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脑、入心、入魂”?硬件问题(图)
文章来源: 文革传人2023-05-28 22:37:51

“文革小报”寻根再八篇。

前面才说了“入脑、入心、入魂”的弄习博士同学新版大作的“团队问题”:

“入脑、入心、入魂”?团队问题(图)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今天接着从太祖那里借招儿,说“入脑、入心、入魂”弄书的硬件问题。

弄书的第一硬件是什么?太简单了,是资源投入。看图:

取自1968年初,广东德庆的“抓革命促生产简报”。

其中说到“今年”是1967年,全国出了太祖的“全集”八千万部。因为是1-4卷,八千万部就是3亿2千万本。按当时人口7亿人算,一年的卷书覆人率是11%,单本书覆人率是46%。

“入脑、入心、入魂”的本质还是要拼资源。蔡同学蔡奇可以对习博士同学的新大作“绝对忠诚”而吼“口号”无尽,可是书不到位光吼不就是忽悠吗?

书,实际的能翻页的书,起码要达到太祖当年的水平。按14亿人算,11%的卷书覆人率就是1亿5千万套、3亿本;46%的单本书覆人率就是6亿4千万本、3亿2千万套(嗯,两组数字有偏差,模糊数学,朋友们多包函,*_*)。

至于费用,无所谓了。党的,国的, 领袖的,都是一回事儿。篡用上篇林彪林大帅的话说“有14亿人口,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著作,革命的著作,正确的著作,这就是习博士同学的著作”。

硬件,就是要大开印戒,必然的。

太祖1967年的那个8千万套应该不是吹牛,有具体数据支撑:

取自1967年秋,上海的“造反”(上海“出版系统革命造反司令部”发行)。其中的一卷至四卷都精确到个位数,增加了可信性。

投那多资源会不会浪费“国家财产”?

不可能。

太祖当年在穷得叮当响的条件下印出如此大数,习博士同学现在有的是钱(党钱、国钱、博士同学钱,分那清干吗?就是),3亿本6亿本不在话下。而且,不像“房地产”,盖多了只能添乱,这习博士同学的大作一旦“入魂”没准能变现成受者的创造力,十倍百倍的投资回报,一举顶替房地产遗留的GDP空缺也未可知。

就是印书本身也能弄创造力,有太祖时代事例为证:

取自1968年夏,内蒙的“鄂尔多斯报”。

太祖当年一套书,带出一个“薄凸版纸”的新兴印业,而且不用“国外进口的贵重原料”,不正是习博士同学新大作中说的“魂”吗?(新大作尚未得机会拜读,“魂”事儿是本老汉猜的,如有错解日后纠正,^_^。)

再说一遍,若要“入脑、入心、入魂”,资源一定要到位,大开印戒,必须的。

也许有好事者会问,书印多了,万一销售一时不畅怎么办?

这个吗…….继续向太祖处取经:

取自1967年夏,北京的“新北大”。(1967年3月底,河北河间发声6.3级地震,上文应该是说此事。)

“经”,就是有事儿可以送习博士同学的新大作为礼,作为日后通用的“奢侈礼品”。当然不是说有灾才送,习博士同学治下贫穷已经消除,“灾”也会渐消,送此新礼品,可以挑任何喜庆场合。得礼读书,读后一旦“入脑、入心、入魂”,可以惠人无限。新时代的替换LV品牌,礼品首选。敞开了印,销售会畅而更畅。

下篇预报:“入脑、入心、入魂”?软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