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枪
文章来源: 墙根儿2014-02-08 01:37:22
这许多年,关心伟人乃草民的寸草之心,零星的读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伟人也好,神人也妙,无奈草民需要主心骨而多半被其左右。不识字儿的听着,识字儿的看着,没大脑的受着,有大脑的跟着,听话的是孙子,不听话的是鬼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有呼风唤雨的本事。这风雨雷电,咱抽象点儿理解,就是能量。毛泽东不是全才,他的智慧是在于把握社会能量,集中体现在掌握有生杀意义的,枪!

枪,形式上有两种,一种是软的,另一种是硬的。熟话说,唇枪舌剑,那是指软的,神人多用此器。又有话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是火器,去人性命的家伙。毛泽东的一生腰里别着枪的机会不多,但脑袋里枪一直子弹堂上。

北伐战争时,他研究农民运动,讲的是红缨枪。上了井冈山,他扛的是长枪,拉的是队伍,搞的是游击战,没有枪就没有命,不会跑枪被抢。肃反抓AB团,清除拿枪的异己,有枪不二。游击道上他会得两个枪友,林彪,彭德怀,毕生收获。

后来上海的中央来了,高人下马先下枪,结果毛泽东丢了兵权,泄了气,一病不起,能量殆尽。长征直到贵阳,张闻天和周恩来两个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给他发枪和他的枪友共同御敌。继续长征前行,入川会师张国焘,发现自己的枪不如张的硬,而张国焘自恃其硬。他连夜提着枪,牵着马,带着人,急行北上陕北,以防枪被人割。

到了陕北,张国焘的枪太大,下之不易。那就派陈昌浩带西路军西征,让张国焘人枪分离异地。结果张国焘不久就泄了气,枪也硬不起来,幸亏还记得三十六计走为上,丢枪溜而大吉。捡来的枪,拿到枪库里,擦亮了就变成自己的,于是西路军逃回延安的都进军政大学学习班擦擦亮。

光有枪库还不够,还要挂上自己的招牌,加上自己的锁。延安整风,整的是有本本教条的知识分子,算的是土地革命十年苏联洋派收毛泽东枪的帐。结果刘少奇成为得力软枪,张闻天和周恩来两个儒生被缴械,而从此离枪万里远。南昌开过枪的,井岗躲过枪的,长征没丢枪的,抗日去太行的,都是他的好枪。

从解放战争到朝鲜战争,林彪驰骋大江南北,彭德怀横扫西东。其他各拾边角。毛泽东很清楚,谁是枪友,哪几只枪能随身佩带。

建国当政后,他让彭德怀掌兵权,下掉刘伯承和粟玉的枪,再添高岗这只软枪。接着高岗由于受宠而过于暴露,被刘少奇等划归反党集团,结束政治生命。57年反右,阉割了所有知识分子。59年庐山会议,彭大将军这杆枪太硬,有擦枪走火的危险,大家七嘴八舌的都觉悟了,事态失控。于是他有了两全之策,先嫁祸于彭德怀,再缴彭的枪,防患于未然。接着,林彪上庐山接掌兵权。那时彭本是掌兵的强者,结果墙倒众人推。尽管如此,彭德怀仍无虑于毛的宠信。刘少奇怎会体会不到枪的重要性,正好顺势根除彭,于是62年七千人大会上讲彭德怀归属于高岗反党集团,企图完结其政治生命。彭德怀闻罢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庐山会议后的两年,毛泽东越来越体会到刘少奇的用意,虽然59年来个舍将保帅的招数,到如今大跃进的恶果黑锅还是要自己来背,要不是兵权在手,早成阶下囚。毛思考着,中华文化沉淀,讲究远近亲疏,四清四不清也管不好,还是要文化大革命。搞革命,有嘴和枪就够了,把刘少奇及其周围的人全搞掉, 将来盖棺时方可心安。让文革的报子呐喊,让学生跳梁呼号,让林彪带兵支左军管,再加上谢富治带公安配合行动,还有康生和周恩来安全局特工掌控,其他皆可被打倒无疑,那是堵住笼子抓鸡。枪在手,无不胜,无不成。65年列车窃听事件,或许是刘少奇冒险的一招,更令毛烈火中烧,谁说帝王无对手。就人的个性上,刘少奇和周恩来的想象力都远不如毛泽东,想象可是创造的先导。

69年开九大,文革全面夺权成工,文化大革命胜利了。老毛考虑,林彪的权利太大,已独立成系统,是进行打压并换将的时候,林的儿子都成长了起来。换林彪容易,因为他缺乏政治能力。当初的彭德怀则是政治头脑简单。林也知道,也该卸磨杀驴啦!林家闻风走了麦城,坠毁温都尔汉。闻知,毛泽东突然感受到的是似乎生命将嘎然而止,怎么了?枪丢了!主心骨没了!这下傻掉了!信任的嫡系接不上,王洪文不成器,彭德怀口服心也不服,叶剑英老中间派,只能临时挎枪。小平呢,会答应吗?想不清楚。上层人物,包括厚道的华国锋,谁人不知,何人不晓,他毛泽东不是没情无义之人,而是情谊太薄。

酒也喝完了,气也出了,瘾也过了,名也伟大了,万寿也无僵了,枪友也亡了,唯有甚望埋了后别再让人掘了出来,还是找个老实巴交的看墓吧!谁说我不讲人性,不通情理,只是思维自私自重而已,我是要名要枪不要钱,因为有枪,钱自然要多少有多少,有了名誉,便不会有人说我这钱是抢来的。