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回忆 (3) 情系颐和
文章来源: 嘉崚子2013-03-30 11:04:42
颐和园是北京最负盛名的古迹, 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自从上大学到工作, 我和我的一家在北京住了十几年, 颐和园就成了我们最经常去的地方之一. 有首古诗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相对于我们而言, 则是 "寻常百姓" 飞入了皇家园林, 其乐也融融. 那些年里, 找个星期天, 一大清早儿, 从陶然亭公园门口, 乘 102 路无轨, 一直坐到终点站动物园, 再换乘 331, (是 331, 还是 332? 我都记不清了.) 就可以一直到颐和园了. 那时候游人还不算太多, 我们也不富裕, 饿了就啃一个菓料面包, 渴了再来瓶北冰洋汽水, (绝没有想到将来还可以有机会稍稍腐败一下!) 消消停停地玩儿一天, 就可以把园内各处大概都转到了, 真是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人就是这样, 穷的时候, 倒可以想辙, 穷欢乐, 有点儿钱了吧, 有时侯反倒不洒脱了!

再早些年, 我们还曾有过一次难忘的颐和园之旅. 那是在文革期间, 我还在包钢当工人, 为度蜜月, 去游北京. 我们在昆明湖边租了一叶扁舟, 于是, 知春亭边赏新柳, 玉带桥旁沐熏风, 共享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更有意义的是, 当时的老邓, 在周恩来的支持下, 开始抵制和批判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 整顿乱局. 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老百姓, 却也在那严酷的政治寒冬之下, 嗅到了一丝春意. 于是, 在那年颐和园明媚的春光里, 心有所感, 写了下面这首打油诗, 略抒情怀:

春风将绿故京里,
朔风犹裹六桥堤.
舟泛昆明湖水暖,
山绕长廊路径奇.
紫萝藤密香风起,
绿苇塘深笑语稀.
与君共话帝王事,
铜牛默默或知意?

后来没几年, 老毛撒手西去. 四人帮没了靠山, 万众所指, 一朝倾覆. 老邓经历了三起三落, 再次掌权之初, 就决定恢复高考, 让大学重回正规之路, 不需要再从小学和初中的课补起了. 而普通的老百姓, 也不会因为后门儿不硬而进不了大学了. 后来的老邓如何如何, 这里且按下不谈. 只说这恢复高考一事, 那确确实实是为中国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评说千秋功罪, 这一大功是没得说的. 于是, 在等了十多年之后, 我终于凭自己的力量考进了北京的重点大学, 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之旅, 也就是那至今仍然著名的 77 级 "玩儿命" 的学习生活.

话又说回来, 大学那几年, 玩儿命归玩儿命, 玩儿归玩儿. 学习之余, 同学们却也是玩儿什么的都有, 琴棋书画, 各有千秋. 但是同时,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点, 那就是颐和园. 每到佳节, 全班, 甚至全系都去那儿游园, 是必有的节目. 即使在平时, 同宿舍的七八个铁哥们儿, 兴头上来了, 赶一个星期天, 大伙儿发一声喊, 蹬上自行车就可以直奔颐和园而去了! 尤其难忘, 每年的春天, 在玉澜堂的后面, 有一株硕大的紫玉兰, 怒放之时, 遮天蔽日, 云蒸霞蔚, 极为壮观! (我后来工作时曾去广州出差, 才在中山纪念堂前看到了更加高大的紫玉兰, 至少要有四五层楼高, 以为是世界之最了, 这是题外话.) 谐趣园中, 小桥流水, 囘廊画栋, 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到了中秋之夜, 抛下繁重的功课, 同学们相约, 泛舟昆明湖上, 金风肃肃, 明月皎皎, 歌声朗朗, 其心依依, 更是在每个人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啊,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颐和园, 我们火热的青春!

当然了, 也必须提到与颐和园命运相关的圆明园, 也是我们那时的必游之处, 不过每次圆明园之游, 都是笼罩在完全不同的情绪之下的. 入大学后的第一堂体育课, 就是集体跑步去圆明园. 到了那里, 放眼看去, 一片残垣颓壁, 衰草秋风, 无比悲凉. 圆明园的历史, 不用说, 我们人人都知道, 那是一段国耻, 是中华民族积弱多年的结果. 体育老师把这堂课, 变成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的.

2007 年那次回北京, 时间紧, 但是我们想, 怎么着也得再去逛一次颐和园. 终于有一天, 下午是大学同学们的聚会, 好, 一大早儿就坐车往颐和园赶. 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 还是了了这个心愿, 又享受了一次那沁人心脾的湖光山色!

1. 倚着昆明湖边的石栏, 遥望玉澜堂.


2. 因为时间太紧, 我们没有机会往十七孔桥和知春亭的方向走, 也就无法拍到昆明湖和万寿山的全景. 这张照片是我从网上抓到的, 可以领略到广阔的昆明湖面, 和高高在上的佛香阁.


3. 依稀可见西面玉泉山的宝塔. (为了迎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市下了点儿工夫治理空气污染的问题, 当时还有些效果, 所以这里的能见度还不错.)


4. 仁寿殿前的青龙.


5. 凭栏迎风, 可以解忧.


6. 大号的铜香炉, 已经被游客们摸得闪闪发光! (据说可以得好运? 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不信, 所以没去摸.)


7. 仁寿殿前盛开的秋菊


8. 仁寿殿前, 丹凤朝阳.


9. 谐趣园中的涵远堂, 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格调. 我们从前游颐和园时, 必定要来这儿逗留些时候. 可是这一次却没时间如此奢侈了. 这张照片是从网上抓来的.


10. 谐趣园雪景, 也是从网上抓来的, 老照片.


11. 仁寿门外的芸芸众生. - 1 (想当年, 仁寿殿是皇上接见大臣, 议事兼做交易的地方, 寻常人等休想踏足一步.)


12. 仁寿门外的芸芸众生 - 2 (也是想当年, "两腿不会打弯儿" 的洋鬼子们, 却被要求在见皇上的时候三叩九拜, 由此还酿出一段不大不小的公案, 和一场战争!)


13. 记得当年读大学时, 和同学们到此游玩, 一片绿叶红莲, 随风摇曳. 如今安在?


14. 这些雕梁画栋, 刚刚装饰一新, 真可谓金壁辉煌.


15. 在万寿山下面的临湖石栏边, 遥望昆明湖对面的文昌阁, 和那一片烟柳, 心潮澎湃.


16. 十七孔桥畔的铜牛, 鑄於 1755 年, 在牛背上刻有“金牛銘”, 敘述了鑄造的意義. 两百多年来, 銅牛经历过京师中华的多少次天翻地覆! 也是由于时间太紧, 我们无法去游十七孔桥和知春亭, 这张照片又是从网上抓来的.


17. 飞檐


18. 熙熙攘攘的长廊, 人们像是在逛庙会!


19. 长廊里的故事: - 1 苏武牧羊, 志节不辱. 他是名垂青史的中华英雄.


20. 游人太多, 使我无法拍到一张长廊的标准像, 只好再从网上抓一张来给大家看看.


21. 像北海公园一样, 在颐和园里也可以看到有人在地上表演书法. (这好像也已经成为北京一景了, 哈哈!)


22. 长廊里的故事: - 2 我猜, 这大概是西游记中的盘丝洞吧. (你瞧那唐僧满面春风, 只恨悟空这贼猴儿头不识相, 到了了儿了, 坏了师傅的好事! 要是换了八戒, 管保是师徒同乐, 断不会做出此等欺师灭祖的事来. :-)


23. 当年颐和园的消防队, 这是他们的标准设备.


24. 长廊, 秋水亭中, 一个自我陶醉的女孩子.


25. 长廊小景


26. 长廊里的故事: - 3 会不会是 "西厢记"? 这个要请高手来鉴定了.


27. 正想找个地儿吃饭, 恰好看见了 "听鹂馆". 这是当年老佛爷领着宫女儿太监们享福做乐的地方. 咱今儿个也就是它了.


28. 先瞧瞧菜谱儿, 嚯, 还真挺会呼悠人的!


29. 甭管怎么着, 里边儿请吧您那!


30. 进了听鹂馆一瞧, 嘿, 风景是挺不错.


31. 瞧这儿, 听鹂馆改古玩铺了.


32. 趁着等菜的功夫, 到院子里照几张相, 这点儿可是有些透着破败了.


33. 现在对老外已经没有特殊照顾了, 所以就都来听鹂馆吃大锅饭吧. (看着有点儿垂头丧气的样子哈. :-)


34. 菜上来了: 这是当年老佛爷菜谱上的吗? 看起来也就是些家常便饭罢了, 所谓的 "栗子面小窝头", 也就是用细棒子面, 加点儿糖篜出来的.


35. 服务员小姐在问: "嘿, 头儿, 咱们什么时候下班儿啊? 今儿晚上我有约会, 别让我再加班了行不行!" 头儿答道: ...... (对不起, 我没词儿了, 您自个儿接着往下编吧. :-)


36. 听鹂馆饭庄, 墙上的山水画, 瞧着挺舒服. (不像现在很多国画不讲究 "留白", 不管三七二十一, 非得把整个儿画面塞得满满宕宕的才算过瘾. 可我瞧着那些画儿, 觉得不透气儿, 憋得慌. )


37. 托奥运会的福, 天还真挺蓝.


38. 这一桌儿, 满打满算不到两百 RMB, 俩人吃了个肚儿圆. 此外还有, 领导还能与皇家宫女 (服务员装扮的) 合影留念. 说实话, 不算贵, 毕竟这属于黄马褂儿待遇啊!


39. 也是偷空儿照的, 听鹂馆饭庄里面的小院儿, 挺漂亮. (可惜, 这年头儿, 北京正宗的四合院儿已经被毁得差不多了! )


40. 插一张, 历史资料, 也是从网上抓来的, 1900 年的万寿山, 连远处玉泉山上的塔都还看得清.


41. 下午要去赴老同学的聚会, 就没有时间上佛香阁去登高远望了.


42. 同样的原因, 没时间荡舟湖上, 也没时间重温玉带桥的旖旎风光, 只好再从网上抓一张照片, 憧憬一下了.


43. 当长廊使人感到单调时, 到湖边领略一下水中的倒影吧.


44. 这也是从网上抓来的老照片, 是佛香阁脚下的铜亭, 正式名称叫做 "宝云阁", 高 7.55 米, 重两百多吨. 此照摄于 1900 年.


45. 皇家园林的风范


46. 雕梁画栋


47.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 《虞美人》


48. 石舫那时已不向游人开放, 我们却看见一个小姑娘在里面蹦蹦跳跳, 可能是走后门进去的吧?


49. 金璧辉煌的龙船


50. 荷塘秋风起, 枕畔松涛急.


51. 偷得半日闲, ...


52. 古朴的美


53. 龙船即将离岸.


54. 一条永远不能离岸的船, 据说耗去了大清帝国一大笔海军经费.


55. 颐和园, 听鹂馆饭庄院内. 苍松翠柏, 亭台楼阁, 是当年老佛爷享乐的地方.


56. 去龙王岛的船. 几块钱一位? 忘了.


57. 飞檐, 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象征之一.


58. 围墙上的万字纹饰



59. 去后山的小甬路, 曲径通幽, 柳荫宜人.


60. 满塘荷叶, 几曲粉墙.


61. 依依垂柳间现出一角古亭, 碧水粉墙边藏着两位佳人.


62. 这个牌坊很漂亮!


63. 看到这窗户纸的糊法儿, 我突然想起来, 如果是在东北, 那窗户纸是要糊在外面的, 不知道沈阳的故宫如何. (早年, 东北有三大怪: 窗户纸, 糊在外, 生下的孩子挂起来, 十八岁的姑娘叼着个大烟袋. 哈哈, 现在大概已经失传了.)


64. 不知道这个小院子里面, 当年是住的什么人.


65. 皇家园林, 气概不凡!
 

66.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 - "菩萨蛮:"


67. 皇宫内竟然也有如此幽静的所在.


68. "蝉噪林益静,鸟鸣山更幽."


69. 从网上再抓一张, 昆明湖雪景.


70. 换一个角度看牌枋, 别是一番趣味.


71. 苏州街, 也是从网上抓来的一张.


72. 一段曲折的小桥, 把我们引入后山.


73. 别有洞天


74. 六桥堤外的这一片湖水, 被称为 "西湖". 这一张也是从网上抓来的.


75. 龙船的那一边, 可以看到六桥堤.


76. 岁月无情


77. 1900 年的玉带桥, 是从网上抓来的.


78. 现在的玉带桥, 也是从网上抓来的.


79. 下次再见, 我心中永远的颐和园!


80. 同时, 也请朋友们永远记住我们的圆明园! (这一张也是从网上抓来的.)


谢谢观赏!

(原帖链接:

http://bbs.wenxuecity.com/beijing/3649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