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赡养父母?我觉得我表达的还算清楚。
文章来源: spot3212019-04-02 14:24:50

这些日子几乎没怎么上网,一是因为忙(还没有忙完,陆陆续续的还得再忙些日子),二是因为没有好的电视剧可看了。也好,像前些天那种史无前例的追着两个电视剧左右来回看的热情是应该告一段落了。说实话,天天追剧的滋味太不好受了,至少对于我来说是不大习惯的。

如今,电影、电视剧的种类繁多,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各类观众对影视作品多方面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喜好。打开Netflix网页,那上面就列出了诸如喜剧、惊悚(有的网站只有纯粹的恐怖片。而相比horror电影而言,thriller题材的影片却并不一定特别吓人,只是内容要比寻常电影更加的惊心动魄、扣人心悬、险象环生得多而已)、浪漫、动作、冒险、纪录片、犯罪、黑暗(阴暗)剧情、幻想、家庭、儿童、传记、励志、超出想象(难以置信的)和容易理解等多种不同分类的电影。国内不少网站也把影视剧作品分成战争、谍战、动作、军旅、武侠、悬疑、推理、古装、现代、都市、农村、喜剧、历史、宫廷、警匪、偶像、言情、年代、科幻、神话等等系列,便于广大观众挑选适合自己的题材来欣赏。

一般情况下,现实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大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观众的心理感应,因为它们所描述的故事的素材就来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现实题材的作品所讨论的社会问题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和日常能接触到的生活事实。观众在看这些影视剧时,时常会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放在剧中角色的位置上去对照思考或者换位思考,甚至是把故事外的自己当成了故事中的人物,以至于有的时候入戏太深而不能自拔。前几天才刚刚播完的电视剧《都挺好》就是如此。我从没有觉得之前有哪一部电视剧能像这部剧那样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广泛关注与共鸣,议论与争执,思考与审视,自省与责备,希望与叹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部剧讲述了在当下渐进老龄化的中国社会里(美国亦是如此,二战后1945年-1965年这二十年间出生的一大批人“baby boom”已经和正在进入老龄时代)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也是绝大多数人最最关心、最不知所措和最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养老问题。

谈到养老,说来说去都离不开生活质量、经济基础、子女赡养、子女陪伴等几个话题。在日常生活中,这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可言表的各种艰难,而有些困难不是三言两语和三下五除二就能轻易解决的。正因为养老不好解决,才成为了“问题”。反之,也就不会被人们普遍公认为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社会与家庭的双重难题了。

前次有网友发表了一篇关于养老的文章,很实际,也很中肯,但翻来覆去就是没有在文中点透到底要如何养?后来有读者忍不住发问,大意是说你讲了半天也没说清楚究竟如何解决养老的问题。于是我就多了一嘴,留言说养老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话听起来太过直白也很世俗,但却是非常实际的。身边有关养老的事情太多了,随便一想就有许多,所以说起这个艰难的话题却也不算太难。

首先,不容置疑的是,在中国那样一个等级制度森严,权大一级压死人,全民崇拜金钱与地位,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权贵横行的社会里,有地位,有权势就等于有了生活质量的保证。别说您不同意,您不同意只能说明您不愿意接受这样一种现实,而事实就是事实,它是残酷的,是令人不愉快的,或者说是令老百姓不能接受却又是无法改变的。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要的东西可能会很多,地位、金钱、锦衣、玉食、美女、俊男、房子、车子等等一切可触模到的物质他都想拥有,而当一个人进入老年时,他最最想要的就只剩下长命百岁了。在国内,如果一个人拥有权力和地位,例如司局级、部级甚至是更高级干部;掌管军队的这个长,那个长;学部委员,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著名教授等等,那么当他年老时,他就很可以享受许多常人享受不到的医疗特权,例如住单间的高干病房(美国有高干病房吗?能去高干病房,就意味着你能比普通人更便捷的找到最好的大夫)、接受特殊治疗、享受特殊的进口药物,甚至于长期的不死不活的躺在病床上接受无休止的鼻饲、插管等等,钱都可以是公家出,家人一点经济负担也没有,除了心理上的以外。试想,除了超级富翁,普通老百姓谁人能负担得起病人长期高消费治疗的医护、医疗费用?不太容易吧?我家国内的一个邻居是个学部委员,临去世的前几年一直都是躺在天津最大最好的医院里的病床上,直到最后时刻。他那几年住院花费的一切治疗费用,包括吃喝拉撒皆由学校全额包干,普通人恐怕不行吧?连续几年躺在医院里得花多少钱?不是小数目吧?有多少家庭可以负担得起一个病人在医院里连续躺几年的开销?有很多家吗?不见得吧?所以,在中国,如果您的父母长辈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话,养老的问题就基本已经解决了大半。

其次,在不绝对的一般情况下,在西方,一个人只要有了钱就等于有了一切:司法可以为有钱人打开旁门左道,犯了罪、杀了人,只要交够保释金,人或许就可以放走了,而没钱的人就只能把牢底来坐穿。有钱人的孩子本没有上名校的天赋,但他们的父母可以为常青藤学校捐一笔款,在那之后,他们的资质平平的孩子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名校的大雅之堂了。什么人都可以竞选政府要职,前提是你能拿得出数以千万计的竞选经费。而在中国,“有了权就有了一切”是几千年不变的特色,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如今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之后几乎都迈进了小康生活,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手里的钱逐渐多起来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却有明显的差别,有人看病可以百分之百的报销,有人可以报销90%,还有人报销80%,然后依次递减。再加上国内的医院对病人很负责和“负责”,看病的花销早已不是以前的块八毛、十几、几十块钱的小数目,手里没钱真是去不起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天就得一万吧,在里面住上十天半拉月甚至于更多天。。。什么感觉?钱不值钱和花钱如流水的感觉吧。而人们一旦上了岁数,各种该来的、不该来的小病痛、大毛病就很容易不请自到,去医院的次数比年轻时可能要多出不少,更有不少老年人看病吃药的花销比日常吃饭的钱还多,我父母就是一个例子。当然了,他们都可以报销。手里有了钱,即便是按规定不能享受某些待遇,但当把钱出到足够大的数目时,医院不会见钱不救人的。所以,雄厚的经济基础是养老的关键所在,既可以体面的保全自己,又可以给子女减轻负担。换句话说,在中国养老可以没有权,但绝对要有钱,有了钱,您的养老保障也就有了底气。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都不喜欢请住家保姆,而小时工或者半天保姆最受欢迎,来了做顿饭、打扫一下卫生、用洗衣机洗几件衣服就好了,比家里住个外人方便多了,这种情况和钱没有任何关系,许多人只是觉得与外人24小时相处不自在而已。我父亲当年就坚决反对请住家保姆,我们给请也不干,他说:“人家来了我夏天想在屋里穿个大裤衩子都不行了,多别扭。”后来我父亲去世了,我们才给我母亲请了一个住家保姆,钱是我们出的,为什么?因为我母亲的性格比较刻板,喜欢挑剔,认死理,她认为好的人就是再不好也说好,她看不上眼的人就是再衷心她也认为不好。例如有一位保姆三天两头请假回家,春种回家,秋收回家,家里有个小事也要请假回去一趟。过年从腊月二十五一直歇到正月十五以后才回来,把先前雇用时保证的老人身边不能没人,尽量不请假的要求全抛在了脑后,但她嘴甜,把我母亲哄得很高兴,每次请长假从不扣钱,久而久之假越请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哥哥们管不了我母亲,只能求助于我们,我当即决定立即辞退那个保姆另找别人。为此,我母亲大发雷霆,说保姆是她花钱请的,我管不着。我就跟她说,保姆不是你花钱请的,是我们花钱给你请的,我们有权利参与聘用保姆的一切事情,她听了才没话说了。但是她把怨气发在新来的保姆身上,对新来的保姆一上来就看着不顺眼,没多久就把人家气走了。所以,我们花钱给我母亲雇保姆并不是因为她自己雇不起,而是因为想要对她有所控制。如果真是她自己花钱雇保姆,那谁说话她都不会听了。她晚年有老年痴呆的症状,忘性很大,脾气很大,一句话不和就叫保姆滚蛋,有的保姆虽然生气,但经过哥哥们的劝解也就作罢了,有的人就不能容忍,叫“滚蛋”人家就真的走了。她最后到了瞎吃药的地步,保姆管她她就骂人家。我父亲去世后,我母亲又生活了5年,在这五年里我们前前后后給我母亲换过6个保姆,平均半年多就换一个,哥哥们为此很是伤脑筋。也所以,有的时候,子女为老年的父母出钱赡养他们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管理方式,就像《都挺好》里面明玉跟苏大强说的,这钱是我给你出的,你就得听我的是一个道理。人老了就容易返老还童变成小孩子脾气,得了病就得加个“更”字,得一边哄着,一边说着。像苏明哲那样只一味地是是是,好好好的愚孝是纵容老年人犯愚的真正导火索,而像明玉刚开始那样冷漠无情却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具体怎么做才好?就得因人而异,依照自家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各自的实际问题。

再者,生活中有许多父母是不需要子女出钱赡养的,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给子女倒贴钱花。生活中还有一些父母是不需要子女赡养的,可他们就是要求子女必须按时给他们赡养费。很多时候,当老人们去世以后,子女们会发现那些赡养费就整整齐齐的一笔一笔的存在父母的存折里。可见,有些老人们找孩子要钱并不是因为真没钱,可能就是要看看孩子们到底有没有为他们养老的一颗心吧?就像苏大成那样,一个劲的找孩子们要钱,却并没有使劲花出去,到最后还是还给了孩子们,他大概就是要知道子女们到底对他是不是真心的,另外就是觉得自己手里有钱心里才踏实!

生活中也有不少老人真的是需要子女花钱赡养的,遇到这种情况子女们就要事先协商好,免得时间长了兄弟姐妹之间起了分歧。我大妈是老北京大家出身,从小接受的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虽然受过教育上过学,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却一辈子没有正式出去工作过,到了晚年,自然就得靠儿女们赡养。因为哥哥姐姐们都早已成家立业个人过个人的,大妈就跟着小儿子夫妇一起居住。后来,大妈的小儿子把老房子卖了不少钱,哥哥姐姐们一分不要,但建议他要出些钱给老母亲买一套独单元,算作是母亲自己的家。小儿子照办了,在两个姐姐居住的小区里给我大妈买了套一室、一厅、一厨房、一卫生间、一个阳台的独单元。平时那两个姐姐都是轮流去照顾大妈,给她做饭,别的孩子也是固定了每个星期轮流买了好吃的去看望大妈,每人每月都定时给大妈送来赡养费(其实,大妈自己根本用不着花钱买任何东西,吃穿用孩子们都包了,但钱还是照样给。)大妈一辈子不多话,但也有脾气,虽然自己有单元房,隔三岔五却要出去住在孩子家,但不是每家都去,她只喜欢去五儿子家和七女儿家里住,因为她喜欢老五夫妇的孝顺和好脾气,喜欢小女儿和她投脾气、说知心话。小儿子在天津市中心新买的大单元房她从来也不去,因为她压根儿就不喜欢他和他的媳妇,她嘴上不吭声,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看过《都挺好》的朋友一定不会这样快就忘记了明玉妈对明玉的不好吧。抛开电视剧不说,绕开原因不谈,在现实生活中,在许多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有好有不好,有亲近有疏远的例子真的是举不胜举。但是,纵然父母曾经有过千般的不好,当他们真正需要帮助时,如果能够尽一份力,子女还是应该尽力而为吧?。如何赡养父母?亲兄弟一定要明算账。大家都有义务,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分工,远隔千山万水的让他天天请安很不现实,兜里钱不富裕的有孝心但力不从心,大家协商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事情再难办,总会有个解决的办法。我先生的父母就长期居住在他二弟的一套房子里,其他三个儿子都给父母钱,当然我们给的最多,因为我先生是唯一不在身边的儿子,而且还是老大,既然挣钱不少,又不能事必躬亲,多给些钱也是应该的。

最后,除非家里有私人助理、生活秘书、警卫员、服务员、私人护士等多人围绕身边的照顾,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年老时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或者是住的离他们不远,以便能经常得到孩子们的关注和身体力行的实际照顾。这个想法倒退几十年可能不成问题,因为那时中国人的平均个人居住面积及其有限,有许多子女结了婚还和父母、祖父母住在一起,三世同堂,甚至于四世同堂的家庭不是少数。现在,许多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有的人还有许多套的房子,绝大多数的孩子们在结婚前就都已经买了房子了,当然,不管那房子是父母给买的、是父母付的首付、是小两口双方父母合力出资给买的等等,事实是,年轻人自己有房子了,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就少之又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互相的,亲情也是如此。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到了该自理的年龄还想和父母一起住,大多都是有求于父母的。反过来,父母本来一直单独生活得好好的,突然就想要子女近在咫尺,一定是要有求于孩子了。

现代人的生活相比较过去而言是非常快节奏的,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和竞争性都是非常大的,有许多人每天需要好几个小时乘高铁、城际快车、地铁往来于工作地点和个人住所,早晨天不亮就出门,晚上月亮出来时还没有到家,让他们天天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年老的父母身上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那年回家为父亲办理丧事,对面楼上的一位阿姨因为自己的丈夫先逝,知道许多程序,故而专门打电话给我,向我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帮助。后来我专门登门道谢,和她闲聊了一会儿,感觉那位阿姨是个非常明事理,顾大局的母亲。她说:谁都是从年轻的时候走过来的。当我们自己离家出来念书时,我们的父母也是中年人。我们那时从来也没有想过离开家、离开父母后他们会不会伤心?就算我们想过,我们也绝不会回头,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要进行。现在,我们自己老了,想到自己的前途越来越崎岖,有的人就千方百计的要子女回到自己身边,或者是后悔当年让孩子们出去闯世界,这是不对的,是自私的。既然你选择了离开你的父母去到远方不再回头,那你又有什么理由去阻挡和阻碍你的孩子们做和你同样的事情呢?那时的她有一个女儿在北京定居工作,自己一个人很是乐观,后来还买了一套老年公寓,和身边知根知底的一帮老同事扎堆养老去了。身边就真的有朋友因为家里父母三天两头打电话要孩子回家,不回家就不行,结果家倒是回了,人回来工作却没了。

如今,我们自己也已人到中年,正在大步迈向我们父辈们曾经走过的道路----走向衰老,直至天堂。我们同样面临着养老的问题。怎么养?何处养?身边就有无数的例子。有人一直跟儿女住在一起,用二、三十年金色黄昏的时间天天都像老保姆那样从早忙到晚,做饭看孩子,把孙辈们从刚出生拉扯到上了大学,牺牲许多个人的喜好与乐趣来换取有人天天在身边。有人退休后搬到孩子居住的地方,在离孩子家比较近的地方买房子住下,为的就是能经常见到孩子,当然了,有事也好有个照应。还有人和孩子在一个小区买房子,前提是孩子买百万的房子你也照样买得起才行。以前一直觉得美国的养老院非常好,想象着将来老了可以考虑住进去。后来看到许多很恐怖的负面报道,就觉得去美国的养老院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好的选择。身边一个美国朋友的老母亲生前住在$6000/月的养老院,不算低了,她的帕金森症时常让她不经意地摔倒,每次一摔倒,养老院就给她儿子打电话,让他赶紧把母亲弄到医院里看病。估计六千块钱一个月的养老院也就是这样吧?要想养老院在你摔倒之前适时的扶你一把可能需要一万块钱一个月甚至更多吧?所以,我很赞同那句话,人不要期望自己活得太老,在自己需要别人身体力行地照顾之前死去是善始善终的最完美的结局。我们也渐渐老去,但我们不能过分期望儿子,因为他首先得为他自己活着。我们也不能过分期望自己,因为我们不能预测自己的生命。我只期望有朝一日人们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在镇定从容中和这个纷乱的世界告别。

 如何赡养父母?如果您的父母位高权重,呼风唤雨伸手拈来,那么恭喜您!您家父母的赡养问题一定不是个问题。

如何赡养父母?如果您的父母是商业大咖、业内几强,知道如何日进斗金,那么恭喜您!您家父母的赡养问题一定也不是问题。

如何赡养父母?如果您的父母没有权,没有钱,但名字下面有几套北上广的房产,那么恭喜您!您家父母的赡养在经济上绝对没有问题。至于谁出力的问题,那就看您家的具体问题了。

如何赡养父母?如果您的父母即没权,也没钱,更没有房产,就靠那点有限的退休金养老,那么抱歉了您!您可能就要多少为他们的赡养问题操点心了。

如何赡养父母? 如果您的父母既没权,也没钱,更没有房产,就靠那点有限的退休金养老,并且还一身的病痛,那么抱歉了您!您就要为他们的赡养问题多操点心了。

如何赡养父母?您看着办吧。根据您家的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吧。总而言之一句话,赡养父母的问题真不是一个小问题!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