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德奥自驾游(3):浪漫之路--从罗腾堡到新天鹅城堡
文章来源: aranjuez2012-11-13 19:46:40

浪漫之路(Romantische Straße),是德国旅游公司在战后为了吸引游客,推广巴伐利亚旅游业,而发明的一条旅游线路。北起维尔兹堡,南至菲森,全程350公里,沿途有许多历史古迹和充满德国风情的小镇。浪漫之路上最为知名的景点,当属北边的罗腾堡和南端的天鹅城堡。

罗腾堡位于巴伐利亚州西北部,陶伯河畔的山丘上,离浪漫之路起点维尔兹堡不过60公里。德国一共有三个叫罗腾堡的小镇,最著名的就是浪漫之路的这个,德文的全名是Rothenburg ob der Tauber,意思是“陶伯河上的红色城堡”。罗腾堡拥有保存完整的古城墙和建筑,以及良好的旅游设施,是体验中世纪风貌和浪漫情调的最佳选择。二战当中,罗腾堡没有遭受大规模的破坏,应该归功于双方。为了保护这座古城,美军指挥官下令不要使用大炮攻城。而守城的德军指挥官则拒绝执行希特勒死守到底的命令,开城投降,使这座古城免遭涂炭。

我们依旧是傍晚时分到达,晚饭去了旅馆推荐的一家English Speaking的饭馆,不推荐。晚上LD休息之后,我一个人到城里逛。9点过后,街上几乎没有什么游人,只有市政厅前的广场上跟随夜巡人的两拨游客。我想过去拍两张夜巡人的照片,可每次举起相机,那两个都把头扭到一边,或是用手里的武器把脸挡上,也太小气了。还是去拍几张夜景吧。

1. 夜幕下的市政厅(Rathaus)。



2. 一会儿下起了小雨,雨夜里的步云莱小广场(Plönlein)。步云莱,名字翻译的真有诗意。



夜里的那场雨让我直担心第二天的天气。早上起来。竟然出了太阳,真是运气不错。

3. 清晨霞光中的古城, Röder Arch and Markusturm就在我们住的旅馆旁边



4. 罗腾堡老城的东门略得门(Röder Tor),是老城保存最完整的城门。大门两边是岗亭和收税站。



5. 罗滕堡经典照---步云莱广场。一左一右两座塔楼分别是Siebers Tower和Kobolzell Gate,建于14世纪。



6. 罗滕堡中心广场(Markt Platz)上的市政厅(Rathaus)和市议员酒馆(Ratstrinks?tube)。市政厅后半部分是十四世纪的哥特风格建筑,包括那座65米高的塔楼。前半部分是文艺复兴风格,是十六世纪增修的。



7. 市议员酒馆建于1683年,当年议员们散了会就在这儿喝两杯。顶部的钟楼和窗子里的机动木偶是1910年增建的。白天每隔一小时,窗户里的木人都会表演当年罗滕堡市长豪饮解城围的传奇故事。



8. 爬到市政厅的塔楼上,可以鸟瞰罗腾堡的红屋顶。这个塔楼很有意思,下面的入口处没有人售票,直到筋疲力尽爬到塔顶,才见一位胖大妈端坐在塔顶的小屋里。不知她每天至少上下一趟以上,怎么还能保持发福的体态。



9. 市中心广场另一侧的圣乔治喷泉和老房子。



10. 城墙下的格拉赫铁匠铺(Old Forge)。



11. 老城西端的城堡门(Burg Tor)。这里曾经有一座城堡(Hohenstauf?en Castle)毁于1356年的地震,现在只剩下这座城门。



12. 城里有几家博物馆,LD去参观了这所玩偶玩具博物馆(Puppen und Spielzeugmuseum)。



13. 礼品店里的一座座布谷鸟钟。整个罗滕堡给你的感觉就像一张完美的画片,每一座房子都是经过精心布置,每一家商店的橱窗都是刻意安排的。虽然是那么完美无缺,可总觉得有点过于工巧,失之自然吧。



14. 罗腾堡特产的甜食:雪球(Schneebäll?e)。以前Bellio和其他网友介绍过。我们买了一个巧克力风味的,一个榛子风味的。尝试的结果,比想象的要好,味道接近Donuts但没有那么甜,特别是榛子味的相当不错。唯一的问题是,拿着比苹果还大的雪球,不知如何下嘴,就那么抱着啃。后来发现比较文雅而容易的吃法是掰碎了吃。



15. 再介绍一下我们在罗滕堡的家庭旅馆Hotel Spitzweg,是Rick Steves'书上推荐的。由一座五百多年历史的老宅改建,进出城很方便,旅馆后院有停车位。店主人是个挺和善的老头,很爱跟客人聊天。



16. 我们的房间,古色古香。



17. 据旅馆的介绍,Hotel Spitzweg得名于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画家和诗人Carl Spitzweg,是他“发现”了罗滕堡的美丽并介绍给世人。这是我们在慕尼黑美术馆看到的一幅Spitzweg的作品“穷吟图”,那个穷酸诗人不知是不是他自己的写照。



丁克斯比尔(Dinkelsbüh?l)是浪漫之路上另一个小镇,离罗腾堡只有半个多小时车程。小城也很cute,但游客比罗腾堡显然少了很多。我们把车停在城外,走进城里逛了一圈,前后花了不到一个小时。

18. 沃尔尼茨门(Wornitz Tor),很漂亮的一座城门,不输罗腾堡。



19. 十五世纪的圣乔治教堂(St George Münster)。



20. 镇中心广场,其实就是一条马丁路德大街。这一排德国风格的房子很有特色。



21. 其中第三间就是德国之屋(Deutsches Haus),号称是德国最古老的木屋,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以前是Drechsel-D?eufstetten?伯爵的产业,现在是家旅馆。



22. 街对面的这栋房子上画着市长女儿救城的故事(故事很多人都讲过,我就不重复了)。有趣的是罗腾堡,丁克斯比尔都有类似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带在三十年战争中,都曾被外国军队入侵占领,想必蒙受了不少损失许多耻辱,因而编了这些故事,自我安慰一下也未可知。



23. 墙上夜巡人的塑像。



乌尔姆不属于浪漫之路,也不在巴伐利亚而在邻州巴登-符腾堡。当初在计划这一天的行程时,初始方案是沿浪漫之路一路南下,经过Nördlingen,Augsburg,Landsberg到菲森。不过看了乌尔姆的介绍之后,决定放弃浪漫之路其余的小镇,绕道乌尔姆,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教堂,还是爱因斯坦的出生地。

建在多瑙河畔的乌尔姆,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854年,1181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座自由城。由于乌尔姆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几条重要商道的交点,从中世纪起,那里的手工业和商业就十分发达。二次大战中,乌尔姆也未能幸免,百分之八十的城市建筑毁于战火,所幸的是,乌尔姆大教堂未受损坏。战后,乌尔姆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和工业中心。

24. 乌尔姆市中心广场。



25. 乌尔姆大教堂,1377年动工,前后修建了六百多年,直到1890年才完工。教堂的钟楼高161.5米,是世界最高的教堂建筑。乌尔姆教堂虽然高大,但是在宗教界地位并不高,连主教堂都不是,来参观的游客也不多。大教堂看上去好像一座准备发射的航天飞机。



26. 大教堂前广场上的柱子和喷泉。



27. 古典与现代的对比:文艺复兴风格的乌尔姆市政厅和玻璃金字塔型的图书馆。



28. 市政厅上的天文钟是1520年修建的。



29. 市政厅墙上的壁画原作于16世纪,二战之后修复。



30. 多瑙河畔的乌尔姆。



离开乌尔姆,傍晚时分抵达浪漫之路南端的小镇菲森(Füssen)。菲森小镇本身没有太多旅游价值,但因为临近天鹅城堡,来天鹅城堡参观的游客很多会在这里停留。我们当晚住在菲森镇中心的Hotel Sonne,这家旅馆的位置,服务,设施都很不错。

前几天尝试的旅馆推荐,都不尽人意,在菲森的晚餐决定换个花样。LD在网上找到TripAdvisor排名第一的意大利餐馆Ristorante Pizzeria il Pescatore,过去以后,果然客满。餐厅内的桌子都坐满了,我们被带到室外,还要和另一位顾客拼桌。

同桌的是一位德国小伙子,等餐的功夫大家聊了起来。小伙子来自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地区,在美国的北达科他上过两年高中,英语说的不错。他现在在奥地利第洛尔山区一家Resort当厨师,那里离菲森很近,所以经常跑过来吃个饭什么的。在德国吃饭碰到了一位德国厨子,LD喜出望外,忙不迭地向他请教德国有什么好吃的。小伙子问了我们的行程,回答说,在巴伐利亚除了猪肘香肠也没什么可吃的,连他过来都吃意大利餐。要找德国的美食,得去他的家乡卡尔斯鲁厄,那里有猪肚牛肚做成的熟食,听着很对我们胃口。另外德国北部的沿海地区,出产很多海鲜。我们说以后有机会一定去那边看看,不过在美国我们假期不多,比不了欧洲。小伙子说,也不尽然,确实不少欧洲人一年有很多休假,但是也有很多人像他一样,一周经常工作六天甚至七天。


听我们这儿聊得热闹,旁边两桌游客也加入进来。一桌来自明尼苏达,离小伙子曾经住过的北达科他很近,那里居住着不少德国人后裔,讲话都带德国口音,一张口“呀”,“呀”的,像电影Fargo里演的。另一桌和我们来自同一个城市,在菲森住同一家旅馆,第二天在天鹅城堡又碰上,算是有缘。

31. 晚餐,意大利拼盘。



32. 主菜焗海鲜意粉(Baked Seafood Pasta),好大一盆,一端上来,邻桌都纷纷来看。大家一致认为,这两人份多得足够四五个人吃。味道非常好,就是分量太大,实在吃不完。



33. 第二天早晨,在菲森小镇上逛了逛。这是镇中心的小广场,上面的城堡(High Castle)以前是Augsburg主教的夏宫。



34. 镇上的小教堂(St. Mang's Basilica)。



从菲森开车到天鹅城堡所在的小镇施万高(Schwangau),只需几分钟时间。用巴伐利亚联票和网上的预订函,换了新天鹅城堡的参观券。

35. 旧天鹅城堡(Hohenschwangau Castle)就在施万高的山坡上,里面就不去看了。



36. 从山上俯瞰旧天鹅城堡。



37. 掩映在湖光山色中的施万高和旧天鹅城堡。



38. 离我们入堡参观的时间还有将近一个小时,先坐班车上山,去玛丽安桥。玛丽安桥建在天鹅城堡的南面的Pöllats峡谷之上,从桥上远望新天鹅城堡,美景令人难忘。



39. 拉近一点再来一张。



40. 从玛丽恩桥上看到的巴伐利亚田园风光。



41. 从玛丽恩桥下来,走十分钟,就到了城堡的大门(Gate House)。



42. 大门背面。



新天鹅城堡(Neuschwanstein Castle)是路德维希二世在巴伐利亚修建的三座行宫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一座。路德维希二世从小就喜欢日耳曼古代的那些神话传说,幻想自己是里面传奇骑士。少年时期在旧天鹅城堡居住的经历,使他对施万高一带的山区非常熟悉,更激发了他日后兴建“梦幻城堡”的愿望。1869年,登基不久的路德维希二世,就下令开始兴建。直到他去世的1886年,内部只有三分之一的房间完工,路德维希二世自己,只在里面住过172天。

路德维希二世去世后六个星期,城堡就卡是对外开放,接待游客。现在新天鹅城堡已经是巴伐利亚最热门的景点,每年来访的游客有一百多万。

43. 城堡的外观采用了罗曼风格和哥特风格的混合,白色的石墙,配上蓝色的屋顶,的确是简洁而又浪漫。



44. 城堡正面。



45. 城堡正面细节:圣乔治屠龙和圣母圣子。



46. 城堡内部是装潢采用了拜占庭风格,混入一些摩尔元素,色彩艳丽夸张。偷拍一张国王的书房。墙上的壁画是“唐豪塞”里的场景。



参观完新天鹅城堡,我们没有在施万高小镇多做停留,就直接上路了。沿着风景如画的巴伐利亚17号公路,向北不到二十公里,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座十分美丽的小教堂。维斯教堂(Wieskirche)本是巴伐利亚乡村一所无名小教堂,1738年教堂出现了神迹,据说一座木制的耶稣受难雕像流出了眼泪,一传十,十传百,前来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为了接待众多的信徒,1745至1754年间,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多米尼克·齐默曼(Dominikus Zimmermann)主持设计,将原来的小教堂改建为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教堂。齐默曼出自建筑世家,和他哥哥约翰·齐默曼(Johann Baptist Zimmermann),代表了当时一个建筑流派Wessobrunner School,维斯教堂就是他们的传世杰作。其中内部精美的雕刻,石膏装饰和壁画,可谓南部德国巴洛克教堂的典范,198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7. 维斯教堂。草地上的这几头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牛。



48. 教堂的中心是个椭圆形的大厅,由16根柱子支撑。白色的墙壁配上花样繁复的描金石膏花纹,齐默曼兄弟将洛可可装饰哦繁复豪华推向极致,难怪这座教堂的大厅被誉为“上帝的舞厅”。



49. 穹顶上的壁画出自约翰·齐默曼之手。



50. 宣讲台精美的雕饰。



51. 管风琴。



参观完维斯教堂,浪漫之路这一段旅程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要绕到山的另一面,参观路德维希二世的另一座行宫,林德霍夫宫。

下集预告:林德霍夫宫,彩画小镇,国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