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
文章来源: freemanli012013-02-03 04:32:58


柯云路的《天才少年的十二把金钥匙》书中谈到的“专心”问题,非常欣赏。
我个人经过多年的来回探索折磨,认识到:
专心不仅仅是少年的问题,简直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你做事不专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做它,你边做边不专心,那不是边做边否定自己么?
不专心的人不可能是自信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做这件事。 也就是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力、抉择力、执行力已经先行否定了。这就把自己时刻置于自我否定的状态。
所以,专心还伴随自信带来的自尊自重。因此他就有权利有信心祈祷上帝十方三世佛护佑自己达成自己的愿望,也可以呼吁众生共助自己的愿望达成,不来干扰自己的愿望。因为他的理性已经和上帝佛菩萨一致了,知道自己在做对的事情。

这在佛教上讲,“信-解-行,信愿行”就是一致的,这就是说“心行”和“对智慧的理解”都一致了,这自会带来既定的结果。 

这里面有几个相关的问题:

1. 为什么必须专心?
2. 为什么我要专心在“这件事”上,而不是别的事情,也就是说,为什么这件事更值得做。
   * 为什么要专心在觉照上(佛教) 
   * 觉照,照什么。
   * 怎样才能靠近-实施觉照
   * 彻底了知“心的把戏”。心如巧幻师。
3. 如果不专心,会有什么结果。
   * 认识不专心的状态是个什么心理状态。
   * 不专心的时候,心在干什么?
   * 不专心能解决烦恼吗?于事无补还是于事有益?
4. 导致不专心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这些因素是
    1)应该并可以被解决的。
    2)应该并可以被忽略的。


几个相关的名词:
专心---全心全意---集中---concentration---focus---都摄六根---

行尽---决定---刹刹立心---轻柔无间---觉照---昏沉和散乱---自主---念住---以心观心---心的把戏---降伏其心(降伏其心,就说明那个“心”不是自己的真我)。

信、愿、行的一致---信、解、行、证的一致---明心---定慧不二---理想、目的、法门、相应---大目标是了解自己、小目标是了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