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灭门血案看博弈的对抗与合作
文章来源: 东风飘2011-08-18 03:04:33
笔者网文《驳老游:灭门案的警示意义》后面,网友cse378留言称此案是一个“双输的案例”。此话不假,其实延伸一下这个观点,也许是这个案件对于现实社会的另外一个警示意义。

这个地球自从猴子变人以来,人类之间的博弈就没有停息过。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自不用说,从弓箭长矛到火枪火炮,伴随着刀光剑影和生灵涂炭,这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博弈,没有例外;体育竞技也是一种博弈,但是这种博弈虽然不是你死我活,但最后却只能有一个胜者。这种颇有刺激的对抗性的竞技能引起人们极大地竞技热情。因此这种非合作的博弈是一种必须分出胜负的“零和游戏”,一方的胜利必然伴随着另一方的失败。

感谢经济学大师纳什,就是电影《美丽心灵》中那个主角,提出了合作博弈的理论,其最著名的博弈模型“囚徒困境”提出了合作博弈的理论,从此有了“双赢”和“双输”这种概念。“囚徒困境”这个模型揭示了对抗还是合作、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等涉及人类社会和经济诸多问题的理论探索,因此纳什以及后来补充、扩展这种理论的一批经济学家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囚徒困境模型引申而出的还有“斗鸡博弈”、“智猪博弈”等,其中“斗鸡博弈”是讲两个人举着火把从一个独木桥两边同时前进到桥的中间,下一步怎么办?如果两个人都不顾一切的前进,必然是两败俱伤,就是“双输”;所以一方的退却是明智之举;如果双方携手合作、互相帮助通过独木桥,不就是“双赢”吗?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在经济交往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市场的竞争,这种博弈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但是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前几年在英国旅游市场,两家做散客英国旅游的公司为了争夺市场,打开价格仗,这就是典型的对抗性博弈。结果两家把价格都压倒了极限,广大的游客确实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两家公司的获利必然是降低了。假如两家公司都不降价,实行合作博弈,这块市场应该是刚性的,两家的获利肯定是增加的。

回到这桩灭门案,每个人或许都会汲取到一些教训。商业合作,应该抱着合作博弈的态度,既要有诚信意识、契约精神,遇到问题又要有适当退却的明智,这样才不失为聪明的精明。

这个案子在长达十年的纠纷中,其实有很多获得和解的机会,但是双方都没有把握住机会。对于被害方而言,信守契约、服从一审判决都是了却冲突的机会;对于嫌犯一方,适当退却,止损于有限钱财,也不会有今天这种局面。

愿人们从这桩血案汲取教训,这也不失为此案对于社会的另外一种警示意义,你说呢,老游?

(本文发于2011年6月2日《人在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