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影片《金陵十三钗》
文章来源: 乐闲人2011-12-30 06:01:32

昨夜,看了张艺谋的新作《金陵十三钗》。

       影片的前半部分看得大着急,几欲关机睡觉,想想这是被炒作已久的新片,还是耐着性子看下去,看看他究竟想告诉什么。直到那浓汁浓味的吴曲《秦淮景》在耳边响起和风情万种的裙妓在眼前摇曳,在极具美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的双重轰击下,这才稍稍有了点精神。事后想想总觉得别扭,南京保卫战和之后的屠城永远是中国人心痛,以这样一个沉重历史背景拍摄的影片中,出现秦淮群妓性感忸怩的画面,而恰恰又是作为战争残酷的对照物出现的,使人有囫囵吞咽下的东西里有苍蝇之疑惑。

       前半场为什么看不下去?因为它是假的,是凭空想象的编造。十五万国军没守住首都,导致三十万平民被屠杀,这是国人的心痛也是国人的耻辱,却偏偏出来一个英勇无比的教导总队的李教官,这个捏造出来的英雄,好比在麻子脸上点了一点胭脂,有人以此为美,美吗?我看丑死了。以虚假的捏造来掩饰国耻掩饰民国政府的虚弱和腐败,是旧朝遗少(有的就是当代精英)寻旧梦惯用的手法。如果当年南京保卫战的教导总队有十分之一李教官这样的英雄,那么历史肯定要改写,南京之战就会是日本侵略者的噩梦。而实际是十五万人的国军阻挡不了五万日军的进攻,一万多人的教导总队全军覆没,其中三四千人被日军射杀在长江中,情景惨不忍睹,而那恰恰是蒋介石精心培植的精锐部队。也许有人会说那是电影,不必当真的。问题是他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历史不应被歪曲,否则无法面对三十万亡灵。

       一个被屠杀了30万人的沦陷首都,一个群魔飞舞的城市,却有一块魔鬼刻意保留安全的地带(教堂),而这故事又被一些人数十年连篇累牍的宣传和赞美,起先是海外,接着是内地,现在又被大陆一流导演搬上银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怪异现象。他想告诉人们什么呢?是上帝拯救中华还是上帝的使者(神父)慈心如海?现在奇景又出现了,保护中华人民的(以影片中那群清纯少女为象征)除去神父外又加上了一群自愿献身的妓女,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事情怕没那么简单。说起妓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莫泊桑陛下的羊脂球,莫泊桑以羊脂球衬托有钱人的无耻。那么在这里影片制作者想用群妓衬托什么?制作者们也是一群有钱人啊!

       南京屠城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残暴的一幕,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一系列蹂躏中最为惨烈的事件。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残酷的战争为什么屡屡以中国大地为战场,造成了多少生灵涂炭?比如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而自新中国成立后,战争的凶神却一律被阻止在国门之外,这是谁的功劳?而这位为中华名族建立功勋的人却遭到一些精英的诋毁,其中包括这部影片的某些制作者。

       张艺谋的奥斯卡情结久已有之,却屡屡铩羽而归。当年《英雄》上映我就纳闷,以张的观念,他不会赞赏秦始皇,可他在那部影片里赞美了,确切地说他赞美的是秦始皇的统一大略,可惜的是好莱坞的评委没读懂其中的含义。仅过几次失败后,这次他又利用基督徒神父和奥斯卡影帝来做敲门砖。敲得开吗?我看悬。不是反映真正民族精神的东西不会有生命力,过度反映自己民族的丑陋,不会被他人尊重,落得的只能是他人的窃笑。一个以沉重历史题材为背景的影片,让一群妓女挠首弄姿招摇过市,发扬的绝不是人性的光辉,而是某些人的浅薄和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