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女人”的话题触动了谁的神经?
文章来源: 东风飘2012-01-04 04:55:23

(前语:两篇有感而发的关于“优雅女人”的小品文都受到了一些质疑、不满、甚至不太优雅的人身攻击,甚感疑惑。因此在阁下阅读本文前鄙人特此声明:在下不才,有兴趣舞文弄墨以文会友,当然不怕批评,放在这里就是让大家评头论足,善意的批评全盘照收,尽管有些不那么喜欢。不太善意的批评也请使用比较优雅的词语,免得精神污染玷污大家的眼睛。)

今年入冬以来,北京的大雾、空气污染指数、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一再成为国内外舆论的焦点。这让我们想起百年以前被称为“雾都”的伦敦。当时的工业大国、世界强国大不列颠的首都同时也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可是经过长期的治理,今天的伦敦已经没有了“雾都”的前缀,而蓝天白云则成为一种常态。生活在西方的我们面对国内超长的经济发展速度,我们现在只能常常自嘲的夸耀我们在这里的自然环境。

其实能够吸引我们生活在西方的另外一个要素则是这里的社会文明程度。我们不否认这里依然还有小偷流氓,强奸杀人也时有发生,甚至“小流氓”也时常也会骚扰一下社会,但是与百年以前我们从狄更斯描述的那个时代的英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今能够体会到的这里的社会文明程度依旧是目前世界上比较优秀的社会文明。这种社会文明不仅仅表现在他的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也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温文尔雅、礼貌、秩序以及我们可以看到的各种生活小节。因此优雅是这里生活中常见的形态,互相礼让、无处不在的谢谢、Sorry会让我们感到生活的随意和精神的舒适,这似乎不是我们提倡一下“新生活运动”、五讲四美、八荣八耻就能够达到的程度。

就像北京的大雾现象可能需要一个治理过程一样,中国的社会文明的进步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进步过程,不仅仅是民主的进步需要逐步渐进的一个过程,日常生活的文明进程也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多年备受批评的随地吐痰现象在大城市似乎有了好转,但是依旧无法杜绝。这几年车辆增加了,但是不太文明的开车举止似乎又成为让人心烦的现象,乱窜道、超速、酒后驾驶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麻烦,连韩寒都对强光灯现象感到无可奈何。国内来的朋友在看到西方的驾驶现象后无一不连连感叹。因此社会文明是每一个人都渴望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我相信没有人会对一个乱糟糟的社会秩序感到惬意,除非那些唯恐天下不乱之徒。

回到“优雅女人”的话题,目睹某些不优雅的现象,感叹一下“做优雅的女人”,这个话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应该是一个让人不舒服的话题,如果有些话语用词不当,某些说法略显突兀,那也是观点之争、水平之争而不应该成为被嘲讽或者攻击的理由。但是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自然令人愕然。

让女人成为优雅的女人也是一个渐进文明的过程,优雅不是像容貌一样与生俱来,优雅的举止不分容貌的美丑。如果凤姐不是以丑为美、以无知装高深,她也不应该受到粗暴的对待。因为在文明社会,无论长相如何每个人的人格在精神上是平等的,即使残疾、即使丑陋。所以我们谴责拿残疾人取笑、我们蔑视以貌取人。上天赋予我们生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自由飞翔,我们为此而奋争、而进取。

优雅不是取悦于男人的伪装,更不是征服男人的手段。优雅应该是女人自我追求的一种境界,是对文明的一种敬畏,是自我人生追求的一种精神升华。

女人不能拿我行我素来为自己的不优雅行为而开脱,优雅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意义上不断进取的一个过程。在英国,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或单独,或相依,尽管他们步履蹒跚,尽管他们满脸沧桑,但是他们依然西装革履、长裙飘飘、神采奕然。我们已经无法说他们美丽漂亮,但我们可以说他们优雅依旧。

我们无法为优雅做一个定义,因为这实在无法以数学的精准给出确切的含义,由于笔者的才学浅陋,同样无法像培根那样写就一篇《论优雅》的传世之作。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男人,满怀让世界更美好的质朴愿望,满怀让所有女人更加文明而优雅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一丝感性,让我用法国时尚界泰斗——热纳维耶芙·安东丽·德阿里奥夫人所著的那本《优雅》的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优雅是一种和谐,非常类似于美丽,只不过美丽是上天的恩赐,而优雅是艺术的产物。优雅起源于何处是很容易追溯的。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

愿天下女子都优雅的生活吧,粗俗不属于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