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禅 – 天籁
文章来源: yfz94652011-11-27 10:53:42

艺术的禅 天籁

 

笔者曾经说过,艺术的深处透着禅。这是因为艺术感受缘于直觉。而美是存在于我们感性知觉里诸形式关系的整一性。它联系着感性知觉的最深处 ,即“心”。当艺术接近完美,就可能触及到“心”的层次。那时,一个艺术作品就有禅的韵味。因为这个作品能使人感受到“心”的存在。音乐里的天籁之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很多年前的一个下午,笔者骑马赶回驻地。近黄昏时,绚丽的晚霞映照在天边。受美景的感染,笔者下马步行。忽然,戈壁的深处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也许同受景色的感染,那位女牧民正放歌纵情。歌声中没有语言文字,曲调随意而优美。这歌声真透人心。被这歌声与美景深深震撼,笔者人生第一次体验天籁之声。当时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凝固了。这是一件永生难忘的事。当时笔者年仅十七岁,对天籁之声来自何处一无所知。然而几十年后,当笔者在禅修有深入时才明白什么是天籁。那是在几年前笔者禅修中身心渐渐轻松下来,并感到一种内心的愉悦。一天,笔者在散步,这种愉悦又涌上心头,而且有一种想歌唱的感觉。但又感到在这种愉悦中,唱任何歌都会很乏味。于是笔者当时做了一个实验。即开始唱,但不给自己任何唱的内容。出乎意料,笔者发现唱出来的曲调非常动听,而且有一种触动“心”的感觉。突然,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天籁之声。自己的歌声与那时听到的天籁之声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是动听,且真透人心。原来,天籁来自于我们的“心”。人们只所以将它称为天籁,是因为它不可能由头脑创作。索朗旺姆称它为“仿佛从天堂飘下来的声音”但通达天堂的门却是我们的“心”。“信天游”实际上就是“信心游”。后来,听过萨顶顶的歌。感到她的歌也有“心”的内容。一些内蒙古的长调也是如此。

笔者不懂音乐理论,但非常喜欢古典音乐。自从那次天籁之唱后,笔者对古典音乐的感受起了变化。因为笔者已经能清晰地感受到古典音乐中“”的内容。以前,自己喜欢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因为他们的作品富有激情与深情。现在,笔者更喜欢肖邦与莫扎特。因为他们的作品有一些“心”的内容。音乐中“心”的内容有几个特征。它们是圆润,自然,愉悦,没有意向且不重覆。它像一缕清泉流过心田。如果在这里边加一点点意向,那就成为“情”的内容。马思聪的思乡曲非常优美,但它不是“”的内容。它契合了人们怀旧与思乡的情感,以至于产生美感。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乐也有一段思乡的曲调。那就很接近“”的内容。只有出自“心”的音乐,才能打动我们的心。而带有“情”的音乐,只能使我们激动与伤感。除此之外,音乐中还有“思想”的内容。瓦格纳的音乐就像在写文章。贝多芬更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他的第三,第五,第六 和第九交响乐是“思想”音乐的极致。

欣赏“心”的音乐,会感到润与悦。欣赏“情”的音乐,假如不在意,会感到有点“涩”。假如在意的话,就被作者的意向带入情感世界。而欣赏“思想”的音乐,如果作品水平一般,会感到有点“烦”。好的“思想”音乐会使人有和谐的感觉。艺术欣赏因人而异。以上只是笔者在非常静时欣赏音乐的感受。但禅修体会告诉笔者,艺术的真谛在于“心”。它与禅有相通之处。音乐里的天籁具有禅意。其他艺术如果到了深处也是如此。笔者想象,在禅修者用功之时,听到“心”的音乐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