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中国行(4)----起士林、桂园餐厅及其他。
文章来源: spot3212016-07-02 05:56:41

人这一生中,有两个重要角色要扮演:一个是为人儿女,一个是为人父母。为人儿女时要多听,多点头;为人父母时也要多听,多点头。怎么讲?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不懂人生不知好坏,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和启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当然要多听多点头。我们长大了,自食其力了,父母也变成了老小孩儿,我们又要学会听他们唠叨,学会“乌鸦反哺”那一招,学会模棱两可的对他们不甚正确却也无伤大雅的“建议”违心的点头(我这点做的就不很好)。以后,我们当了父母,也有了教育孩子的权利,却不能一味的只知发号施令,严管强教。要学会倾听,学会关爱,学会给予,要学会低下头去平视孩子的眼睛,要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我这点做的就很不错)。这两个角色都相当的不好当,需要很大程度的“忘我”精神。

有人会说,你扯这些个闲篇儿有什么用?和你文章的题目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别急,再看几行兴许就能找着些驴唇对上马嘴的感觉了呵呵。回家探亲,看似简单、风光、潇洒、开心,其实这里面也同样包含着“忘我”。

父亲一辈子喜欢的东西有限,吃算其中之一。对他而言,吃,可以是精致细腻的,也可以是简单粗糙的。在他眼里,老北京的各式吃食和西式餐饮的关系就是半斤对八两。豆汁儿的酸腐和奶油蘑菇浓汤的鲜香、爆肚儿的嫩脆和罐焖牛肉的绵软带给他的愉悦是相同的。而母亲却对西餐全无好感,也从来没有想过为了父亲要稍稍的学着迁就一下。每每老两口儿出门觅食,永远都是母亲要吃的酸菜鱼、清蒸鱼和干烧鱼战胜父亲要吃的鹅肝酱、奶油杂拌儿、法式猪排和皮扎饼(父亲也能吃些鱼,但不太会吐鱼刺,一吃就爱掐嗓子,因而他一辈子对鱼都是心存戒心的)。因为母亲战胜父亲的一成不变的法宝就是:你不按我的主意办,我就不和你一起出门。瞧这别扭劲儿。怎么就不懂得谦让一些呢恨??所以,每当我回家探亲的时候,也就是父亲感觉他的救兵到来的时刻,因为我可以陪他去他想要去的地方,母亲再也阻挡不了。我回家,其中一个重要议事日程就是陪父母出门吃饭(主要是陪父亲。他每次都很开心)。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母亲除了不爱吃父亲想吃的东西(煎的,炸的,脆的,油腻的和洋餐)以外,还不愿意出门闲逛(年轻时就喜欢进衣服、布料和鞋店)。而父亲是喜欢到处走的人,出门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还是为了散散心。我回家后,就可以陪着父亲连吃带散心的到处走走看看了。每次出门,我们都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办事原则“公平选举”要去哪一家餐馆。不言而喻,我和父亲几乎总是有相同的想法,因为我们俩的共同点不少。当然了,母亲的要求我也一样照办,谁也不得罪是上上策。不就是出门吃个饭吗?!还能怎么着?这就和前面说到的“忘我”有些沾边了。因为有些餐馆我自己根本就不想去,有些菜品我自己根本就不想吃,但是为了能讨父母的欢心,不想去的也要去,不想吃的也要吃,一切都是以他们为主,这是不是有些“忘我”呢?当然,这种“忘我”就是吃几口东西而已。总而言之,父母在时,回家探亲就是哄他们高兴晕

起士林餐厅是每次回家都要去的地方,因为父亲喜欢。那是德国人阿尔伯特·起士林(Albert Kiessling)在1901年开办的德式餐厅和面包西点房。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起士林已经变成了主营德式西餐,兼做俄、英、法、意等五国西式大菜的天津市有名的西餐厅。

这次回家,不能再陪父亲去了。但从没去过起士林的侄子是我们再去起士林的最好借口。一个周中的中午,一行三人来到了位于浙江路上的起士林餐厅。进得门去没有丝毫的犹豫就乘电梯直奔了四楼的法式餐厅。餐厅里静悄悄的连个人影儿都没有。感觉有些不妙。没有人吃饭的饭店那肯定不如人多的地方好。没人来吃,他这里的食物还能保持天天新鲜吗?可既然都进来了,又有服务员热情的上前打招呼,再转头走就太那个了。得嘞,既来之则安之吧。找了个不靠窗的桌子坐下(来吃饭,又不是来拍街景),看着手里的菜谱,三个人各自点了自己的那一份菜。

这个菜单也太不与时俱进了。估计再过几年,上面的空白还得增加。

一人点了一份土豆色拉。这个味道不错。

侄子点了一份红菜汤。我和儿子没要汤,因为口渴得很,只要了饮料。

儿子点了一份蒜香面包,想像着美国的面包,觉得这个肯定也不错。端上来一看,都是干巴巴的面包片儿。扎嘴什么

我和侄子一人点了一份法式茄汁猪排。结果,上来了两块番茄汁覆盖着的几乎就是凉的熟猪肉,还很硬哭

儿子看了半天菜谱,点了一份法式茄汁炖羊腿的菜。好家伙,这羊腿可是不好炖,得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嘴啊?儿子笑了笑:不着急,我等得了。结果还真是慢。我和侄子都吃完了,儿子的那份羊腿还没有上来。我笑说:你小子会吃,这羊腿你吃得了吗?三人正说着话,就见一位男服务生,左手高举着一个托盘,右手规矩的放在背后,不急不躁的向我们这边走来。到了桌前,他缓缓放下托盘,从上面拿下来一小碗红菜汤放到了儿子的面前。我忙说:“您送错了吧?他没有点红菜汤,他点的是法式茄汁炖羊腿。”服务生彬彬有礼的回答道:“没错。这就是您点的法式茄汁炖羊腿。”什么

待服务生走后,我们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原先还以为儿子吃不下这只“羊腿”呢,敢情这所谓的“羊腿”原来就是一碗汤菜。我赶忙对儿子说:“看看里面有几块肉?”。结果还算不错,儿子当真还捞出了三、四块像炖牛肉般的羊肉。嗨,这玩笑开的。为什么不把菜单写成“法式茄汁炖羊腿‘肉’”呢???估计和钱有些关系??这次去起士林的结果太不令人满意。怨谁?怨自己。谁让我们自己去的“不是时候”呢!该着倒霉急

“桂园餐厅”这个名字老早就听说了,网上对它的评论很不错。总是想找机会去尝尝他家的菜,可都没有成行。那天决定带着儿子和侄子去一探虚实。

这是一个开在成都道上一栋小楼里的私家餐馆。周围都是普通住户。

从这里可以东西南北的去到不同的地方。

门厅的地方不大,显得有些局促。一面墙上放置了酒品陈列柜,方便客人买酒。那时正是午餐时间,楼上全部客满,我们等了十几分钟才上了楼。餐厅是用普通的民居改成,在摆放了几张小桌子之后,人们走路都要有所互相触碰。这样的屋子不止一间。好在中国很少有美国那样的大胖子,否则,真的会坐不下去的。两个大男孩儿早晨十点钟才各自吃了一套两个鸡蛋的煎饼果子,晚上也要出去,这会儿还不饿。于是,我按照网上推荐的点了三个菜。

酱爆卷心菜,味道不错。上桌前为什么不把盘子擦干净呢?卖相不好。

很多人推荐的八珍豆腐,给的量不小,感觉没有家附近的那家做得好(个人意见)。

就冲着这道松鼠鱼来的。端上来一看,这鱼根本就不是炸的,鱼肉一点儿也不酥脆,是软绵绵的,像是用水烫熟之后浇的汁儿(只是比喻。不知如何弄的。可以从图上看出来,那鱼绝对不是炸的)。大失所望是我对这条鱼的感觉。

一句话,吃饭不能光找有名的地方去,那些没有名的不一定就比这些名声在外的差。没准儿还会更好。您说是吗?

因为母亲的原因,外出吃饭基本都是就近,远了她去不了。也好。还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找到了不少家附近的人气很旺的餐馆。

大院里那家很有名的店里的糖醋小排。

油爆虾。

这个是上汤鸡毛菜?

炸响铃和炸臭豆腐。第一次吃臭豆腐,不难吃。

这个干锅豆腐皮很不错。

这个要说一下。甑蹦鲤鱼。极好吃!!是有名的天津菜。是用带鳞的活鲤鱼炸溜而成的。特点是鳞骨酥脆,肉质鲜嫩,酸甜适口。

另一家家附近的馆子。这个是奶油虾仁色拉。甜腻得很。

全家福。很实惠。里面的海鲜挺齐全,竟然还有放鲍鱼。味道也很好。

炒鸡毛菜。鲜。

这个拉皮很特别。是黑色的。忘了是用什么做的。很好吃。

这个好像是牛肉。吃过就忘,真没办法。

另一个小馆儿的黑蒜子牛肉粒。牛肉鲜香、嫩滑,蒜粒齐整、好看。不错的选择。

这个好像是炒肥牛吧?也不记得了。

请了小姨和小姨夫一家在天津有名的山东馆“登瀛楼”吃饭。为啥要去山东馆?因为小姨和妈妈都是山东人。山东馆儿的葱烧海参应该是最拿手的。那天点的菜几乎都是海味,什么海参,干贝,鲍鱼、干烧鱼、干烤大虾等等都有。早先听说青岛有人吃饭被宰了,一只虾要三十块钱。这回亲眼所见,原来三十块钱一只的虾长得也就是个虾样儿。还有五十一只的,没要。正反都是虾,它个儿头再大也不能变成龙虾吧。

那餐饭只照了这一盘菜,因为都是长辈,不好意思上来就乱照一通了。

还是那句话,吃饭不要净找“牌子”,菜好才是最最重要的。光要那个花架子一点儿用没有,除了费钱再就是肚子不满意。在天津不到十天,吃吃喝喝的地方不少,人却一点儿没增肥。为啥?全是因为到处“走马观花”来着。

 

 

 

 

(文章中的所有照片都是用手机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