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国际关系的三种模式
文章来源: freemanli012015-06-07 19:42:00
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种类,初略有三种,从原始到发达,依次为:
1、双输、同归于尽关系。损人不利己。
2、零和关系---损人利己,自私自利 ;或损己利人,大公无私。
3、双赢关系---利人利己,互相依存,繁荣共生。

马克思那种学院派出身的知识分子,倾向于把人际关系理解成零和关系,认定人穷是因为被抢、被剥削,富是因为抢、剥削。他们认定考虑自己的利益就一定损害别人的利益,或者考虑别人的利益就一定必须完全放弃自己的利益,基本上是一种对立关系。

所以被马克思主义精神感染的国家即使想搞好国际关系,最后都成了对立关系,打成一团。因为马克思教育出来的人都是认定你多我就少,或者你应该完全无私照顾我,这种思维的基色其实就是对立关系,所以共产国家才阶级斗争盛行,国际关系紧张,在零和思维中,即使一方强调大公无私,最终还都会颠倒过来变成损人利己,因为他的逻辑本来就不通。

如果取消这种对立的思维模式,不强求分别你到底是为了你还是为了我;转过来,从互相依存的角度看,就知道,明白人、智者设计的系统和所做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是要双赢、共生的。这个角度才能理解二战后美国帮助德国的道理所在。德国人不会抱怨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根本还是为了美国好。

现实世界中,越是落后野蛮的国家,人际关系越是趋向于双输或者零和关系,而能找到共生双赢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国家,才会越来越繁荣。
战争打来打去,或者人肉炸弹满天飞的地方,就是他们找不到一种比较理性、互利的生活方式。很多小地方的人,常常把人逼得“老子跟你同归于尽”,炸药炸公安局,这显然就是双输。稍微进化一点一点的,也只是零和关系,在零和关系中,人们还是无法明白共生繁荣的道理,结果就想用一种虚假的大公无私来代替自私自利,可是因为人们无法真正无私,最后还是实际上变成损人利己,共产国家都是从大公无私开始,到严重腐败自私自利终结,皆因其思维的套路是零和思路也。(当年重庆唱红打黑,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的思路,就是零和思路)。而发达国家之所以繁荣昌盛,都是因为人们能通过发明、发现好的社会契约,从而建立一种双赢的社会关系,例子比如专利法的建立。
--------------
如果再扯远一点,物质生活上如果说容易建立双赢关系的话,学术圈里有时候的竞争反而更容易变成零和关系,这是因为一种幻觉,就是学术成就通常要争第一的,而第一,只能有一个,一个定理只有一个人可以作为发明人,或第一发明人,人们为了争这个第一,本来可以有的共生关系,就会降格到零和关系,最典型的就是李政道和杨振宁。为什么?因为人们认为名声具有一种永恒的性质,人们为了这种伪永恒的名声,就要翻脸了。真正能从名和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只有解脱一种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