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推行的三波土地改革(下)
文章来源: 小百脸2019-09-03 08:38:55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推行的三波土地改革(下)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格局: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和冷战,加上前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对于我们比较熟悉的中国周边而言,原本人多地少、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经济建设和转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狂热“革命”的意义。各个国家土地问题的发展模式大体有三种状态:
      
         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原有的地主-佃农那种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包括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以及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其结果是国家崩溃(中国大陆)或停滞(印度)或倒退(菲律宾)。解放前的中国农村,即使是小地主的生活,也如我妻子的大舅所说:“还没有现在咱们村的低保户过得好。”请参阅《【金沙江畔】之三:把酒话桑麻》。印度的贫穷与落后我在《我触感到的印度》中有所介绍。我们见到的比较肥沃的中南部和恒河流域,单位面积的农业产出不到今天中国大陆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这是印度农田:
 
贫苦农民的住房(这还不是最差的):
 
        由于菲律宾治安极差,我们没敢深入农村(哪怕是走马观花)。但马尼拉和宿务的状况已使我们望而生畏。这个曾经的东南亚头号阔佬现在以菲佣、毒品、贪污闻名。其原因甚多,但究其根源,恐怕和1946年美国大爷主动撤走(当时的菲律宾苦留无效)之前没有先把土地改革完成有直接关系。下面是我们旅馆旁边一家银行门口荷枪实弹的保安:

一场暴雨后的“水上市场”(这种景色在菲律宾天天都有):

     
    第二种模式是共产国家凭借暴力将土地收归国有,将农民以欺骗兼强迫手段纳入集体劳动和分配的国家-社员那样的类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包括毛中国、金北韩、胡越南等,红色高棉统治下的柬埔寨是其极端形式,时间极短。这种政权对社会的控制之全面和严密恐怕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法西斯可以比拟,因而在其初期还能显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希特勒德国也有过,请参阅: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1289067.html),它对生产力的破坏是温水煮青蛙方式的,故之寿命颇长、发现较晚、纠正也难。它造成的灾难远远超过第一种的封建主义模式,我们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包括苏联和东欧等此类国家后来的结局也都差不多,只有咱们东邻现在还在“激情燃烧”。全世界将它当奇葩,看热闹。

       第三种模式就是本文介绍的通过和平土改建立以自耕农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经营个体小农户方式。迄今为止以台湾土改和邓胡赵万集团的农村改革最为成功,为国家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粮食、原料、资金、和廉价的劳动力。海峡两岸的工业化因而有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也有类似经历,1949年6月李承晚当局制定《土地改革法》,由政府赎买地主土地,然后有偿出售给佃农,形成平均占地1公顷的家庭小农场为主的韩国土地所有制格局。在1950年3月和4月又接连公布了《农地改革法施行令》和实施规则,结束了土地改革。曾经是佃农的167万户农民成为了自耕农,不到2个月朝鲜战争就开始了。此时占韩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却已植入了主人意识,成为他们树立和大韩民国体制一体感的决定性的契机。 金日成在说服斯大林同意发动战争时向他保证(只要朝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一次装甲攻击,南朝鲜人民就会立刻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战争在几天之内就能胜利结束)证明只是一厢情愿;甚至当北韩占绝对优势的军队已经将联合国军压缩到釜山周围、洛东江东岸南北長約160公里、東西寬約80公里的一小块長方形地帶時,被占领区也没有出现南韩人民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面。美军一在仁川登陆,北韩军队立即崩溃。韩战结束后,土改成果也成为朴正熙政府时期工业化的基础。下面是上世纪我们在南韩农村游览时的菲林照片翻拍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一个人多地少、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而言,要富裕、要发展工业化、要崛起,第一步得让耕者有其田,让农民和市民先吃饱饭,然后再做其他梦。毛以土地问题先赢后输,蒋以土地问题先输后赢,邓吸取了毛的教训反其道而行之,笑到最后。历史的大戏就是这么一幕幕演下去,永无休止。我们吃瓜的观众不用愁没有连续剧看。
     亚洲地区农业规模化经营是一项比很多人想像的困难得多、漫长得多的工程。迄今尚未有成功先例(条件最优越的日本自1961年颁布《农业基本法》开始着手。到2015年已干了55年,但在都府县地区,80%的农业经营体的经营规模还在2公顷以下;即便在北海道地区,也有57.6%的农业经营体的经营规模在20公顷以下。)我希望并朦胧觉得:中国可能会是第一个成功的国家,但也需超过一两代人的努力。
     
     本文是几天前看到习近平颁布第三十二号主席令有感而发,匆匆写就。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取得预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