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西班牙之旅:(四)托雷多及阿岚胡埃斯
文章来源: aranjuez2011-06-18 23:29:28

在美国呆久了,就差不多和老美一样孤陋寡闻。说来惭愧,最早知道的托雷多(Toledo),是从John Denver的Saturday Night In Toledo, Ohio这首歌里听来的:


Saturday night in Toledo, Ohio,
is like being nowhere at all。


。。。


这里的托雷多,是俄亥俄州的一个小城,并非西班牙的名城.俄亥俄州虽然有点红脖子,偏偏喜欢起外国地名。除了拖雷多,还有都柏林(Dublin),广东(Canton)等等。


查了资料,原来托雷多一千多年前就曾经是西哥特王国的京城,后来又做过一段西班牙王国的首都,比马德里的历史悠久的多。起码是洛阳开封的量级。堂堂托雷多,到了美国就成了“哪儿都不是”了。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托雷多就是塔拉哥纳西班牙行省的行政贸易中心。西罗马帝国被哥特人灭亡之后,西哥特王国定都于此。公元8世纪,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托雷多成为科尔多瓦哈里发治下的一个重镇。由于哈里发较为宽松的宗教政策,这里成了三教聚会之地。穆斯林与基督教徒和犹太人比邻而居,大家算是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在欧洲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公元1085年,卡斯蒂亚国王阿方索6世攻陷托雷多,标志着基督教光复(Reconquista)的开端。基督教夺回托雷多之后,一段时间内对城里居住的穆斯林和犹太人也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直到十五世纪末,才开始大规模驱赶穆斯林和犹太人。所以托雷多城里至今还保留了一些相对完整的犹太教堂(Synagogue)和清真寺(Mosque)。


十六世纪,托雷多作为卡斯蒂亚王国的都城,实际上也就是西班牙的首都。托雷多城三面环水,依山而建,地势易守难攻,可同时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随着西班牙的统一,以及哈布斯堡王朝的入主,托雷多作为都城已经和西班牙作为大国的地位不太相称。1561年,哈布斯堡王朝第二代君主菲利普二世迁都马德里,另起炉灶。托雷多从此衰落下来,几百年来没什么发展,不过倒也因祸得福,中世纪老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托雷多老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老城区,托雷多规定老城不准建新的建筑,就得建筑也只能整旧如旧。老城区的街道还都是鹅卵石或石块铺成,纵横交错,曲折蜿蜒,高低错落。有的地方窄得连车都无法通过。我们的旅馆位于老城中心,一路开过来,对于我们开惯了大马路的美国司机真是一种考验。幸亏租的是自动车,要是换成手排挡车,困难程度又要增加不少。所以我的建议,去托雷多尽量不要开车。有车在老城区里也没什么用,基本靠走。因为是山城,好多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很难定方位,特容易迷路,和威尼斯有点像。基本上不迷路的,到了托雷多,头两个小时也搞不清方位。而且两点之间看着不远,真走起来要远得多,因为尽走弓背路。


我们是傍晚时分从塞哥维亚到达托雷多,住了一夜,第二天下午离开,总共不到24小时。托雷多的景点多,杂而分散,不象其它城市,缺乏主要的看点。比较重要的景点有主教堂(cathedral),要塞(Alcazar),Santa Cruz Museum,犹太教堂,老城门。


托雷多主教堂(Toledo Cathedral),由费尔南多三世(圣费尔南多)1226年奠基开工,直到1493年才完工。教堂为哥特式,长120米,宽60米。这是教堂的正面,对着市政广场。左面的钟楼高92米。



教堂内部:唱诗班的椅子由胡桃木雕成,一共有35把。每一把代表西班牙的一个城市,椅背上精心雕刻着这个城市发生过的一个历史事件,比如“格拉纳达的陷落“。



教堂里有一个很不错的博物馆(Cathedral Museum),收藏了很多西班牙画家的作品,包括格里科(El Greco), Murillo,Zurbaran.可惜不允许照相。


El Transparente,巴洛克风格的祭坛,镶金的大理石雕刻。阳光从上面的天窗投射下来,营造出一种神灵般的祥和。



托雷多要塞(Alcazar of Toledo)。最早是罗马人的一处宫殿。中世纪时由阿方索六世和十世扩建为要塞,有军队驻扎。十九世纪改成军校。西班牙内战期间,这里是国民军的据点,被共和军围困了几个月。久攻不下的共和军绑架了守城司令莫斯卡多十六岁的儿子路易斯,试图胁迫莫斯卡多投降。路易斯在城下哀求:“爹,在不投降他们就要枪毙我了”。莫斯卡多回答道:“那你就把灵魂交给上帝,高呼国王万岁,像个英雄一样壮烈吧”。威逼不成,共和军处决了莫斯卡多的儿子。被激怒了守军更加拼死抵抗,加上要塞修建的确实坚固,共和军一次次猛攻也拿不下来。强攻不行,共和军又挖地道埋炸药,企图炸开一个缺口。可要塞实在是太坚固了,虽然炸坏了一部分城墙,可还是攻不进去。最后终于佛朗哥的援军赶到,国民军里应外合,反败为胜。这也成了内战的转折点。战后为了纪念这场战斗,佛朗哥政权把要塞重建。现在,要塞的一部分变成军事博物馆。



桑塔克鲁兹医院博物馆(Museo-Hospital de Santa Cruz)。博物馆陈列着中世纪的挂毯,瓷器,绘画。其中有格里科(El Greco)著名的“升天图”(Assumption)。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那部分修复不开放。


摩尔式(Mudejar)庭院里陈列了许多摩尔人和犹太人的墓碑。



圣胡安皇家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为庆祝1476年战胜葡萄牙的阿方索五世而修建。



精雕细琢的回廊和庭院。



Mosque of Cristo de la Luz 建于公元999年,是仅存的摩尔人统治时期的清真寺。传说阿方索六世光复托雷多,入城之后,行至清真寺前,座骑双膝跪地,不肯前行。后来发现清真寺的前身是西哥特时期的教堂,于是将清真寺又改回成基督教堂。托雷多光复后第一场弥撒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桑塔玛丽亚白色犹太教堂(Synagogue Santa maria la Blanca)。欧洲保存最好的犹太教堂。因内部的白色墙壁而得名。马蹄形的单拱是摩尔式的建筑风格。



Synagogue El Transito 十四世纪的犹太教堂。现在是犹太文化博物馆(Sephardi Museum)。 Sephardi是指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讲西班牙语的犹太人。


教堂内阿拉伯风格的装饰,上面刻着希伯来文的铭文和基督教卡斯蒂亚-里昂王国的徽记。三教文化融合的标志。



格里科(El Greco)故居博物馆。格里科是托雷多城第一大名人,十六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画家。格里科不是西班牙人,1541年出生于希腊。格里科不是他的真名,而是绰号,意思是“希腊人”。早年曾在威尼斯学画。1577年来到托雷多,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后半生。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都是在托雷多创作的。格里科的画风非常独特,他的笔法夸张,人物线条变形扭曲,在当时至少超前两百年。对后来的画家特别是现代派的影响很大。



太阳门(Puerto del Sol)



比萨格拉门(Puerta de Bisagra),托雷多城的正门。



托雷多城的特产,Damascene手工艺品。工艺源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是指在铜铁器上用金银镶嵌出各种装饰花纹,类似中国的景泰蓝。



当地特色甜点Mazapan。用果仁蜂蜜蛋和面粉制成,很好吃。这家店好像挺有名的,在San Tome大街上,还有自己的网页。我们在橱窗前看的口水直流,进去每样买了两块。最右边的两种最好吃,包在外面的分别是杏仁和松籽。价钱比肉贵,每公斤36欧。点心吃完就饱了,晚饭也免了。



城外的圣马丁桥,桥下是塔古斯河(Tagus River)。



一定要到城外的山坡上,从那里俯瞰托雷多全城。Million-Dollar View不可错过。自己不开车的可以做公共汽车。



 


下午离开托雷多,返回马德里的途中顺道去阿岚胡埃斯(Aranjuez)一游。


阿岚胡埃斯的国际知名度,得益于一首吉它曲“阿岚胡埃斯协奏曲”。八十年代国内流行过一阵吉他热,电台里反复播送的吉他讲座,其中有几首优美动听的吉它曲至令人难忘。“阿岚胡埃斯协奏曲”就是其中的一首。阿岚胡埃斯的名字和这首曲子一样优美。当时还以为是人名。后来才知道是马德里附近的一个小城,有座漂亮的王宫和花园。由于对这首乐曲的喜爱,一定要一睹阿岚胡埃斯的真容。于是我们这次旅行多了这一站。


现在您听到是“阿岚胡埃斯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这是全曲最著名的一段,旋律极为抒情,有着浓郁的西班牙风格的浪漫和忧伤。这是西班牙盲人作曲家罗德里格(Joaquín Rodrigo)于1939年创作的。据罗德里格的妻子回忆,创作的灵感来在他们在阿岚胡埃斯度过的蜜月。新婚的甜蜜浪漫,皇宫花园的美丽风光,以及妻子头胎流产所带来的悲痛,都表现在最动人的第二乐章里。罗德里格三岁失明,本人是位钢琴家,并不会弹吉他。但他这首吉他协奏曲把西班牙吉他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最优秀的吉它曲之一。这首曲子也使罗德里格成为西班牙二十世纪最伟大作曲家之一,罗德里格还被封为阿岚胡埃斯男爵,以97岁的高龄去世,死后也葬在阿岚胡埃斯。不知是不是因为都是盲人的缘故,这首曲子和阿炳的“二泉映月”也有几分相像。


写到这儿,忽然发现一个挺有趣的巧合。这次西班牙之旅到访的好几个地方都和音乐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刚才提到的阿岚胡埃斯是一例。塞维利亚有著名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格拉纳达有吉它曲“阿尔汗布拉宫的回忆”。塞哥维亚,和著名的西班牙吉他大师同名。这些对于国内的音乐爱好者都是不陌生的。西班牙的音乐,是世界上最浪漫的音乐。扯远了。



据考证,阿岚胡埃斯(Aranjuez)的名字可能源于古代巴斯克语的Arantza,意思是山楂。这里是两条河流交汇之处,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阿方索六世光复托雷多之后,把这块地方赏给圣地亚哥教派(Order of Santiago, 就是建贝壳屋的那一派)。在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时代变为皇家领地。十六世纪后一半是哈布斯堡朝的菲利普二世当政,由于美洲的发现和随之而来的财富,使西班牙的国力达到鼎盛。菲利普二世也大兴土木,开始在阿岚胡埃斯,埃斯科瑞尔(El Escorial)等处修建王宫。菲利普二世还制订了王宫的轮作。每年从年初到6月初,王室住在阿岚胡埃斯,6月到9月移住Valsain(那时候还没有La Granja),9月以后住到埃斯科瑞尔。菲利普二世还规定只有王室宗亲才能住在阿岚胡埃斯附近,平民是没有资格住的。直到200年后,波旁朝的费迪南六世才解除禁令。


1808年,阿岚胡埃斯发生了一场平民暴动,导致了波旁朝的统治第一次中断。当时西班牙的国王是查理(卡洛斯)四世,这老兄惧内,是个趴耳朵。普拉多博物馆里有很多幅戈雅画的查理四世全家福。查理四世一看就老实巴交的,位于画面正中的是咄咄逼人的王后。当朝的宰相叫戈杜伊(Godoy),是查理四世带绿帽的。所以大事小事都是他和王后说了算。这戈杜伊了不起,传说戈雅的那两幅“马哈”就是为他画的。话说这奸相戈杜伊,对内是欺上压下,对外是丧权辱国。1805年,法西的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战役中被纳尔逊指挥的英国海军彻底击败,完全丧失了海上霸权。从而导致西美海上贸易的瘫痪,造成国内粮食短缺,商业凋敝,人民怨声载道。1808年,西班牙政府同意法军借道西班牙去攻打葡萄牙。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拿破仑的“假途伐虢”之计。说是打葡萄牙,借道无疑是引狼入室。果然法军来了就不走了,陆续占领了巴塞罗那,圣塞巴斯蒂安等城市。一时间西班牙人的反法情绪高涨,大家把矛头都指向戈杜伊和国王查理四世。1808年3月17日,阿岚胡埃斯的居民包括贵族,士兵和农民,举行了暴动,冲进戈杜伊的府邸,抓住了他。暴动的人民强迫国王罢免了戈杜伊。两天后,有迫使查理四世下退位诏,让位给他的儿子,费迪南七世。西班牙的内乱让拿破仑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假扮和事佬,邀请查理四世和费迪南七世来法西边境的城市巴约纳(Bayonne)。明知是鸿门宴,可迫于拿破仑的淫威,两位西班牙国王也不敢不去。到了巴约纳,拿破仑马上露出真面目,强迫他们放弃西班牙王位,让与拿破仑。拿破仑转手册封自己的哥哥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这就是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统治的第一次中断。史称“巴约纳让位”,让我说是“刺刀下的让位”(刺刀bayonet就是从巴约纳城发明的)。


1858年,阿岚胡埃斯和马德里之间通了铁路。当时的西班牙仅有两条铁路,另一条在巴塞罗那和马塔罗之间。至今游客从马德里还可以乘坐这种“草莓列车”到阿岚胡埃斯。草莓和芦笋是阿岚胡埃斯的两大特产。


2001年,阿岚胡埃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阿岚胡埃斯王宫。这是它的正面。粉红色的墙似乎有点中欧建筑的风格。


 


王宫侧面。开车来阿岚胡埃斯还是很方便的,城里的路比托雷多好开多了。车就可以停在王宫边上,而且是免费。



王宫现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里面不许拍照。乘看守不在,偷拍了两张。


阿拉伯殿(Arab Room)。由修复阿尔汗布拉宫的建筑师设计建造。



特制的吊灯



塔古斯河(Tagus River)就从王宫旁流过



河那边是一片非常大的花园,估计要一整天才能走完。花园里的阿波罗喷泉。



水池



还有一座“小”别墅,是国王狩猎的行宫(Casa del Labrador)。



逛累了,跑到阿岚胡埃斯城里找吃的。下午5点多,远不到晚饭的钟点,基本上所有的饭馆都关着门。只有一家小饭馆开着,也没别的选择。点了油焖大虾和炖牛肚,味道相当好,价钱也很公道。炖牛肚里有火腿咸肉和腊肠,典型的卡斯蒂亚风味,重口味还很油腻,不能多吃。



意犹未尽,又加了一道芦笋。芦笋是当地特产,非常新鲜。简单的烤一下,配上草莓酱(当地的另一种特产)。



小饭馆里除了我们,没有什么客人。偶尔有几个当地人走进来,叫一杯酒,拿些土豆片,COLD TAPAS下酒。悠闲的消磨上半小时,然后离开。店里的厨师做好了菜,也会从厨房里走出来,站在门口欣赏过路的行人,或是跟跑堂的聊天。整个小城好像都是如此,悠闲从容,不紧不慢地生活着。这就是阿岚胡埃斯。


西班牙吉他大师Narciso Yepes演奏的阿岚胡埃斯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