;在经历了冰冷炮弹从天而降的狂轰滥炸,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新型战争大杀器坦克的无情碾压之后,已经死伤无数,士气大衰。

肮脏泥泞的战壕中,到处都是老鼠和虱子。烈性传染病是在炮弹、子弹之外的另一种士兵杀手。医药短缺和食物供给不足,也严重威胁着士兵们的战斗力与生命。

如果说,这一切的一切早已让当初斗志高昂的保罗的心情极度消沉与沮丧的话,那么当他像个机器人一样把一位和他狭路相逢的法国士兵几刀杀死后,他对战争的解读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因为他事后发现,被他杀死的法国士兵是个有妻子的极其普通的排字工人,而保罗自己也来自于一个普通家庭。

“……宽恕我吧,伙伴!我们看清这事实在太晚了。为什么他们不告诉我们,你们跟我们一样是穷苦人,你们的母亲跟我们的母亲一样在担惊受怕,我们都同样怕死,也会同样死去,也有同样的痛苦……宽恕我吧,伙伴,你怎么会是我的敌人呢?如果我们把这些武器和这些军服统统都扔掉,那么你也可以像卡特和阿尔贝特一样成为我的兄弟。”

绞肉机一样的西线战场,在无情吞噬了数百万年轻人的生命之后,终于在1918那年的秋天迎来了停战的曙光,保罗就要回家了。

但是战争狂人却不想让失败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败落一笔。就在停火协议还有个把小时就要生效的那个寂静且阴霾笼罩的早上,保罗和他的战友们在狂人将军的命令驱使下,又踏上了冲锋的道路。这一次,他的保护神终于离他而去,保罗倒在了停火前的布满烂泥巴的堑壕之中。

以上画面和情景,是Netflix新版名著改编电影《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它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使内容更适合21世纪的时代潮流和思想意识。

《西线无战事》(Im Westen nichts Neues)是德国作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创作的一部以反战为题材的小说,通篇都弥漫着对战争的厌恶和强烈的反对感。正因为它的反战意识,该小说在希特勒崛起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纳粹德国当成禁书予以查禁。

《西线无战事》之前已经被两次搬上银幕。

第一次是由俄裔美国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在1930年执导拍摄的片长131分钟的黑白片,主人公保罗由好莱坞男演员刘·艾尔斯饰演。

第二次重拍是在1979年。是由美国电视剧及电影导演德尔伯特·曼执导,当红男星理查·托马斯饰演保罗的,片长150分钟的彩色电影。

最新版本的《西线无战事》是由Netflix出品,由德国导演爱德华·伯杰执导,第一次由德国人的视角去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残酷的创作。新版本的《西线无战事》时长两个小时三十分钟,内容似乎比前面两部更全面。新电影没有将镜头过多地聚焦在年轻的德国学生在一位热心的,激进的超级爱国老师的怂恿下参军拯救祖国的场景,而是用更多的镜头,去描绘令人睁目结舌继而胆战心惊的战争屠杀的场面。例如新兵保罗·鲍默是如何得到和他身材尺寸相悖的军服:因为那些给新兵们发放的军装,都是从已经阵亡的士兵身上扒下来,经过缝补和浆洗之后再次穿用的。

就像之前那部《1917》一样,今天的电影制作者运用最纯熟的技巧和最逼真的特技镜头,把一百多年前那场战争的嗜血格斗、无情厮杀、炮火震天、支离破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状表现得让观影者有了深入其中,无路可逃的犹如被毒瓦斯扑面令人窒息般的感觉。

1930年版《西线无战事》的结尾,是保罗看见了一只飞来的蝴蝶,当他正要伸手去抓蝴蝶时,一声枪响,保罗倒在了泥泞中。

1979年版《西线无战事》的结尾,是喜欢画画的保罗发现了一只飞翔着的和平鸽,他连忙掏出笔和纸想把鸽子仔细画下来,画着画着,就情不自禁地把头探出了战壕,一声枪响,保罗倒在了泥泞中。

2022年版的《西线无战事》为了烘托战争狂人的贪婪与无情,导演让保罗死在了停战前一刻的法国人的战壕里。因为德国士兵奉命要继续冲锋,他们冲进了正沉浸在准备停战喜悦中的毫无准备的法军阵地,保罗在和敌人格斗中,被敌人一刺刀杀死了。

这样的结局,让保罗的死更加惨烈,更加可悲,让观众在最后那一刻,对于战争的可怕与无情有了无法抹去的刻骨铭心。

我喜欢战争题材的故事,虽然我讨厌任何形式的战争。某年回家探亲,我在书店里发现了毫不起眼的,几乎无人问津的《西线无战事》的中译本,当机立断买下了它。

看战争题材的故事,不是因为喜欢血腥,而是为了避免嗜血的历史重演。

“是的,这是事情的核心。我们这代人与先前和此后其他各代人的成长经历不同。这代人丰富的、直接的经历就是战争,无论他们承认还是否定,他们看到血、恐怖、杀戮、战斗和死亡,这是所有人的经历……”

雷马克1929年如是说。他说那些话的时候根本无从想到,仅仅相隔了十年,1939年9月1日,由战争狂人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率先发起了入侵波兰的闪电战,由此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潘多拉魔盒。

今天,猜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西线战场,或许早已经成为了绿草茵茵的牧场,亦或许还有不少葡萄园和酿酒房遍布四方?昔日的血雨腥风早已被后世人几乎遗忘殆尽,毕竟今天的生活是美好的,毕竟昔日的战争早已远去百年之久。

然而,看今日的东线,战争阴云正笼罩在无辜者的头顶之上。导弹、大炮的呼啸已经和正在撕碎热爱和平的人们的昔日美好家园。死亡、流血和恐吓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渴望安宁和正义者们的认知、胆识以及勇敢。独裁者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和贪婪本性,不惜动用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性命,只为达到想称王称霸的战争狂人的梦想。我们这代人和一百多年前的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流血、恐怖、杀戮、战斗和死亡,活在二十一世纪战争阴影下的人们,大约只有学会用以牙还牙的手法去对抗威胁和恐吓,方可活出真正的世界和平与秩序。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