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陈道明先生的公开信
文章来源: 田心PAULBAO2017-05-16 13:35:36

尊敬的陈道明先生:

我是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的,我很敬重您和您夫人的人品,也喜欢看您所演的电影和电视剧。我找不到与您联系的方法,只好写这封公开信,希望有人能帮我转给您。请您不用害怕,我与美国这边的民运、法轮功、台独、港独、藏独、疆独、蒙独等等,统统没有丝毫关系,不会给您带来任何牵累。我也不是为了与大明星套近乎,只因我看了YOUTUBE网站上的中国北京电视台系列节目“传承者”里的几个节目,想指出您担任该系列节目的实际上的首席评委时作出的一项不公平评判:您严厉地批评过其中一个节目有抄袭之嫌;但对另外两个更有抄袭之嫌的节目却不置一词。

我说到的您批评有抄袭之嫌的节目是赵双剑表演的杂技“高空杂技”。当然,所有评委和观众都承认,表演者赵双剑的杂技技艺几乎是炉火纯青的。但因为该节目的初始创意得助于国营武术团体中国杂技团的同名节目,所以您指出这属于抄袭,您的评判导致赵双剑当场作检讨和保证;您居然顺便发起了关于抄袭和版权问题的讨论,讨论的时间比节目演出本身的时间还长,终于为那个国营杂技团争足了面子。但相比之下,更有抄袭之嫌的是冯满天的中阮自弹自唱“乡愁”和雷佳演唱的民歌“乡愁”,却获得您率先大加赞赏。当然我不反对,演员冯满天和雷佳的演唱演奏技艺都是炉火纯青的。但是对弹唱节目的评判,显然不能光评说弹唱者,也要评说词作者、曲作者甚至弹唱当时的背景音乐、灯光、布景、伴舞等各个方面。我想,我的这一看法您是不会反对的;因为同样在这系列节目里演到歌剧“江姐”的唱段“绣红旗”时,就把已去世的词作者阎肃的视频播放在天幕上。而我这里要说的正是“乡愁”的词作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有所知的人都了解,著名诗歌“乡愁”是从中国大陆移居台湾的文学大师余光中先生写的,全诗是这样的: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先生的诗歌“乡愁”在台湾是收入过国文教科书的,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也是被介绍过的,在全球华人里是被广为诵读的。而“传承者”里冯满天的中阮自弹自唱“乡愁”歌词几乎照抄余光中先生的全诗,只把最后的“大陆在那头”改为了“台湾在那头”;雷佳演唱的民歌“乡愁”的歌词是这样的: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一生情。这首歌词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基础上做了较多的修改,署名词作者为黄石。许多华人文学评论家认为余光中先生的诗歌“乡愁”的传世精骨就是“乡愁是”这三个字,在全诗中重复四次;黄石的歌词“乡愁”改了许多,但传承了余光中先生诗中的精骨“乡愁是”这三个字,也重复了四次。这算不算抄袭呢?道明先生,您把赵双剑的杂技“高空杂技”都算为抄袭,我想,黄石的歌词“乡愁”也应该算为抄袭吧,至少算为模仿,那么您在对冯满天和雷佳那两个节目的评判词中也该提到其模仿之源。您(以及台上那么多学问高深的评委)一定读过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难道没有听出“传承者”这两个节目里的“乡愁”歌词有抄袭之嫌吗?还是您虽然听出了,但认为因其抄袭或模仿之源属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过的台湾,不像在您身边有着可能随时利益相关的那个国营杂技团,所以余光中先生的被侵权一事,就不值得您来指出、更不必发起讨论呢?甚或您害怕维护余光中先生的版权会招致政治上的麻烦?请放心,据我了解,余光中先生的作品中根本没有反共倾向,请道明先生明察。

 

 

盼望您能对此事作出回应,谢谢!我的电子邮件地址是 bro.paulbao@gmail.com

 

田心,二○一七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