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经》到“心”
文章来源: 御树林枫2011-12-17 15:38:59

回复中胡呲了两句,害得月朗姐姐( zqy68 )又花时间在《 《易经》的魅力 》博文中加入了许多对自然界和生活的体会。我和她是从讨论“心学”认识的,我觉得她的很多高论与《易经》有关。月朗姐姐有着学儒之人特有的谦和,认为很多来自《易经》的中华理念早就融入我们的血液。说得极是。匆忙著笔,以谢月朗姐姐。

就先说说我读过的有关《易经》和“心学”的文字。 《易经 •系辞上 》中有“圣人以此洗心”的描述,基中涉及到了“心”,反映著《易经》对“心”的深刻意蕴。《易经 •系辞下》中还有易之“能说诸心,能研诸虑”的总结,《周易折中》释其本义为:“‘说诸心’者,心与理会,乾之事也。‘研诸虑’者,理因虑审,坤之事也。”

卦与象是《易经》的精髓;“意”与“情”都由心构成。
《易经》坎卦中的“心”义及其原型性的内涵,为后世发展的心学奠立了基础。李舜臣曾经评注说,“作《易》者,因坎离之中,而寓诚明之用,古圣人之心学也。”《易传》中所发挥的“天地之心”,如复卦之“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所主张的“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如咸卦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所提倡的“君子立心以恒”,如系辞之“君子安其身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便是心学的最初形态。反对“理学”的心学大家王阳明说“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 “ 理 ” 。他认为 “ 理 ” 全在人 “ 心 ” , “ 理 ” 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再说说从 《易经》到中医基础理论到微生态的平衡对立。 “ 医易同源 ” 就是对医的理论基础是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相通性的一种客观认识。《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易经》的 “ 天人合一 ” 和 “ 阴阳二气消长 ” ,并在中医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发挥 。 中医学 “ 天人合一 ” 的整体观,对微生态学中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观 点是一致的。 中医学 从整体观、平衡观的角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 组织 器官 ,在结构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沟通,不可分割的 ; 在功能上相互协调 ,彼此为用 ; 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并且,人和 自然 环境是一个整体,人在能动地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著自身稳定的机能活动 。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并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谓之 “ 人与天地相应 ” 。中医阴阳学说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对立统一性,同时又是相互制约,双方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棵植株或一个动物体最佳状态时有益菌占优势,结构合理、功能协调,这就是微生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失调,就产生各种病理状态,用微生态制剂的补充有益菌,改微生态条件,恢复平衡,这就是 “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 。

月朗姐姐是一字一句敲的,我是稀里哗啦考的,惭愧。。。


请点击“对家暴说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